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要:在中國近代史上,沙俄是侵略中國最早的國家之一,是掠奪中國領土最多,瘋狂鎮壓中國人民革命運動的兇惡敵人。19世紀末,列強們瓜分中國的過程當中,沙俄表現得最為殘忍瘋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占領了我國大面積領土,卻仍不知足,伙同聯軍侵入京津地區以外,又大肆出兵單獨派兵搶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妄圖建立所謂的“黃俄羅斯”。面對沙俄強盜的武裝侵略,中國的人民不甘心被沙俄奴役,東北義和團以及廣大勞動人民、部分愛國士兵進行了頑強抵抗,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甘于屈從帝國主義的革命戰斗精神,中國人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反抗侵略斗爭,對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義和團時期;中國人民;反抗運動
一、沙俄侵占中國東北
(一)沙俄借口鎮壓義和團侵略中國東北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京津區域的義和團迅速興起,并立即獲得了大量地區反響,“直魯義和團的斗爭口號、揭帖和斗爭事跡,很快經海路陸路傳入東北,并在東北地區播下了義和團運動的種子”。他們聯合起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把矛頭直指沙俄侵略者,共同抵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1900年,俄國參與八國聯軍侵占大沽口。不但這樣,沙俄還“首先倡議遠征北京”。俄的駐華公使當時就給清政府致電,明確要求清政府嚴厲鎮壓義和團,并向本國致電要求派遣軍隊到秦皇島。
當京津東北地區義和團進入高潮給列強沉重打擊之際,沙俄政府跳了出來,“一方面鼓吹列強組織聯軍實行武裝干涉,一方面要求清政府出兵鎮壓,并預謀趁機發動侵華戰爭,實現其把我國東北變成“黃俄羅斯”的美夢”。此時在俄國國內公開聲明要吞并中國東北,“黃俄羅斯”一詞公開出現在俄國的《新時報》中。俄國利用甲午海戰中國戰敗,趁機提出《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又稱《中俄密約》?!吨卸砻芗s》的簽訂使得俄國獲取了東北鐵路的控制權,為俄國侵略勢力加緊控制中國東北地區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所以可以從中看出:沙俄侵略東北之心早已路人皆知了。
(二)武裝入侵東北
沙俄一直有侵占我國東北的野心,以“保路”作為其借口,從俄國調15萬軍隊大舉入侵東北,還制造了大量慘絕人寰的案件。占領東北期間,沙俄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尤其在入侵一開始就制造慘案。
海蘭泡原名孟家村,在黑龍江左岸,與黑河相望。1900年7月9日,沙俄正式侵略我國東北,調動十余萬軍隊猛攻東北,海蘭泡淪陷后,沙皇策動俄國軍民開始毆打和驅逐海蘭泡居民,并掠奪財產,這里的人民不得不忍著屈辱渡江到另一邊,7月22日,阿穆爾宣布海蘭泡地區的中國人全部“肅清”。
江東十六屯位于黑龍江的左岸,精奇里江南岸。因為這里開發早,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并且人口眾多,戰略地位也十分重要,所以首當其沖將此地變為必奪目標。與海蘭泡屠殺的同時,俄軍對江東六十四屯中國居民大下毒手“焚江左旗屯,老弱婦女,半遭殺戮”?!包S童離家長號,白叟戀產叫囂,露守江灘,群號慘人”。俄軍在這里依舊大肆燒殺搶掠,商鋪、住宅被洗劫一空。史稱“血洗江東六十四屯”從此江東六十四屯土地被割讓給了俄國。
(三)盤踞中國東北拒不撤兵
沙俄明知自己的侵略行徑是可恥的,但一直想把占領東北變為合法化,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實現獨占東北的罪惡計劃。1900年10月在攻占奉天之后,逼迫盛京將軍簽訂《奉天交還暫且章程》,直接將東北變為沙俄殖民統治地區。這種野蠻侵略行為遭到了中國人民以及英法日等國的強烈不滿。為了收回東北,清政府和沙俄展開了多次談判,而沙俄為了緩和輿論壓力,被迫表面上答應從東北撤兵,一年后沙俄才跟清政府簽訂《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其中規定了俄國必須分三批撤離東北,18個月內撤走沙俄的全部軍隊。第一批軍隊順利撤退之后,然而在第二個撤兵周期中,以中國地方不太平為借口、沙俄強制“保護中國”借口繼續占領東北。認為“可以把撤軍拖延到中國答應對俄國在滿洲的權利和安全給與確實保證的時候?!?沙俄不僅不撤兵,反而向清政府提出更多無理要求,如中國不得將東三省讓與他國,俄軍撤后,俄國所得利益照舊保留。實際上,這是沙俄獨霸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的新版。
