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琰培+袁羅牙
摘要: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工農武裝奪取政權的又一次偉大嘗試,為開展武裝斗爭、建立人民軍隊、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惲代英作為廣州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全程參與了廣州起義的決策、計劃和實施,在廣州起義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他不僅是廣州起義的重要領導人,而且是廣州起義的杰出宣傳者、軍事教育家,惲代英對廣州起義的歷史貢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惲代英;廣州起義;歷史貢獻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城市蘇維埃政權,“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武裝奪取政權的又一次偉大嘗試”[1],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史上的光輝一頁,有力地推動了人民軍隊的建立和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偉大實踐,深刻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正確性,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惲代英作為廣州起義的領導人之一,與張太雷、葉挺、葉劍英、聶榮臻、楊殷、黃平等共同參與領導了廣州起義,在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廣州起義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惲代英是廣州起義的重要領導人
1927年召開的“八七會議”,確定了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及當時全國各地爆發的武裝起義,均是在“八七會議”精神的指導下進行的。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給廣東廣西省委及閩南臨時委員會的信——成立南方局》提到:“茲臨時政治局請派恩來、太雷、澎湃、陳權、代英、黃平、國燾為中央之南方局,以國燾為書記。并在南方局之下組織一軍事委員會,以恩來為主任,管理廣東、廣西、閩南及南洋一帶特支。恩來等未到以前,由太雷、楊殷、黃平組織臨時的南方局。臨時南方局之職權在于準備并指導上述區域之暴動及一切政治軍事事宜。”[2]此時,廣州起義的計劃剛剛開始醞釀,惲代英作為南方局委員正處于南昌起義部隊的南下征程中,離廣州還有很遠的距離。南昌起義軍在潮汕失利后,惲代英與張太雷、李立三、張國燾、楊石魂等在流沙平湖讀書樓舉行會議,研究南昌起義軍指揮部成員撤退問題。惲代英安排身患重病的周恩來同志及指揮部其他成員撤離到安全地區后,從海邊甲子港乘船抵達香港。1927年10月15日,張太雷同志在香港主持召開南方局暨廣東省委聯席會議,并改選新的省委。新改選的省委仍由張太雷任書記,惲代英任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宣傳部長。會議根據“八七會議”精神,制定了“目前任務及暴動后工作大綱十數條”[3]。
廣州起義是在廣東省委的直接領導下開展的。廣州起義前,惲代英任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宣傳部長,主要負責廣東省委的宣傳工作,惲代英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工作,武裝了工農思想,為廣州起義的爆發發揮了重要作用。廣州起義決策時,惲代英參加了廣東省委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決定于2017年12月13日舉行起義。廣州起義因暴動消息走漏,廣東省委決定暴動提前于12月11日發動。廣州起義中,惲代英同張太雷、葉挺、葉劍英、楊殷、周文雍、聶榮臻、黃平等共同帶領隊伍指揮戰斗,經過激戰最終打敗敵人占領廣州市絕大部分地區,取得廣州起義勝利。廣州起義勝利后,廣州蘇維埃政府和工農兵執委代表舉行第一次聯席會議,惲代英任廣州工農蘇維埃政府秘書長,主要負責蘇維埃政府的政治宣傳工作。廣州起義爆發后中外反動派聯合起來進攻廣州,張太雷不幸犧牲,廣州起義慘遭失敗。廣州起義失敗后,惲代英為起義部隊轉移和戰斗力的保持做了很多指導工作,為中國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和火種。惲代英撤退到香港后,又立即為廣東省委趕寫廣州起義經過情況并報告黨中央,使黨中央及時掌握和了解廣州起義的相關情況。1928年初,惲代英總結廣州起義失敗原因,并寫下《廣州暴動與工會》一文發表在《紅旗》雜志,提出廣大工農群眾在武裝暴動中的重要性。在廣州起義的整個過程中,惲代英參與了廣州起義的決策、組織和實施全過程,并在起義失敗后及時向黨中央報告情況,總結失敗原因。惲代英在廣州起義中起到了重要的領導作用,是廣州起義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二、惲代英是廣州起義的杰出宣傳者
廣州起義前,惲代英任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宣傳部長,主要負責廣東省委的宣傳工作,負責主編省委《紅旗》半周刊。《紅旗》半周刊是廣州起義的主要宣傳刊物,惲代英作為該刊的主編,發表文章號召貧苦人民團結起來組織暴動,對外宣傳廣州蘇維埃政府,總結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成為廣州起義的杰出宣傳者。
1927年11月17日,惲代英在廣東《紅旗》上發表文章《冬防》,號召窮苦的人們起來暴動,“不交租,不納稅,不還債”,“我們要準備大暴動,解除一切‘冬防軍隊的武裝,為我們的窮苦人們打一條出路!”[4]1927年12月11日,廣東省委機關刊物《紅旗》出版號外,發表了惲代英主持起草的《告全國工農兵群眾和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宣言》,即蘇維埃宣言,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廣州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1928年初,惲代英寫下《廣州暴動與工會》一文發表在《紅旗》雜志,總結了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他提出:“廣東有幾百個工會。在這次暴動中,蘇維埃政府沒有將權力交給工會去做許多事情,所以沒有能將全廣州的工人,店員與一般貧民都發動起來。”[5]“記著這個教訓,在暴動中必須將權力交給下層工會、農會,以發動廣大的工農群眾。勝利是必然的,只要有廣大的工農群眾起來!”[6]1928年2月21日,共產國際代表提出由惲代英、沈寶國、吳毅組織臨時常委會,主持省委工作。1928年2月,惲代英與李立三合作寫就《蘇維埃的建立》一文,文章內容分別從蘇維埃的意義、鄉蘇維埃、區蘇維埃、縣市蘇維埃、省或割據區域的蘇維埃、蘇維埃制度的優點、蘇維埃政府的內部組織、怎樣促成蘇維埃革命的勝利八個方面進行系統闡述。廣州起義中建立的“廣州公社”,是中國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巴黎公社”,盡管廣州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僅有3天,但廣州起義成為中國蘇維埃運動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惲代英對于蘇維埃運動的探索研究,推動了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蓬勃發展,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作出了突出的理論貢獻。“中國蘇維埃運動從此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蓬勃興起,各地武裝起義相繼轉入農村,開始了農村蘇維埃革命運動時期。”[7]惲代英是廣州起義的杰出宣傳者,在廣州起義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惲代英是廣州起義的軍事教育家
