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雨
摘要: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顏色詞作為語言的一部分,亦不例外。受社會習俗、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和歷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同一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有時會因國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為減少留學生在交際中因顏色詞誤用而引起的交流障礙,本文主要從顏色詞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入手,著力以漢語中的三種顏色詞為例進行剖析,從而提出幾點關于對外漢語顏色詞文化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對外漢語;顏色詞;文化教學
顏色詞作為漢語詞匯的一部分,除了表示本身所代表的色彩意義之外,其背后還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孕育其中。但同一顏色詞在不同的國家有時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漢語中,“綠帽子”中的“綠”代表男子之妻不貞潔,所以中國男人絕對不會佩戴綠色帽子,但在華留學生卻常常戴著彩色的帽子出門,其中便不乏綠色,所以鬧笑話也就在所難免了。由此可見,在對外漢語中,顏色詞的文化教學不容忽視。
一、顏色詞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音意結合的符號系統。它不僅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也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屬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語言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與文化密不可分。漢語作為語言的一種,當然也不例外,它背后蘊含著中國五千多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其中,漢語詞匯作為承載語言意義的基本單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在本民族所代表的相應文化內涵。
顏色詞作為漢語詞匯的一類,自然地承載著漢語中相應的文化內涵。可是,由于語言中詞匯所反映的文化內涵跟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歷史背景等息息相關,所以在不同的國家,即使顏色詞的名稱相同,其所代表的文化內涵也往往不盡相同。例如,在中國極受歡迎的“紅色”,在美國卻是不吉利的象征,因為美國人認為“紅色”和鮮血的顏色極為相近,容易使人聯想到血腥、暴力和死亡,像美國公路,鐵道上表示危險的信號旗便是紅色。
綜上所述,任何一種語言中,顏色詞與文化的關系都十分緊密,且同一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有時往往會因國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再加之跨文化交際中,來華留學生常會因為顏色詞誤用而產生很多交流障礙。由此可見,對外漢語中顏色詞的文化教學不容忽視。
二、“紅色”、“黃色”、“白色”三種顏色詞在漢語中的不同文化內涵
(一)“紅色”的文化內涵
在我國封建社會,紅色一直是特權階級的專用顏色,它代表著一種高貴和權威。如古時皇帝出行時乘坐的步輦被稱為“朱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朱門”指富貴人家;古代宮廷建筑物的主色調也多采用紅色,以此來顯示主人至高無上的權勢和顯赫的地位,現存的北京故宮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中國,紅色是非常受人們喜愛與追捧的顏色,是喜慶、吉祥、歡樂的象征。只要遇到盛大的節日或是值得慶賀的事情,總少不了紅色的蹤跡。春節期間,人們要穿紅色的衣服,貼紅色的對聯,放紅色的鞭炮,發紅包;小孩兒過滿月,人們要吃紅色的“喜蛋”;在中國傳統婚禮上,會場和婚房的布置也都是以紅色為主色調,新娘和新郎衣服的顏色也以紅色為主。
同時,紅色在中國還象征著事業的興旺發達,順利成功。在企業上市或大型活動的開幕式上,紅色的綢帶必定會被用來結成彩,來完成剪彩儀式,以慶賀事件有好的開始,最后能夠取得圓滿的結果。“紅火”、“開門紅”中的“紅”就指代這一文化內涵。
紅色在古代作為美麗花朵的象征,也常被用來指代美麗漂亮的女子。所以自古便有稱美麗的女子為“紅顏”這一說法。以此引申,古時女子所化的妝為“紅妝”;所流的眼淚為“紅淚”。
最后,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紅色作為熱血、希望和勝利的象征一直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所以紅色在中國也象征著革命。
