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果 粟妮達
提高教學效率是高中一線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是筆者根據自己高中生物課的教學實踐,淺談有效教學的策略。合理處理好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有效組織教學活動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加強教學方式探索研究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生物學是研究人與生物體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主要形式,也是教學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備課、注重因材施教;恰當提問、抓住疑難重點;創設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求知熱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應做到:積極、主動的聽課;養成明確的問題意識;形成勤記、會記筆記的習慣。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談點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摒棄“填鴨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過去,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角。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很多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教學內容拘泥于教材,缺乏創新,缺乏拓展。長此以往,學生過度依賴教師,缺乏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導致學生的自學能力無法得到激發和利用。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例如,在學習“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內容時,教師如果將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簡單地羅列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重復強化記憶,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常識,針對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通過獨立思考運用課本中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通過學生對創設問題的解決程度,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以及學生的困難之處和薄弱環節,便可做出針對性地重點講解和分析。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根本上轉變了以往傳統模式的學習套路,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重視興趣引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由于已有知識的匱乏和生活閱歷不夠等原因,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把握通常是片面的,機械性的,往往停留在簡單的宏觀方面,對于高中階段要求重點掌握的微觀知識,如,遺傳機制模塊的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甚至存在抵觸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既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又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讓講授變得直觀形象,保證學生學得懂,記得住。
要做到以上兩點,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前進行精心設計。一是課堂教學設計要有可行性。不同學校的硬件條件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硬件條件的限制。二是課堂教學設計要有全局性。課堂教學設計雖然只是一堂課或某個章節的設計方案,但是教師在設計時不能孤立地對待,應當在對整冊教材甚至整個高中生物教學內容進行總體把握的前提下進行。此外,還要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適當調整或增減。三是課堂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不同學校的學生、不同班級的學生、甚至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學習狀況可能存在很大差異,教師應當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家庭環境背景、已有知識的掌握狀況、學習興趣點、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困難點等,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體驗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物教學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非常有限,通常是一些模型或者掛圖等;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如,投影,動畫等以計算機為載體資源已經普遍應用到教學中;如今,裸眼3D,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迅速崛起。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恰當地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并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借助這些資源,使高中生物教學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關于細胞、分子、微生物等一系列的抽象的專業問題變得形象和直觀。
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種常講常新的教育理念,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是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教師能否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學習習慣等進行分層教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要做到有效的分層教學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教學過程要有針對性。因材施教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基本狀況,其次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目標,最后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二是教學方法要有靈活性。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可以對教學效果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不同的學生性格和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強,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直接指出甚至批評;有的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遇到問題時,教師應當特別注意方法,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避免直接批評或當面指出,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師可能會認為分層教學的實施是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一種歧視,其實不然。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可以確保所有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而不是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去學習。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生物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把握。既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從根本上摒棄落后的教學觀念;又要認真地鉆研教材,懲前毖后,結合課堂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高效的實施方案;更要關注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積極自主地學習,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