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450053)李靜 錢國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有氣流受限特征的一種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1]。COPD有多種并發癥,慢性呼吸衰竭是最嚴重、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急救護理以危急重癥患者為主要護理對象,旨在搶救患者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病人康復率,我院對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急救護理措施,有效改善了預后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54.83±7.2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診治指導標準及Ⅱ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排除鼻腔阻塞、其他心血管等會對研究結果有一定影響的疾病。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均低于60mmHg(8kPa),二氧化碳分壓(PaCO2)均高于50mmHg(6.65kPa)。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長期患病,焦慮、壓抑心理較重,對于疾病的治療也會降低甚至失去信心,對于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要求也缺少配合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影響疾病治療。護理人員要注意安撫患者情緒,了解患者心理,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地溝通,強化疾病宣講,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更科學、全面的COPD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逐步增強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的信心與預后的科學認知。此外,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告知患者呼吸機的功能、配合方法以及使用方法等,消除患者抵觸和恐懼情緒,提高呼吸機治療的配合度。
1.2.2 呼吸道護理 COPD患者的呼吸道需要保持通暢,確保排痰功能正常。①保持患者舒適體位,在患者呼吸出現急促或困難情境、面色發生改變并出冷汗時,要立刻調整患者體位,給予患者半坐臥位,確保膈肌正常下降,改善患者呼吸情況,并及時向主管醫師報告,實施搶救。②定時吸痰,每次吸痰時間控制在10s以內,按照氣管內痰液到咽喉部痰液的順序吸痰,吸管粗細適宜。輕拍患者背脊,使肺野周邊痰液能夠集中到肺門,再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將痰液咳出,若痰液無法順利咳出,就要吸出痰液。可以通過霧化吸入,使患者順利排出痰液[2]。③有效吸氧,患者要在吸痰前和吸痰后都要持續1~5min的高濃度低流量吸氧護理。
1.2.3 呼吸機護理 呼吸機是對COPD患者有效的一種護理工具,護理人員要學會一系列的操作技巧,并做好準備工作。①術前準備,使用前,要嚴格檢查呼吸機,保證呼吸機處于清潔狀態,檢查清潔部門清潔記錄。檢查電源和呼吸功能的完好度,確保患者上機后,呼吸機不會危害患者身體。測量患者面部特征,避免選擇不適的呼吸機使患者面部磨損或影響患者舒適度。②術中操作,使用呼吸機時,要將床尾抬高15°~30°,將頭部抬高30°,取臥位、半臥位,避免患者下滑時撞到頭部,防止姿勢不當使呼吸機下滑。③呼吸機的調節,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對呼吸機動脈氧分壓及血氧飽和度進行調節,注意面罩漏氣量,保證患者氧氣輸入量。面罩接好后,按照每分鐘3~8L的頻率調節氧流量,按照患者的面部特征將面罩固定,使面罩與臉部契合,不能過緊,避免損傷患者面部。在調整呼吸機相關參數時,可以詢問患者,根據患者回答確定舒適度。觀察呼吸機運行情況,避免出現異常情況。
1.2.4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床邊要準備心電監護儀,每隔15~30min測量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患者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意識障礙等狀況。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報告醫師處理。避免呼吸機在正壓通氣時損傷患者。在患者出現意識障礙或者呼吸困難等情況時,護理人員需要采取急救措施:檢查呼吸機是否正常連接,處理并分析呼吸機的報警問題。調整呼吸機相關參數,調節呼吸機和患者面部的契合情況,保持患者的舒適度。
1.2.5 濕化氣道,稀釋痰液 上機后要主動濕化患者氣道,通過支氣管擴張劑松弛患者氣道,減輕患者黏膜水腫,促進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通過濕化器濕化患者氣道,維持患者呼吸道纖毛運動,減輕痰痂。根據醫囑加強濕化,稀釋患者痰液,方便患者排出痰液。
1.2.6 并發癥護理 使用呼吸機時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口鼻干燥為常見并發癥之一,濕紗布覆蓋患者口鼻處理。面罩漏氣造成眼角膜干燥時,凡士林紗布覆蓋患者雙眼,定期清潔患者眼內分泌物。患者在使用呼吸機時,習慣做吞咽動作,進而造成胃腸脹氣,給予患者半坐臥位,調節呼吸機氣壓,降低氣流量,讓患者用鼻呼吸,并用濕紗布覆蓋口唇處。為防止患者面部皮膚破損,需保持呼吸機固定帶的適宜松緊度,在固定帶下能夠插入1~2個手指為適宜,避免過緊時面部皮膚受壓,甚至破潰,防止過松時出現漏氣。為防止患者誤吸,要加強氣道清潔,鼓勵患者咳痰,給予半臥位避免反流,給予側臥位促進引流。飲食飲水時避免嗆咳。注意對面罩、濕化器、積水器以及螺紋管等進行消毒,防止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
1.2.7 物理治療 可通過叩擊胸部、震顫胸部、翻身引流和吸痰等物理治療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癥狀、恢復呼吸功能。
1.2.8 氧療 患者容易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需要增加患者氧飽和度,改善缺氧癥狀,避免CO2潴留,使患者治療更為舒適,提高預后質量。
1.3 療效評價 療效評價分為好轉、不明顯、加重或死亡。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分析數據。
50例患者經過急救護理后,出現胃脹氣6例,口鼻干燥20例,無VAP發生,無死亡。45例患者病情經過10~72h后均出現了好轉,現已出院。5例患者不明顯,仍留院治療。
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CO2潴留所造成的體內多個器官功能紊亂和功能衰退,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受到影響,進而造成患者缺氧,對血液循環、呼吸功能、心律等造成一定的風險性[3]。因此,改善患者缺氧癥狀是急救護理的主要內容,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預后質量[4]。
本研究表明,通過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合理使用呼吸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缺氧狀況,加強患者并發癥護理,對于患者預后質量有顯著的提升效果。急救護理有效恢復了患者的PaO2、PaCO2、PH值等參數,使患者腦部組織獲得了充足的氧氣,改善了患者的FVC值和FEV1值,促進了患者正常呼吸功能的恢復,起到了良好的急救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預后質量[5]。
綜上分析,急救護理對于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預后質量有顯著的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