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曄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英國19世紀末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一個醫生家庭,家境優越但他卻格外進取。他是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領域中都有他的杰作。他是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作為童話作品,王爾德的童話中蘊含著許多深刻的感情,他所用的語言詞藻對情愛的修飾近乎一種浮華的美,但這種美對于世俗之愛的愛情最終的幻滅與消逝無濟于事,能夠達成完滿的唯有博愛的基督和至上的藝術。正如王爾德自己所言“藝術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真實,而是復雜的美。”他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展示唯美主義風格的悲劇故事,打造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美。
一、唯美主義在王爾德童話作品題材上的體現
童話是寫給孩子們看的,里面描述的都是美好的事物,比如邪惡的巫婆被打敗,王子與公主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般的童話里,善良的人一定會得到幸福,仿佛一切都那么順理成章。而王爾德的童話記敘的是生命里的美麗與哀愁—平凡生活里的愛,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這兩者的毀滅給人的心靈帶來的巨大痛苦,突出了基督神性的救贖與歸宿。他不再重復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陳詞濫調,也不表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種淡然超脫的口吻來講述悲劇,演繹出“將美好的事物破壞給人看”的故事。
雖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童話很少直接從現實生活中直接取材,因為幻想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王爾德把一些古老的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作為他的童話故事藍本,按照他的唯美主義的哲學觀念,進行再創造,讓這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宗教故事以另一種風格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又體會到故事都在情理之中。
人間社會與幻想世界的對立,形成一種丑和美、惡與善的比照。這在王爾德童話中是一種普遍的存在,這兩者的并存是不可分割的。現實主義的評論家們,往往只站在政治與功利角度,看到王爾德童話辛辣諷刺并批判人間社會丑惡的一面,而忽視或割裂了他的童話哀而不傷的幻想故事中創造美和頌揚美的一面。在王爾德的童話里,真正的美是屬于心靈的。任何形式的美,發展到最終極都是以同樣的精神美或心靈美的形式呈現的。這種精神美的審美評價實質上是由善良組成的,比如純潔的愛情、深切的同情、自我犧牲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理想等等。這種美具有的不是物質價值而是至高無上的“精神價值”。不僅如此,這種心靈美,必然是與上帝相通的。以上觀點在《快樂王子》、《自私的巨人》等故事中都可以體現。快樂王子和小燕子在為窮人做了好事之后,被大天使選中,進入天國的樂園永遠陪伴上帝;巨人改變了自私思想,與孩子們分享美麗的花園與快樂之后,也有小天使來召喚他去天堂。
二、唯美主義在王爾德童話作品內容中的體現
唯美主義文學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傾向。但它以大膽的“奇談怪論”來驚世駭俗,以強烈的抗俗精神反對社會的庸俗生活、拜金主義。不強調文學的社會功用,強調其審美價值的一種觀點。因為實用感,實際感是最為破壞美感的,文學應給人美的享受,因此強調單純的美,拒絕說教。
以下幾篇童話中可以體現出唯美主義的特點:
《快樂王子》
一般童話的語言盡可能的簡單明了,以便讓兒童閱讀。而王爾德的童話卻與眾不同,為了表現唯美主義特征,其童話的語言具有一種詩意的美。例如《快樂王子》中小燕子像快樂王子描述埃及時的景色:“明天我的朋友們要飛往第二瀑布,那兒的河馬在紙莎草叢中過夜。古埃及的門農神安坐在巨大的花崗巖寶座上,他整夜守望著星星,每當星星閃爍的時候,他就發出歡快的叫聲,隨后便沉默不語。中午時,黃色的獅群下山來到河邊飲水,他們的眼睛像綠色的寶石,咆哮起來比瀑布的怒吼還要響亮。”。這段描寫中,王爾德用了擬人、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將神像擬人化,將獅子的眼睛比作寶石,將獅群的吼聲比作得比瀑布聲,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動鮮明形象。可以看出王爾德童話的語言非常華麗,表在這華麗的辭藻中我們深刻體悟到異國情調之美。如果將其他童話與王爾德的童話作對比,便更加能看出其童話語言之華麗。除了語言上的美,故事總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熱心的燕子是美好的;隨風舞動的蘆葦是美好的;快樂王子也是美好的,因為他用自己身體的碎片照亮了窮苦人們的生活。描寫現實的苦難正是為了對苦難進行拯救,這是一種想象的、唯美式的拯救,充分體現了王爾德的唯美主義精神。美的藝術被融入了這部作品,造就了一個美的童話。快樂王子的世界正是一首飄逸而唯美的詩。
