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偉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變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社會對廣大教師的要求;注重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是對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關鍵詞:創新;意識;革新;啟迪
創新就是對陳舊意識的革新。幾千年來國內外科學發展,無不說明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的發展。一個民族若墨守成規,固步自封,這個民族就會變得衰弱。江澤民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的不竭的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作為教育,既要繼承前人留下的豐富的人文、科學遺產,又要發展和創新前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培養下一代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重要使命。把培養創新意識貫徹到課堂教學之中。
一、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住“遵循新課標精神、,但不應拘泥于教材”,結合生產實際適當地拓寬
現行的課程標準、教材是規范實施教學計劃的依具,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課標精神,按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但在具體實施中,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材,拘泥于框框,框框太多限制思維的發展,可結合實際適當地進行拓寬、加深,適當增大思考的跨度,讓智慧的火花閃現與思維的跳躍中。
例 1 在 “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教學時,除討論在豎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時出現的超、失重現象外,還可以結合汽車經過拱形橋和凹形路面行駛時出現的現象、宇航員在宇宙飛船中的失重現象等進行討論,當學生們發現其共性之處時,他的思維觸角將得到極大的伸展鍛煉。
例2 在 進行滑動變阻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回顧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結構,討論它在實際電路中的應用,如限流電路及分壓電路。另可介紹實際應用的電位器(轉動式變阻器),實驗室中常用的粗調、微調電路,以及帶中心抽頭的滑動變阻器電路等。并設計一些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想明白個中原理。
在教學中結合一些知識點,尤其是與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講解,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在介紹物理學家的實驗時,注重對他們實驗的設計思想訓練
我們來看一下幾個著名物理學家的實驗,看看他們當時的設計思想對后人有什么樣的作用。
例1 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時,花一些時間來介紹卡文迪許以及他的扭秤實驗:可利用各種媒體顯示實驗裝置、讓學生想明白實驗原理,教師可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萬有引力常量的數量級非常小,卡文迪許在當時的條件下測量精度就能達到,扭秤設計究竟有什么巧妙之處?同時可以介紹著名的物理學家庫侖已經利用扭秤來研究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獲得了成功,得到了著名的庫侖定律。兩位科學家都能想到用扭秤這種裝置來進行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成功。
例2 在介紹著名科學家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實驗時,除介紹他設計的實驗裝置及觀測方法外,重點給學生引出研究發現微觀粒子的基本方式,即應用高能粒子轟擊和選用適當的檢測方法。為后來發現新粒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物理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方式來介紹著名科學家設計完成的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
三、安排一些簡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的去討論
課本上學生實驗,一般是由教師布置,學生去完成,不利于培養學生自己獨立設計、完成實驗課題的能力。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一定的學生自主實驗。對一般性實驗,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做。
例“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教師可提出頻閃照相法、高壓放電法(介紹實際操作的可行方法)等實驗方法,并引導學生提出能對平拋小球實際運動影響最小的方法。教師針對教材上介紹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提出改進意見。譬如該實驗中小球平拋運動軌跡上各點的確定,除教材介紹的方法外,也可以在鐵架臺上固定一水平的鉛筆,用眼睛觀測,逐點借用鉛筆來確定各點的位置(這樣的實驗方法比教材上介紹的用卡片紙確定平拋軌跡上各點的方法,實驗精度相差也不大)。
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過去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聽,改為學生自主實驗,大大激發了學生研究的興趣,也開拓了學生自行開發實驗課題的思維。經幾年課堂教學的嘗試,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
四、在習題課的教學中多給一些開放型問題,采用多種解題方法,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習題教學中,教師挑選一些典型的例題,在課堂中展開討論并歸納解題方法,充分放手給學生,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講評,指出比較好的解題方法。
例:兩金屬桿ab和cd長均為己知,電阻均為R,質量分別為M和m,M>m。用兩根質量和電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長的柔軟導線將它們連接成閉合電路,并懸掛在水平、光滑而不導電的圓棒兩側,兩金屬桿都處在水平位置,整個裝置處在一個與回路平面相垂直的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若金屬桿ab正好勻速向下運動,求金屬桿ab的運動速度。
通過學生互相討論,一般都能根據“兩金屬桿勻速運動”的特點,分別分析兩金屬桿的受力情況,采用列方程求解的方法。但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有學生提出,是否能從能量守恒(功率)的角度分析,再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得到了最佳的解題方法。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依賴全社會有這方面的意識,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更新觀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知識面必須拓寬,博覽各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國際國內社會熱點、高新科技的知識。多加強自身實踐動手的能力,只有我們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也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對得起時代給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