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強, 袁衛東, 王 勇, 童繼春, 吳奇勇, 張 明, 張 科, 袁 凱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第二人民醫院 胸心外科, 江蘇 常州, 213003)
食管癌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比例約23.9/10 000[1]。手術治療是食管癌治療的首選方法。食管癌術后頸胃壞死是食管癌術后的嚴重并發癥。頸胃壞死多發生在術后4~8 d,多在患者進食流質飲食后發現,常表現為高熱,血象急劇增高,頸部皮膚發紅腫脹,甚至部分患者還伴有明顯胸悶、氣急及氧合下降情況[2]。自2014年8月,作者采用頸部雙套管負壓吸引結合胃管、營養管治療食管癌術后頸胃壞死患者共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食管癌術后頸胃壞死患者男3例,年齡67~73歲,平均69.3歲; 手術行左頸、右胸、上腹三切口1例,左胸左頸2例,病理均為鱗狀細胞癌。術后頸部切口敞開時間: 4 d者1例,6 d者2例,經頸部原手術切口敞開清創換藥確診頸胃壞死,壞死胃壁組織顏色蒼白,有特殊的腐敗臭味,食管與胃缺損口較大,漏出物量多。頸部切口炎癥反應重,因引流及時,患者全身中毒癥狀較輕。
3例患者發現頸部異常后均開放頸部傷口,清除切口及頸部吻合口周圍的壞死組織及污染物,手工制作雙套管,使用20號胸管剪側孔,沿食管床路徑插過瘺口,進入縱隔,縫合固定于胸壁; 內部使用吸痰管,外接中心負壓吸引; 采用普通輸液皮條作為沖洗管,與吸痰管平行,用絲線與吸痰管縫扎固定,持續生理鹽水沖洗,防止堵管; 下方傷口使用縫線簡單縫合固定。同時,胃管接胃腸減壓,營養管持續腸內營養治療。術后常規應用消炎、抑酸等治療,待體溫穩定、血象正常后,每3 d退胸管2 cm, 觀察體溫及引流情況,待患者情況平穩后行胃鏡檢查及碘油造影,觀察瘺口恢復情況。
結果顯示, 1例雙套管引流后8周行食管造影示食管-胃連續性良好,無造影劑外溢,順利拔除套管; 2例放置雙套管12周后順利拔除。本組患者1~3個月每月復查胃鏡,2例胃鏡順利通過,無明顯狹窄; 1例狹窄,胃鏡擴張3次后好轉。
食管癌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是腫瘤防治工作的重點[3]。目前,食管癌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4]。
頸胃壞死診斷: 以往對頸胃壞死認識不足,常簡單按吻合口瘺處理[5]。頸胃壞死應與吻合口瘺相鑒別。頸胃壞死多發生在術后4~8 d, 頸部切口敞開后有壞死胃壁,壞死部分失去活性,顏色灰暗,有壞死組織的特殊腐敗腥臭味,瘺口較大,漏出物量多; 吻合口漏的瘺口小,漏口邊緣胃組織血運良好,瘺出物量較少,無臭味。
頸胃壞死的原因: ① 胃游離過程中操作導致胃壁局部捻挫傷; ② 分離結扎時距離胃網膜右動脈太近,誘發血管痙攣,甚至血栓形成; ③ 胃壁血管漏扎形成胃壁血腫,影響血供; ④ 胃上提過高,張力過大,血管血流減少; ⑤ 胸廓入口過小,擠壓胃底致胃壁壞死; ⑥ 術后胸胃脹,增加頸胃和幽門部的張力; ⑦ 咳嗽、呃逆頻繁,使頸部肌肉收縮,擠壓胃底和胸廓傷口,成為頸胃壞死的間接原因。
頸胃局灶壞死的治療: 控制瘺口繼發感染的關鍵在于充分的引流,以前常規處理吻合口瘺及胃壁壞死使用開放引流,紗布換藥充填傷口的辦法,容易導致消化液積聚,瘺口浸泡在消化液及唾液中,不利于傷口的愈合[6]。目前本院主要采用簡易雙套管接低負壓吸引配合胃管內引流、營養管提供腸內營養治療頸部吻合口瘺及胃壁壞死穿孔。頸部雙套管引流治療頸胃壞死方法簡便,可在瘺口上下的食管黏膜和胃黏膜之間提供一個支持物,且持續負壓引流,使唾液、胃內容物等大部分經雙套管引出,能明顯減輕頸部傷口污染,且減少換藥次數,方便頸部傷口護理,加速頸部切口的愈合。李桂珍等[7]認為在瘺口區放置引流管行低負壓吸引,可減少換藥次數,加快吻合口愈合。有研究[8]表明封閉式負壓吸引能刺激肉芽生長,縮短治愈時間,但直接負壓吸引,容易造成管壁堵塞,造成引流不暢,且頸部吻合口周圍血管多,負壓管直接吸引血管壁,可能造成出血。作者采用的雙套管優點: ① 制作簡單,操作方便,大幅減少換藥次數; ② 變被動引流為主動吸引引流,且持續沖洗瘺口,減輕了消化液的腐蝕,最大限度地吸引干凈瘺口周圍污染物; ③ 雙套管在負壓吸引和組織之間有間隙,負壓管不直接接觸血管壁,減少出血風險; ④ 套管多個側孔,當有液體流出時經側孔進入套管被負壓吸引出,而脫落壞死組織則不易進入側孔,進而堵塞吸引管; ⑤ 雙套管下段剛開始放置在瘺口下方,防止瘺口內容物下行,引發縱隔感染。
雙套管持續低負壓吸引注意事項: ① 雙套管需定期取出清洗,清除管壁上的污染物及壞死組織; ② 吸引管堵塞時,需停止沖洗,清洗吸引管,必要時更換吸引管; ③ 雙套管必須放置到瘺口周圍,保證充分引流; ④ 待患者體溫穩定,血象回復正常,吸引裝置內無壞死組織或膿性內容物,可每3 d拔出2 cm, 觀察有無發熱、胸悶氣急情況,排除縱隔感染,如無明顯異常,可繼續緩慢拔出雙套管,拔出至吻合口附近時無明顯引流,行碘油造影,無明顯造影劑外溢時,拔除雙套管,改紗條引流并換藥,直至傷口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