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目的:分析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應用單雙數球抽簽法將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接受剖宮產治療的86例產婦分為兩組,觀察組(予以4 3例產婦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與常規組(予以43例產婦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詳細對兩組產婦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探究并分析。結果:觀察組的剖宮產后72h泌乳量充足(18.60%)、泌乳量中等(55.81%)、泌乳量少(25.58%)、泌乳量無(0.00%)等均優于常規組(4.65%)、(32.56%)、(48.84%)、(13.95%),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母乳喂養率(93.02%)高于常規組(72.09%),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行剖宮產的產婦而言,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使產婦正確認識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同時還能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有效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剖宮產術;母乳喂養;護理干預
剖宮產是指經子宮壁、腹壁將胎兒及附屬物取出的手術方法,母乳喂養是新生兒最佳的喂養方法,在營養、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等方面存在較為獨特的優越性。但是.由于產婦常出現術前焦慮緊張、術后失眠、疼痛以及營養不足等因素導致乳汁分泌量明顯減少,降低產婦的母乳喂養率,而母乳喂養是全國倡導的科學喂養方法,能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在臨床上改善剖宮產術后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具有重大的意義[1]。基于此,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行剖宮產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病例,詳細探究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護理干預的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的研究病例為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行剖宮產治療的86例產婦,以單雙數球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n=43)與常規組(n-43)。觀察組年齡范圍在23~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23±2.68)歲,孕周范圍在37~42歲之間,平均孕周為(40.61±1.87)周,其中初產婦與經產婦分別為24例、19例;常規組年齡范圍在22~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98±2.23)歲,孕周范圍在39~41歲之間,平均孕周為(40.26±1.26)周,其中初產婦與經產婦分別為23例、20例。應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計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即健康宣教、生命體征監護以及喂養方法指導等。觀察組產婦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健康宣教:許多產婦對母乳喂養方式與重要性缺乏一定認識,護理人員可通過多媒體宣傳與畫冊宣傳等方法為產婦介紹正確喂養的姿勢,以此消除產婦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促使產婦能清楚意識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的重要性[2]。同時,護理人員還需指導產婦做好個人衛生,積極清潔乳頭、洗手以及教會產婦正確的喂養方式等。
(2)乳房干預:妊娠期乳頭常有分泌物溢出,護理人員需及時告知產婦應使用溫水對乳頭進行清洗,并用軟毛巾將其擦干與涂抹乳汁,能有效防止產婦在哺乳過程中乳頭皸裂若乳頭有內陷或平坦特征,則可指導產婦做乳頭牽拉與乳頭伸展等練習,在哺乳過程中先吸平坦一側;哺乳前需將雙手清潔干凈,哺乳時間乳暈與乳頭放在新生兒口中,并在哺乳后清潔乳頭;每次哺乳后均需要將雙側乳房吸空,未吸完的產婦可使用吸奶器吸出[3]。
(3)體位干預:產婦在哺乳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嚴密關注指導,告知產婦正確的授乳體位,在術后第1天可選擇坐位姿勢,哺乳選擇環抱式,避免手術切口造成壓迫,導致產婦引起切口出血、疼痛等癥狀,必要時還需遵醫予以產婦鎮痛藥物緩解疼痛。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產后72h內泌乳量進行觀察并比較,其中泌乳量分為充足、中等、少奶、無奶,充足是指嬰兒在喂養后能安靜入睡,兩次喂養有滿足感,且體質量明顯增加;中等是在喂養后嬰兒能安靜入睡,三次以上喂養有滿足感,體質量保持不變;少奶是指嬰兒哭鬧無法安靜入睡,多次喂養無法得到滿足,且體質量有明顯下降;無奶是指無乳汁分泌,不能提供給嬰兒。另外,對兩組產婦的母乳喂養率進行觀察與記錄,其中包括人工喂養、純母乳喂養、人工與純母乳混合喂養。
1.4 統計學方法
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處理,X2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后72h內泌乳量比較
觀察組泌乳量充足、中等、少及無分別為18.60%、55.81%、25.58%、0.00%,常規組分別為4.65%、32.56%、48.84%、13.95%,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兩組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觀察組母乳喂養率為93.02%,對照組為72.09%,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影響剖宮產后泌乳量的因素是因產婦在分娩與妊娠期間消耗大量能量,加之手術疼痛與子宮收縮的因素影響,導致產婦較易產生消極與負面情緒,最終影響產婦的泌乳功能,因此臨床需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以促進產婦提高母乳量[4]。針對性護理干預是通過對不同產婦的不同實際情況予以有效的護理,予以產婦心理干預與健康指導,加強醫護人員與產婦進行交流,為產婦講解剖宮產術后的注意事項、護理方法以及用藥知識等,并為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以此拉近產婦與新生兒之間的距離,有效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并指導產婦正確的喂養體位,避免壓迫手術切口,以促進產婦順利哺乳[5]。本次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產后72h內泌乳量充足、中等、少、無與母乳喂養率均優于常規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應用針對性護理為產婦與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產婦母乳喂養方法、盡早哺乳的優點、乳房護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能讓產婦正確認識母乳喂養的重要性,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其內心想法,予以及時疏導與提供解決方式,能讓產婦保持輕松、積極的心態成為一個母親,從而增強母乳喂養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為產婦提供有關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能有效緩解產婦的心理困惑,不僅能有效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同時還能降低乳頭皸裂與乳房脹痛等發生率,促使新生兒能健康成長,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岑丹.剖宮產產后母乳喂養的全方位護理干預措施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 (03):340-342.
[2]謝巧雙,林碧芳.剖宮產術后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及護理干預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 (11):142-143.
[3]華肖紅,殷曉敏.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效果評價[J].心理醫生,2017,23 (17):194-194.
[4]陳紅兒,沈利娜,胡慧紅.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實施的效果評價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7, 29 (04): 542-544.
[5]王瑩.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應用于初產婦剖宮產術后護理中對其母乳喂養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 (3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