(二)“黃色”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封建社會,黃色是最為高貴的顏色,是皇室貴族的專用色,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平民百姓根本無權使用。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封建社會逐漸瓦解,皇權制度日益衰弱,黃色所代表的“至高無上的權勢”已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貶義的“黃色”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常客”。
如今只要一提到黃色(不指詞的本意),人們的腦海便會不由自主的閃現出“黃色小說”、“黃色網站”等詞匯,這里的“黃色”表示色情和低級趣味。“黃色的這一意義源于1895年的美國報紙上刊登的一則低級趣味連環畫—《黃色孩童》,從此開始,黃色便開始成為腐化墮落的代名詞,人們把色情、仇殺、犯罪新聞稱為黃色新聞,把靡靡之音稱為黃色音樂。后來,國際間文化交往日益頻繁,黃色的這一意義便因此傳到了中國。
依據物體陳舊后變黃這一自然現象,黃色有表示事物衰敗、枯萎之意。例如“人老珠黃”、“黃臉婆”中的“黃”所指代的意思。同時,黃色又表示事情的進展沒有結果,或事情的結果與預期相反,如“買賣黃了”、“這事黃了”中的“黃”所指代的含義。
(三)“白色”的文化內涵
在古代,白色有卑賤之意。“白丁”用來指代沒有官位,地位低下的貧民,因此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其次,白色也象征著兇兆,死亡和不幸,是一種不吉利的顏色,所以“喪事”又被稱為“白事”。古時皇帝仙逝,舉國上下都得穿素服以示哀悼;今天,人們在參加追悼會時也要佩戴白花,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敬意。
在我國的傳統戲曲中,白色臉譜常代表性格狡猾奸詐的男性人物。所以“白臉”一般指人物奸詐、陰險,善于玩弄手段,是反面角色的象征,如京劇中的曹操、高俅。
此外,白色又有失敗、愚蠢、無利可得之意。如在戰爭中,戰敗的一方總是舉著“白旗”以示投降;智力低下,總犯低級錯誤的人也常被人們稱為“白癡”;把出力而得不到好處的付出稱為“白忙活”、“白費事”。
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漢語中顏色詞所代表的文化內涵豐富而復雜,因此作為對外漢語教師,一定要格外重視對外漢語中顏色詞的文化教學,盡量減少留學生對漢語顏色詞的誤用,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對外漢語中顏色詞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顏色詞文化教學作為對外漢語中詞匯教學的一小部分,因為常用種類不多,數量少的緣故,一直都不被人們所重視。所以對外漢語教材中有關顏色詞的編寫自然隨機,漢語教師有關顏色詞文化內涵的講解零散隨意,長期如此,顏色詞的文化教學既不成系統,又無統一的大綱,導致對外漢語中顏色詞文化教學薄弱。
目前,我國對外漢語教材中顏色詞編寫零散無序,教師對顏色詞文化內涵的講解無體系,憑經驗。同時,對外漢語教師對顏色詞文化的講解容易忽視留學生的國別和實際漢語水平。在展開顏色詞文化教學之前,教師很少綜合留學生的國別情況,將兩國同一顏色詞的深層文化內涵展開對比,也很少根據留學生實際漢語水平的不同,對顏色詞文化教學內容的深淺進行合適定位。所以,留學生對漢語種顏色詞的理解運用一直十分困惑。
四、關于對外漢語顏色詞文化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關注教學對象,因材施教
因同一顏色詞在不同的國家有時會代表不同的文化內涵,來華留學生也常因這一點而誤用不同的漢語顏色詞,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展開顏色詞文化教學之前,一定要綜合留學生的國別因素,將同一顏色詞在不同國家所代表的文化內涵進行對比分析,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例如,白色在俄語中主要有以下意思:精致的、專門的;貴族的、社會地位高的;自由的、允許的。可以看出,白色在俄語中是個褒義詞,主要表示積極意義,所以俄國新娘要結婚時穿白色的婚紗以示圣潔。而白色在我國主要以消極意義為主,中國傳統的婚禮更是禁忌白色。所以在給俄國學生講解漢語中的顏色詞時,一定要考慮到中俄間的國別差異,將中俄間“白色”所代表的文化內涵進行對比分析,有比較地展開教學。
不同等級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及對中華文化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這便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在對顏色詞的文化內涵進行講解前,應根據學生現有的漢語水平,來確定此次所講內容的深淺。這時,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固然重要,但我們決不能一味依賴過去的經驗,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細心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準確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并積極主動開展有關來華留學生對漢語顏色詞實際運用情況調查活動,統計不同漢語水平的留學生對漢語顏色詞文化內涵的掌握情況,從而為后續開展顏色詞文化教學提供可靠的幫助。
(二)注重顏色詞文化內涵的時代性和常用性
