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又方
摘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填鴨式、被動式教學模式,而是追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本文圍繞該模式展開分析,介紹了此教學模式的特點,提出相應的以學生為中心、更具個性化的聽和說課型教學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聽說課;教學方法與技巧
近年來,中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單向式知識信息傳遞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被“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所取代。傳統語言教學模式的特點為教師的講授,學生的聽記,導致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果不佳。教師傳授的語言知識量不等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量,傳統教學效果是事倍功半,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知識的吸收量最大化,達到學習的事半功倍。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學習環境的體系,認為教學是一種參與而非灌輸,老師是學習的建筑師。該教學法的優勢在于:第一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有效性的指導,第二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力,通過學生收集知識、自主學習,探索知識和團隊協作、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教師逐漸退去掌控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提出問題、主導活動的進行、觀察者、輔助者、參與者和評估者存在于課堂。
二、大學英語課程現狀與聽說課型特點
有別于專門用途英語(ESP)的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性質是院級公共必修課,大多數學生對公共課的態度缺乏重視性,進而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缺失,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極為被動。大學英語課程所針對的班級平均人數都在50人次以上,基于該特點,那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需要對班級實行“分組式”教學,一般5-6人為一組。
任何語言技能都不可能單獨存在,需要依附其他技能,而聽說課的特點是通過聽力任務學習以達到學生“聽”的語言輸入,然后基于語言輸入進行語言的產出,即口語;而“說”技能的培養是基于正確的語言輸入,一旦出現錯誤的語言輸入,會引發錯誤的語言輸出。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聽說課教學方法和技巧
(一)結合以上特點和因素,可行性的聽說課程中輸入技能“聽”教學方法與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研討會(Seminar):研討會是西方大學中最重要的課堂形式之一,有別于西方大學的研討會基于講座的知識,大學英語教學基于課程所選教材。學生在課下獨立自主學習教師所布置單元內容,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再對單元內容進行團隊式學習,并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課上公布),之后在課堂上匯報展示,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反饋;
2.學生“小教師”/同伴教學(Student Teacher/Peer Teaching):把需要學習的單元內容按小組分配下去,由小組來準備進行授課,小組每一位成員按照組長安排領取負責的學習部分,每人都有任務;各個小組對負責的內容進行課堂授課并對其他小組進行打分;每個模塊內容結束后教師進行點評及錯誤糾正;學生小教師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
3.切塊拼接教學法(Jigsaw):教師把單元任務分割成幾個小主題,并將學生分成諸多小組,每一小組人員取決于小主題的數量;把分在不同小組中學習同一主題任務的學生集中起來,組成“專家組”,共同學習和研究所承擔的任務直至熟練掌握;然后全體學生回到原來的小組,分別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內容傳授給其他組員;最后教師就學生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及反饋。
(二)基于正確的語言輸入,在學生的語言輸出“說”能力方面,可行的課堂口語活動形式可以是多樣性的:
1.基于聽力文本材料的活動(Acting from Scripts),如聽力對話或故事表演展示,通過對聽力學習后掌握相關語言的表達對所聽材料進行口語展示;
2.話題演講(Prepared Talk),相對于即興演講而言,話題定題演講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從聽力任務已學的知識,組織發表自己對相關話題的觀點;
3.角色扮演(Stimulation and Role-play),如人物采訪、模擬電視節目、問卷調查等等。角色扮演激發學生對自己負責的臺詞進行撰寫和展示。
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激發起學習興趣和熱情,這也是學生學習好外語的關鍵所在,能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使得學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李煒.淺析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5(1):115-116.
[2]劉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校園英語(上旬),2014(12):36-36.
[3]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3rd),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