周恩來總理在1950年為紀念惲代英犧牲19周年的題詞時說,惲代英是“中國青年熱愛的領袖……他的無產階級意識,工作熱情,堅強意志,樸素作風,犧牲精神,群眾化的品質,感人的說服力,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8]這些稱贊與評價是對惲代英光輝燦爛人生的真實寫照,惲代英在其革命生涯中,始終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做廣大青年的引路人和領航者。在廣州起義中,惲代英以其高度的愛國熱情和遠大的救國之志鼓勵全體官兵百折不撓、堅持斗爭,激勵大家沖破黑暗,征服一切,成為廣州起義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教育家。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爆發前夕,惲代英與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接見廣州起義主力——教導團全體官兵(教導團由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一千三百多名學生改編,其中共產黨員二百多名),并作演講:“我離開你們好幾個月了,很想念你們……前幾天,你們的葉團長告訴你們,反動派又想要解除你們的武裝。這回我們可不交槍了。今天我們要報仇,要暴動,要起義,要和反動派算賬,要討還血債,要奪取政權,建立自己的工農民主政府。你們要勇敢戰斗,解除敵人的武裝,取得暴動的勝利。”[9]惲代英的講話鏗鏘有力,充滿激情,為戰斗增添無窮力量。廣州起義后,惲代英對起義人員關懷備至,并不斷鼓勵大家克服困難、堅持革命。據當時負責運送《紅旗》雜志的楊光回憶,那時惲代英“很忙,很多人找他。三天內,從蘇維埃的大事以至起義人員的吃喝他都關心到了……”。惲代英還鼓勵楊廣道:“努力干下去,革命是要韌性的,要用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征服一切。”[10]廣州起義失敗后,惲代英為保存革命火種,及時組織大家撤退,并不時鼓勵大家要勇敢面對挫折失敗,堅定理想信念。他鼓勵警衛團的陳同生說:“我們是乘敵人之空虛暴動起來的,現在敵人回過頭來,我們要堅守廣州,力量不夠。……我們在考慮新部署。你們部隊要作準備,郊區農民對我們已盡力支援,我看廣州不能守,你們從北江轉移到東江海陸豐,彭湃同志在那里,和他的農民自衛軍配合起來,仍然可以造出一個新局面。”[11]當起義遭受到嚴重失敗的危機時刻,陳同生又找到惲代英,惲代英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像往常在課堂上和學生談話一樣,繼續鼓勵陳同生道:“挫折是不可免的,要經得起挫折。不承認失敗的人,才有再戰的勇氣,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一定要從其中學到東西。”“古話說秀生造反三年不成,假如我們下決心造三十年反,決不會一事無成的。年輕人,要有決心干三十年革命,那時你不過五十歲,接著再搞三十年的建設,你不過八十歲。我們的希望,我們的理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恐怕也實現了,那時世界多么美妙!也許那時年輕人,會不相信我們曾被殘暴又愚蠢的兩腳動物統治過多少年代,也不易領會我們走過的令人難以設想的崎嶇道路,我們吃盡苦中苦,而我們的后一代則可享福中福,為了我們最崇高的理想,我們是舍得付出代價的。”[12]在起義軍遭到敵軍強勢攻擊,大家行將離開蘇維埃政府辦公大樓時,惲代英仍然不忘勉勵辦公室工作人員要努力干下去。“惲代英這些豪邁的語言,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實現崇高理想的堅強決心,激勵著同志們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增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13]惲代英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語,如同黑夜的明燈為大家驅走了黑暗,照亮了前行的路。
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聯結在一起,一掃“黑云壓城欲摧”的陰霾,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建立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貢獻。惲代英作為廣州起義的元勛之一,以其堅強的革命意志、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愛國之心,極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強了革命的信心,為廣州起義作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他所樹立起的歷史豐碑,將永遠被人們所紀念和景仰。
參考文獻:
[1]徐小林主編:《放眼看廣州起義》,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頁。
[2]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廣州起義資料》(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頁。
[3]田子渝等:《惲代英傳記》,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8頁。
[4]惲代英:《冬防》,《惲代英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7頁。
[5]惲代英:《廣州暴動與工會》,《惲代英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頁。
[6]惲代英:《廣州暴動與工會》,《惲代英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9頁。
[7]文道貴,王坤雷:《惲代英的蘇維埃思想》,《上海黨史與黨建》,2016年4月號,第15頁。
[8]李良明、鐘德濤:《惲代英年譜》,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65頁。
[9]劉祖靖:《廣州起義中的教導團(節錄)》,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廣州起義資料》(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頁。
[10]楊廣:《從運送<紅旗>到廣州起義》,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廣州起義資料》(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255頁。
[11]《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惲代英》,《廣州起義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7頁。
[12]《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惲代英》,《廣州起義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8頁。
[13]《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惲代英》,《廣州起義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頁。
(作者簡介:周琰培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袁羅牙 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