二、中國人民的抗俄斗爭
(一)義和團抗擊沙俄的斗爭
1900年6月10日,聯軍首領西摩爾率領200多名精銳將士向北京進犯,在北京一帶開始搶掠,當地幾千名義和團用大刀、長矛與侵略軍奮勇拼搏,用自己的鮮血來抵抗他們,顯示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6月13日,西摩爾要帶著聯軍乘火車到廊坊,義和團提前中斷了鐵路,使增援被圍困在北京城內。也使得西摩爾的軍隊受困于天津城,對聯軍進行沉重打擊,使聯軍舉步維艱,只好狼狽的逃回天津租界。因此被清政府和義和團發揚,稱之為“廊坊大捷”。
1900年6月12日,在天津紫竹林的侵略軍發起侵略,對當地市民實行掃射,激起人民極大的憤怒,于19日晚,400個義和團開始向侵略者發起回擊,給予沉痛打擊,6月27日聯軍集合了2800人解紫竹林之圍,義和團著名將領張德成率領幾千人駐扎成為紫竹林的主力,對聯軍的偷襲埋伏一一擊破,取得戰國果連連,同時聶士成率率領其部落在陳家溝一帶阻擊,取得勝利,使侵略軍“進京之路,水陸俱窮”。
1900年7月,沙俄出動了17萬大軍兵分七路入侵東北,先后占據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城市,工商業區、礦區交通樞紐等也被侵略軍所占領,使當地人民無家可歸。面臨領土淪陷,民族危亡,受侵犯的民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用來反抗敵人。義和團和愛國軍民在寧古塔的守衛戰中頑強地迎接敵人,與他們抗爭到底,英雄們固然倒在血泊,但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可歌可泣,令人贊嘆。
(二)東北軍民抵抗沙俄侵略
1.東北軍民抗擊沙俄概況
沙俄不斷入侵東北,擴大侵略,到處燒殺搶掠。東北完全淪陷后,軍民們沒有一刻停止反對沙俄侵略者。東北各階層組成了反抗沙俄侵略組織,積極參加這次極其廣泛的抗俄斗爭,反抗的形式從抗議示威、拒絕給沙俄做工,進行經濟的抵制,破壞鐵路交通,組織抗俄政治團體,拿著粗陋的武器和和沙俄匪徒進行面對面的搏斗。在東北廣闊的土地上,從廣大農村到大小城鎮,從鐵路沿線到深山密林,到處都燃起了抗俄斗爭的烽火,經常有小規模的武裝襲擊俄軍,令之防不勝防。
2.以忠義軍為例
在抗俄軍隊之中,主要由劉永和、楊玉麟等為主要首領,其中以劉永和領導的義軍最為著名,他是東北獵戶,以槍法準而著稱,曾在琿春協助清軍抗擊侵略軍。琿春失陷后,劉永和“不受官餉,亦不歸節制”決不投降。1901年初,劉永和聯合了農民首領王和達和董教敏,劉永和做統帥。在忠義軍中,有義和團民和受過一定訓練的清軍士兵,有精銳的騎士和優秀的射手,有熟悉情況的團練,有身經百戰的將領指揮,他們當中大部分將士有與俄軍交戰的經驗,以“御俄寇,復國土”為共同目標堅持抗爭。忠義軍在劉永和、王和達領導下與沙俄開展武裝斗爭,“采取靈活戰術,避實就虛,聲東擊西,迂回戰術,只于云陰月黑之夜結營,伏暗中狙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認可。之后的忠義軍與俄軍、通過兩天兩夜激戰使“俄軍受創劇甚”,打擊了俄軍的囂張氣焰。收回了今天的遼寧、吉林東南部的大片領土。
忠義軍的抗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作為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讓侵略者看到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勇氣和抗爭到底的決心。使西方列強侵略者想要徹底瓜分中國的目標失敗,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沙俄妄圖把東三省變成“黃俄羅斯”終究是沙俄在做的一場清秋大夢。
(三)清廷與俄交涉
沙俄拒不撤兵,妄圖長期霸占東北。為了能夠收回東北三省,清政府從 1901 年開始陸續的與沙俄進行交涉。1901年1月1日,楊儒作為全權大臣就接收東三省的事宜與俄商辦。
中俄第一輪談判圍繞《奉天交還暫且章程》于1901年1月4日開始。談判伊始,沙俄欲速戰速決,于是說“所云全權,當由政府擔認等字樣”。這表明了沙俄實際要直接占領東三省的目的。 而被楊儒委婉拒絕,計劃落空。在多次辯論中未獲得好處的維特在第四次談判中闡述中俄的實力對比,欲圖用強國身份來壓倒楊儒。楊儒也以同樣強硬的態度回答了維特,“暫款并非我訂,于事無益”。正是他的愛國思想,俄方只好讓步,聲明暫且章程作廢,在第一回合斗爭當中楊儒取得了勝利。