漢語顏色詞背后文化內涵豐富,但這些文化內涵并不是一開始就存在,它們是語言伴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變遷慢慢積淀而成,并且一直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其中有的文化內涵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定產物,如果一旦離開特定的歷史時期,其所代表的特定文化內涵則會失去意義。
因為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具有時代性特征,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開展顏色詞文化教學前,一定要注意顏色詞在目前所代表的文化內涵,要保證教給學生的文化涵義在當今的常用性,要以反映當代常用文化為主,萬不可將一些晦澀難懂的文化內涵作為課堂內容傳授給學生,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影響后續教學。如舊時進行不動產買賣、典當交易,向官府納稅時被蓋上紅色官印的紙叫“紅契”,后來通指官署所印的不動產買賣、典當業務所用的正式契紙,這里的“紅”不僅有莊重之意,而且是官方權威,獲得認可的意思。在今天政府發放的“紅頭文件”中“紅”便是這種意義,但因這里的“紅”所指代的文化內涵比較生僻,且常用于政治領域,日常的口語交際中很難用到,所以便不適合教給留學生。
(三)強調情景式教學,仿實踐性操練
“情景式教學”是指顏色詞文化內涵的講解和訓練一定要放在合適的情景之中,要讓學生非常清楚地明白顏色詞在什么樣的情景中表示怎樣的意義。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
首先,多媒體教學是非常直觀、有效的方法。恰當地播放音頻、視頻,可以極大地調動課堂氣氛,使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充滿趣味,學生也會不由自主地提高學習熱情,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例如在講解“紅色”喜慶、吉祥、歡樂的文化內涵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幾組中國春節期間的喜慶圖片,再配上開門紅背景音樂,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紅色”所代表的相應的文化內涵。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這里的例子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實際情況,使同學們容易理解)來達到情景再現的效果,這種方法便捷、實惠,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漢語基礎。還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真實再現語境,使學生印象深刻。總而言之,顏色詞文化內涵的講解一定要給出學生出現的相應場景,不能脫離語境來講文化內涵。
“仿實踐性操練”主要針對留學生對顏色詞文化內涵的操練而言。在講解環節,教師是情景的再現者,學生主要負責理解,而在操練環節,學生則要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情景的再現者,這一環節學生開口說話是關鍵,要實實在在地用學到的知識去交際,為在現實生活中恰當地運用漢語顏色詞打下基礎。
為了達到操練的仿實踐性,對外漢語教師應盡力營造真實的操練環境,嚴格遵守對外漢語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話,這樣在講解顏色詞文化內涵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本文對漢語中三種顏色詞的文化象征意義展開詳細闡述,并結合當前對外漢語顏色詞文化教學現狀,提出相關教學建議。希望對當前對外漢語中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譚汝為.話民俗,學漢語[M].北京:三聯出版社,2003.
[2]蘭賓漢,邢向東.現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許娜.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顏色詞[A].江西:江西省語言學會年會論文集,2006.
[4]黃有卿.漢語顏色詞的文化含義[D].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2006.
[5] 常姍姍 .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以顏色詞教學為例 [J]. 教學實踐研究, 2013 (4).
[6] 梁娟 . 漢語顏色詞研究 [D]. 重慶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 2008.
[7]張清常.漢語的顏色詞[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1 (3).
[8] 俞倩 . 英漢語顏色詞 “white”和 “白色”文化內涵意義對比研究 [J]. 人文論壇, 2011 (3).
[9] 謝靜怡 . 對外漢語教學中有關顏色詞文化內涵教學初探 [J]. 教育教學研究, 2008 (2).
[10]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