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佳
(長沙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共享發展理念和全面從嚴治黨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把握大勢、肩負使命、直面問題、勇于創新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行動綱領。共享發展理念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際遇是歷史發展進程和思想發展進程的高度統一,是中國道路的新坐標。
共享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高度,把握歷史發展大勢,直面當代中國實際和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所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共享發展理念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本質,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又一次重大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勁動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
首先,共享發展理念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觀。黨中央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即共享發展的根本是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發展成果,擁有更多獲得感。把人民群眾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于發展理念的崇高目標,是新發展理念的根本所在。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是建立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觀上,是中國共產黨人自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了激發全民族的創造活力,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是落實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到:“圍繞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回應人民群眾呼聲和期待,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2]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觀和共享發展理念的深刻把握。
其次,共享發展理念是社會主義發展觀,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它既回答了發展的主體和對象,又回答了發展的方法與方向等重大問題。一方面,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大力發展生產力,達到共同致富;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第一要務是發展,不發展就絕對不是社會主義。但是如果因為錯誤發展方式而引發了更多的社會矛盾,造成了更大的貧富差距,導致了更多的社會腐敗問題,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發展觀。共享發展理念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防止貧富差距過大和社會腐敗,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同時,全國人民以共享發展理念作為強大的精神支柱,通過國家命運共同體凝聚社會力量,激發社會主義的發展活力。
第三,共享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的發展觀,因為它立足于中國的具體國情,符合中國特殊國情的需要。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現在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階段,我國生產力發展相對滯后,基礎薄弱,并且發展極不平衡,不可能達到整齊劃一的發展效果,但我國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因此我國必須要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及一部分行業先行發展,再帶動落后地區的發展,最終達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以及共同富裕。共享發展理念“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2]。通過共享發展理念我們可以知道,只有準確判斷并把握好中國的具體國情,做到統籌規劃與協調發展,才能促進各群體、各地區及各行業的相對平衡,處理好先富與后富、個人富裕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因此共享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具體國情的發展需要,同時也只有建立在中國國情基礎上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理念,才是真正科學的發展觀。
第四,共享發展理念把改革創新作為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開放使我國實現了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向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過渡。改革開放使我國大力借鑒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驗,吸收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以實現中國夢的宏偉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局勢總體穩定,但時代主題仍是和平與發展。改革創新是在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對時代主題和我國的歷史方位做出的正確戰略決策。我們要心懷寬廣的胸襟,積極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將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內外聯動、安全高效、互利共贏的面向國際市場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最后,共享發展理念協調推進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共享發展理念要全面協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分配關系,將發展的主體、對象及條件看成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把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統一起來,實現發展的目的性和科學性的協調一致。共享發展理念進一步強調,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生態文明相統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與全面從嚴治黨相統一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相統一的全面發展觀。只有共享發展才能讓落后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等同其他社會人群一樣共享發展成果,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共享發展,才能為深化改革提供廣闊的空間;只有共享發展,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國家法治成果和法治環境,才能全面實現依法治國。
首先,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回應時代重大需求和群眾呼聲的偉大戰略,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又一里程碑,是中國共產黨對黨的執政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人類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發展中國道路關鍵在黨,特別是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執政能力、執政水平不僅關乎黨自身的建設,更關乎民族興衰、國家興旺和人民幸福。前蘇聯亡黨亡國的歷史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黨是否始終站在人民的利益上,是否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是否始終具有自我革新、自我凈化、自我監督的能力,是一個政黨和一個國家生死攸關的大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審時度勢,敢于擔當,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宏偉戰略,并把全面從嚴治黨放在中國道路的生命線的高度來認識,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新的境界,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貢獻了新的治黨經驗。
其次,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道路的根本優勢。新的形勢、新的問題、新的挑戰和新的任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重大課題。始終把黨的建設放在國家長治久安的突出位置既是中國道路的基本經驗,也是發展中國道路的歷史責任。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期對黨的建設的新要求,也是中國道路的根本優勢。中國道路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是中國人民的幸福道路。因此,中國道路是順民心、合民意的道路,而全面從嚴治黨是堅持中國道路的政治選擇。“民心向背決定政治成敗,要從基層落實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擴大并加深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民心始終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執政之基。”[3]全面從嚴治黨就是為了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反映人民需求,使黨的思想、路線、方針、重要部署能夠獲得更多的民意。