1月22日,中俄開始進行第二輪的談判。在談判中,維特提出比《奉天交地暫且章程》更為刻苛的十二條侵略,規定俄國仍不撤軍隊,更加嚴重的是,脅迫中國在不經俄國的許可之下,中國人不可自行造路;除牛莊之外,中國也不準將地租與他國。其條約實質是將繼續控制東北三省軍事、政治、經濟權力,徹底淪為沙俄殖民地。當十二條傳到國內后,引起嘩然一片。3月24日,劉坤一、張之洞、盛宣懷來電:“請統籌全國格外慎重”。這表示了對東三省題的十分關注以及對大力支持楊儒的堅決斗爭。沙俄的行徑激起了東北人民強烈反對,沉重打擊俄軍侵略。在上海、杭州等地相繼舉行抗議俄國的集會,港澳的同胞以及新加坡、檀香山等地華僑紛紛致電清政府及各省督撫,強烈要求拒簽俄約。
為使談判能夠迅速結束,俄方對草約稍稍做了修改,限令清政府在兩周內簽字。面對中國人民反簽俄約的呼喊日益高漲,各國的干涉壓力也進一步增強,清政府只能重新考慮對俄約的決策。在經過考慮后于3月24日電令駐俄使館:“婉告外部,無礙公約不敢遽行?!笔股扯韽娖惹逭鲑u東三省的計劃徹底破產了,楊儒光榮的完成了外交使命??傊?,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楊儒都以其自身強烈的愛國情操、堅定的外交立場,為國家挽回了已失之權利,贏得了全國的支持。
(四)拒俄運動
沙俄拒絕撤兵和逼迫楊儒簽訂出賣東三省條約的消息傳出后,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義憤填膺,紛紛起來反抗,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拒俄運動。
1901年3月,愛國民眾在上海張園集會兩次,要求清政府“力拒俄約,以保危局”他們認為拒俄關乎到維護國家主權大局,這是全體國民共同的責任。上海民眾承繼文明排外的政治理念斗爭方式。因此,他們共同譴責俄國對中國的侵略,并且要求清政府拒絕在條約上簽字。因此得到了全國人民廣泛響應,包括東北人民紛紛發函,捐款捐物。駐日公使蔡鈞在奏折和給兩江總督端方的電報中都將“拒俄義勇軍”與從前起義做對比,在這種壓力之下,清政府沒有與俄進行簽約。
得知中國東北被俄國侵占,留日學生也開始開展拒俄運動。中國派遣留學生去日本始于1896年,在民族危機加深時刻,青年學生抱著“保衛國土”宗旨赴日留學。在他們看來,留學和救國已經融為一體了,在得知沙俄占領東北拒不撤兵消息后,紛紛投入于維護東北主權的戰斗中來,向對有損自己民族國家榮譽利益的行為作斗爭。1903年4月 29日,東京神田錦輝館有500多名留日學生齊集一起,成立義勇隊,譴責沙俄暴虐行為,并決定分別致電北洋、南洋大臣、上海各個團體組織,請其編義勇隊。
通過拒俄運動打擊了沙俄囂張的侵略氣焰,同時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忍受外來侵略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進程。
三、影響和結論
義和團運動期間東北人民的抗俄斗爭堅持三年之久,最終由于中外敵人的聯合絞殺,而以失敗告終。但是,作為東北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大高潮,它給沙俄殖民侵略者以有力地打擊。它幾乎摧毀了沙俄設在東北的一切殖民機構,打得中東路“護國軍”及沙皇派赴中國的侵略軍死傷慘重,它使沙俄在東北推行的“黃俄羅斯”計劃宣告破產。
我們常說落后就要挨打。專制使清政府自身就直接成為了理所應當被欺負的產物。而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吸取歷史教訓,讓我們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如今的中國正處于世界上重要的一極,對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促進世界的合作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壓迫過我們的俄國現在也成為了重要的外交伙伴。但是我們依然要牢記昨天,英國前首相帕麥斯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失去的領土已然不能再回來,但這不能影響中俄交流與合作,我們銘記這段歷史的同時,也要繼續展望未來,在和平與發展的今天我們要隨時了解國際動向,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希望中俄在未來的發展關系中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黎光.義和團運動在東北[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3]佟冬著.沙俄與東北[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4]科羅斯托維茨.俄國在遠東[M].商務印書館:北京,1922.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