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錕

摘要:“六法”在畫面效果、用筆、布局、造型、設色及傳承學習等都有較為全面的概括。謝赫“六法”的出現對中國畫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及幫助,同時也成為一個框架限制了中國畫的發展,后世都用“六法”來評判一幅作品的好與壞,這不禁是給中國繪畫套上了一副無形的枷鎖。在當代的中國畫體系中,已經在逐步突破材質及媒介所帶來的束縛,相信隨著歷史長河的不斷發展推進,這些問題都會慢慢解決。謝赫“六法”雖然是一篇畫評,實際卻是中國繪畫史中最早的創作法則,也使古代繪畫實踐理論具有完整的認識,對中國繪畫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謝赫;六法;美學原則;理論體系
“六法”之論由古至今,南齊謝赫的一篇《古畫品錄》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上的傳世之作,學習中國繪畫者無不熟悉,作為中國畫創作的第一次系統性總結,對中國繪畫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謝赫六法
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
(一)“氣韻生動”顧名思義,“氣韻”在前“生動”在后,怎樣才能把握住物象的“氣韻”使其最后能夠轉化為“生動”?!皻忭崱痹诠P者看來是虛無的,需要通過客觀的觀察、體會、思考,然后主觀把握其精神或思想,將其條理化、規范化,并通過一定的載體或形式詮釋出來。而“生動”就將成為“氣韻”的具體表現了,沒有深入的體會和把握“氣韻”,“生動”便無從談及,“氣韻”、“生動”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
(二)“骨法用筆”筆墨,用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需要長久的研習探索的事情。一直以來都在講求“骨法用筆”,何為“骨法用筆”,由古至今談及的都是表面的現象,而深層次的東西卻不易詮釋。“骨法”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由表及里的美學意義更是不可替代與超越的,作為歷代畫家一直所重視的重點之一,可見“骨法用筆”在中國繪畫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三)“應物象形”也就是中國繪畫中的方法論,“應物”也就是觀察,通過觀察、分析、理解、歸納最后描繪出所對事物,但與西方的繪畫方式是有區別的,更為在乎的是由表及里的對事物審美的把控與升華。
(四)“隨類賦彩”單看字面意思隨類別或分類而施以顏色。但中國畫的色彩極大程度上與西方不同,更為注重主觀意識上的色彩認識,不區分于色彩的冷暖關系,前后的關系,色彩的象征意義更為明顯,所以在中國繪畫的設色上更加具有并不科學的主觀意識形態表現。
(五)“經營位置”也就是西方繪畫中的“構圖”,在中國繪畫中稱為“經營”。在中國繪畫中的構圖并不像西方繪畫那樣的理性,有時會在周易或道教八卦的里面吸收一些“布局”,更為注重留白的分布。
(六)“傳移模寫”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傳移模寫”主要是要求臨摹練習,但筆者淺見,作為中國繪畫的練習,臨摹是很有必要的但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反倒是寫生的練習。在寫生中既有客觀的事物,又有主觀的思想認識,而“意”作為第一要素,是寫生不可丟失的,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二、論“六法”及其影響
“六法”在畫面效果、用筆、布局、造型、設色及傳承學習等都有較為全面的概括。謝赫“六法”的出現對中國畫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及幫助,同時也成為一個框架限制了中國畫的發展,后世都用“六法”來評判一幅作品的好與壞,這不禁是給中國繪畫套上了一副無形的枷鎖。在當代的中國畫體系中,已經在逐步突破材質及媒介所帶來的束縛,相信隨著歷史長河的不斷發展推進,這些問題都會慢慢解決。謝赫“六法”雖然是一篇畫評,實際卻是中國繪畫史中最早的創作法則,也使古代繪畫實踐理論具有完整的認識,對中國繪畫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謝赫 . 畫品 [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彭修銀.中國繪畫藝術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64.
[4]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