第三,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道路的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是基于目前在一定范圍存在一定程度的“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4]。20世紀中后期,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人在執政理論和實踐上,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侵蝕,逐步偏離社會主義的方向,國家權力淪為了領導人獨裁專政的工具,黨內外監督形同虛設,最終走向亡黨亡國的悲劇命運。我國也存在著濫權瀆職的問題,因此必須時刻小心警惕。所以決定我國生死存亡和政治前途的關鍵性問題就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如果人民群眾失去了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社會主義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并因此失去生命力,與人民背道而馳。十八大再次強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透明地運行,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政治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新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面從嚴治黨。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全面從嚴治黨認識的又一次飛躍。
最后,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道路的根本法寶。我們黨的寶貴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黨的建設是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法寶。十八大充分肯定了從嚴治黨的重要地位,認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與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樣,是中國前進道路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就充分肯定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正確性、進步性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戰略地位,體現了黨對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重視和堅定信心。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謀求更大的個人權力,而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為國家各項建設保駕護航。全面從嚴治黨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提升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黨的高度統一。全面從嚴治黨,有利于增進黨內團結、黨際團結、黨和群眾的團結,有利于進一步凝聚力量。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十八大指出,要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對黨的監督制度,充分尊重并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期待。同時,要加強各民主黨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監督作用,這是對政協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全面從嚴治黨接受黨外監督的重要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探索,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最偉大貢獻。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的世紀宣言,也是引領中國道路走向輝煌的前進號角。
首先,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促進共享發展。共享發展必須有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的政治氣氛和社會環境。只有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導向才能保證以人民為中心,只有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共享發展才是現實的、長久的、有生命力的。反之,只有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才能達到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違背共享發展理念的全面從嚴治黨只能是背離全面從嚴治黨的原則和使命。因此,共享發展理念與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際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是中國人民發展中國道路的政治自覺,是中國道路的鮮明標識,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統一。
其次,共享發展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目標。全面從嚴治黨是通過提高黨的擔當能力、執政能力、服務能力,最終提升引領社會發展的能力,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實現國家富強、民心振興和人民幸福。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是部分人的幸福和個別發展指數的良好,而是全社會的共同發展和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全面從嚴治黨不是抽象的政治活動,而是要落實到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可以說,共享發展是檢驗全面從嚴治黨成效的重要標準。共享發展一方面可以讓人們獲得一種客觀現實的獲得感,從而能形成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人們積極的共創勇氣,這就給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精神支持。共享發展作為一種時代理念、合作共贏的公共精神及共同擔當的實踐方法,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強大的民意基礎。習近平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5]共享發展理念能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動文明建設的明顯進步,提高廣大人民全面從嚴治黨的自覺性,在這樣一個先進理念的帶領下,全面從嚴治黨才能真正全面落實。
第三,全面從嚴治黨是共享發展的根本保證。共享發展理念作為一種先進理念,需要全面從嚴治黨的引領。在馬克思看來,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從中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可以看出全面從嚴治黨與共享發展理念密切互動,全面從嚴治黨有利于共享發展理念的實現,共享發展理念作為一種科學理念,也只有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保證下才能得以持久的貫徹與落實。一是,全面從嚴治黨保證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共同參與到共享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來;二是,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了共享發展的時代性、先進性和主導性,這就為共享發展理念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共享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全面從嚴治黨促進了共享發展理念的公開化,有利于培育公共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態度;四是,全面從嚴治黨增強了共享發展的動力,一方面可以增強群體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凝聚群體力量增強攻克難關的實力[6]。因此,共享發展理念離不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共享發展的根本保證和引領。
第四,共享發展與全面從嚴治黨的統一,揭示了發展中國道路的根本。共享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目標,是服務于民的時代命題。共享發展理念,發展是第一要義,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目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建設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是中國道路的歷史選擇[7]。共享發展理念與全面從嚴治黨是時代的號召,兩者相互緊密聯系。一方面,共享發展理念帶動社會主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這就有利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推進;另一方面,全面從嚴治黨的有序推進,可以使共享發展理念利用全面從嚴治黨的優越性朝縱向發展,讓共享發展理念真正落實到服務于民。因此,共享發展與全面從嚴治黨是相互交錯影響的時代命題,而兩者的有機統一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只有共享發展與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統一才能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激發社會主義巨大的發展潛能。
最后,共享發展理念與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決定著中國道路的前途與命運,也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與命運[8]。因為,共享發展理念決定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動力,全面從嚴治黨是共享發展理念實現的政治保證和思想動力。兩者的統一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質量,它不僅是中國現代化的道路選擇,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1]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30.
[2]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5.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7-01-10.
[4]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會公報[N].人民日報,2016-10-28.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07-02.
[6]李重明.論習近平共享發展理念的倫理指向[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71-75.
[7]徐來富.經典黨建思想及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舉措[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71-76.
[8]鄒宏如.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的方法論及啟示[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