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紅
(太原市園林植物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41)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推進,城市污水治理和雨水疏浚收納問題日趨明顯,城市內澇問題日益突出。這對現代化城市基礎建設的承載能力及可持續發展水平是嚴峻的考驗。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太原市很多偏遠的河流、井眼相繼枯竭,城市水位降低,植被吸收水分困難,綠地率及綠化覆蓋率難以維持,投入逐年加大。太原市地貌類型為盆地,城市中心區位于盆地中心,自然降水不能得到有效吸收,城市周邊的降水又因為地表徑流,可能會導致城市中心區水患。
海綿城市是一個宏觀的城市發展理念。對于內陸城市而言,雨水徑流產生的水資源污染、匱乏等問題日趨嚴重,海綿城市的運用既能緩解城市飲用水作為非飲用水使用的現階段問題,又可為以后蓄養水源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為一個煤炭、重工業城市,雨污分流問題是影響太原市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大問題。近兩年,太原市為了治理邊山支流,改善濕地水環境,加設污水處理設施,鋪設中水管道,以中水作為綠地用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從源頭治理入手,啟動了南沙河、北沙河、北澗河、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北排洪溝綜合治理景觀綠化工程等數個邊山支流改造項目,為海綿城市的建設開創了良好開端。從邊山支流問題入手,大力推廣“再生水”的處理及利用,減少可飲用水的消耗,最大程度減少地表水資源浪費,從而促進城市循環節水,使城市發展更加綠色、生態、環保。
太原市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力爭在2020年成為現代化宜居名城。而海綿城市的建設最終要體現在宜居的、完善的綠色生態系統,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的水污染和內澇問題。
由于太原市為北方少雨城市,城市基礎建設,如,排洪、泄洪設施等不完善;在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忽視排水設施,導致地下管道不能滿足城市道路、廣場等硬化區域排水需求,以至于排洪不及時,給人們的生活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
將邊山支流改造與城市綠地景觀改造相結合,建立科學的水循環系統,提高城市綠地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作用,既可解決景觀用水等水資源短缺問題,又能改善城市中心區積水問題。
在公園內構建低影響開發系統,使公園不僅能供周邊市民游憩,也能服務于周邊雨水的收納與凈化,達到促進分解“污水污染物”的目的。如,通過水鳶尾、蘆葦等濕地植物來吸收、凈化污染物。
城市道路的雨水徑流量大,是污染的主要來源。建設水循環體系,加強水循環利用,可避免土壤板結、硬化,改善雨后積水的問題。
在新建及改建公園綠地時注重雨水花園的建設,通過綠地集水系統匯聚吸收雨水,通過增加綠地、人工湖、水池等景觀,進一步提高城市區域性雨水凈化能力。公園硬質鋪裝應盡量使用透水磚,形成水網系統收集雨水,并注重可持續性。將經過植物、土壤凈化的雨水,補給到景觀用水、公廁用水中。
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也是很好的雨水收集利用體系,二者可相互結合,通過對空間資源的充分利用,達到增加綠量的效果。另外,通過屋頂及垂直綠化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相對于地面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輕,利用較簡單的收集凈化設施就可以收集、存儲。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建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產物。以城市景觀綠地系統為主要載體,依托生態濕地、城市道路、雨水花園等多項基礎設施,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綜合利用,以此推動太原市城市園林的發展,構建生態、綠色、環保的城市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