《夜鶯與玫瑰》
明喻、暗喻等修辭手段在《夜鶯與玫瑰》中得到了靈活充分的利用。作者使用具體的、淺顯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的事物,給讀者的視覺感官帶來強烈刺激,給讀者在眼前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物象。
原文中的比喻是這樣的非同尋常:白,不是平常所用的“像棉花一樣白”,而是“比高山上的白雪更白的像海洋里的泡沫般的白”;黃,是“比草原上的向日葵更黃的如孩子們喜愛的童話世界里美人魚美麗頭發般的黃”;紅,是“比大海里的紅珊瑚還紅的如孩子們特愛的和平鴿的腳丫般的紅”;粉紅,是“有如新郎親吻新娘時因激動而臉蛋泛紅的紅”;深紅,是“猶如紅寶石般神秘而高貴的紅”。這些生動而形象具體的比喻帶著讀者們將思緒延伸至高聳的雪山、深邃的海洋、人魚的金發、和平鴿的腳、新娘臉上的紅暈等意象之后再返回用比喻描述的事物本體,事物本體的美酒更加鮮明了。如此奇異的想象給童話帶來超現實的美,體現了王爾德現實與幻想相結合的唯美主義藝術風格。
三、王爾德童話作品中反映的唯美主義觀點的對比與分析
千萬個讀者心中有千萬個哈姆雷特。人們對于唯美主義所持的觀點不同,對王爾德作品中的唯美主義看法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認為:王爾德的童話是不是唯美主義,是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因為這些童話背后都有著深刻的反諷社會現實的意義。他們認為“唯美主義”即“頹廢主義”,是反現實主義、反民主的。因而王爾德的“優秀的童話和他的短篇小說一樣,無疑是超出頹廢主義文學范圍之外的。”換句話說,王爾德的童話已經超出了唯美主義文學理論所能解釋的范圍了。
另一種看法則恰恰相反:唯美主義并不是厭世主義。寫實主義主張藝術要人生化,王爾德卻主張人生要藝術化。雖是充滿綺麗幻想,究竟還是離不開現實的。王爾德并沒有棄絕人間,他不過是嫉恨社會一般虛偽的人。所以他主張唯美主義,另造美的世界,有了美,真善愛也就同時能夠實現。他真心地愛著這個時間上純真的人和物。那么他與社會表同情,便不得說他是與他的唯美主義有沖突了。也就是說童話中的社會和人生的主題又是和唯美主義相統一的,兩者并不沖突也沒有相互割裂。
王爾德的童話作品使人們看到:即使生活是一片廢墟,其中仍然蘊藏著美好。
四、結論
王爾德的唯美主義在童話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令讀者們受到沖擊、震撼與感動。雖然“為藝術而藝術”是王爾德終身的追求,但這種追求的背后并存著絕望與希望。英國文學評論家R·福克斯對此有中肯的評價:“‘為藝術而藝術不過是對‘為金錢而藝術的一種絕望的回答——絕望,因為象牙從來不是做堡壘的好材料。”總之,王爾德的唯美主義思想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他的作品,才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注釋:
蘇福忠.《王爾德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6
程瑜瑜.《王爾德悲劇童話敘事的深層意蘊》.廣東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
程瑜瑜.《王爾德悲劇童話敘事的深層意蘊》.廣東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
奧斯卡·王爾德,《快樂王子》,王林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
奧斯卡·王爾德,《快樂王子》,王林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
劉杰《夢想的幻滅——關于美國頹廢派運動的回顧和反思》,《青年研究》,1990(10):41-45
奧斯卡·王爾德,《快樂王子》,王林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
參考文獻:
[1]蘇福忠.王爾德讀本[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6.
[2]程瑜瑜.王爾德悲劇童話敘事的深層意蘊[M].廣東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2012.
[3]奧斯卡·王爾德.快樂王子[M].王林譯.譯林出版社,2008.
[4]劉杰.夢想的幻滅——關于美國頹廢派運動的回顧和反思[J].青年研究,1990(10):41-45.
[5]趙景深.童話家王爾德,童話論集[M].開明書店,1927.
[6]奧斯卡·王爾德.快樂王子[M].王林譯.譯林出版社,2008.
[7]劉杰.夢想的幻滅——關于美國頹廢派運動的回顧和反思[J].青年研究,1990(10):41-45
[8]趙景深.童話家王爾德,童話論集[M].開明書店,1927.
(作者單位:鷹飛美吉美商務咨詢(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