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雯
摘 要:高校后勤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學生宿舍管理則是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氛圍,乃至教育教學質量。綜合管理模式、經營管理模式是當前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的兩種主要模式,當前這兩種模式主要存在宿舍硬件設備水平較低、管理和服務模式單一,缺乏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互動等問題。完善宿舍設施,加強科學化管理,加強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等措施有助于改善這些問題。
關鍵詞:高校宿舍管理;宿舍文化;育人功能
近年,高校學生宿舍成為加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加強對高校學生宿舍的管理,更是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2002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各地、各高校應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公寓制定管理細則,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學生公寓的管理水平。近幾年,很多高校將校舍搬至城市周邊的大學城,校舍的擴大,導致學生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現階段的大學生多出生于1995年之后,他們的發展呈個性化、多元化趨勢,但同時也反映出個性自我化、感情冷漠化、缺乏群體合作意識等諸多問題。多方面因素相結合,更加大了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難度。
高校宿舍被稱為學生來到大學后融入的第一個小社會,也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和生活的小課堂。宿舍是學生校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學生今后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如何加強大學生宿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者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高校宿舍管理的模式
目前,高校采用的宿舍管理模式主要可歸納為兩種:
(一)綜合管理模式
綜合管理模式是指學校學生工作部門聯合后勤部門和保衛處,以及各個院系輔導員共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便于學校統一調度管理,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運用于宿舍管理中最普遍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多個部門齊抓共管顯示了學校對于學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視,但各個部門分工不夠明確,工作銜接較為模糊,容易出現責任推諉的情況。
(二)經營管理模式
在高校后勤改革過程中,學校聘請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來負責學生宿舍的管理工作,這種模式商業化、利益化色彩較為嚴重,并且更側重對學生的“管”,在“管”的過程中,由于不是學校的教師,在溝通上和管理力度上往往會比較強硬,容易和學生產生矛盾與沖突。與此同時,在經營管理模式中,物業公司作為中介,無形中將學校與學生分開,削弱了學校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力,使“管”與“教”分離,教育功能被弱化。
二、現階段高校的宿舍管理的現狀
(一)宿舍硬件設備水平較低
學校宿舍只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硬件設施,很多宿舍除了最基本的床、桌子、椅子、柜子等,沒有獨立的衛生間,每層樓沒有熱水房,學生打開水還要去校園內的公共水房。宿舍內電壓較低,也不能帶動燒水設備,同時還有安全隱患。另外,許多學校還未在宿舍安裝空調設備,夏天氣溫太高,許多學生因為宿舍太熱無法正常就寢,影響睡眠。
(二)管理和服務模式單一
大部分宿舍是按照學生院系專業年級來進行劃分的,管理上模式較為簡單化,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服務應強調以人為本。同時,一些宿舍日常的管理大多是以檢查為主要形式,定期定點對學生宿舍的衛生、作息以及用電、防火等方面進行檢查,這種模式使學生宿舍管理范圍狹隘,工作思維固化,不利于管理創新。
(三)缺乏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互動
在學生宿舍管理制度制定的過程中,學校管理部門沒能切實了解學生的需要,許多學校的宿舍管理規章制度還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前制定的,與現階段學生宿舍管理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另外,在宿舍管理規章制度制定的過程中,缺少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制定出來的制度缺乏機動性和靈活性,與學生自主獨立的意識相沖突,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也加大了管理學生的難度。
(四)缺乏個性化的培養模式
學生宿舍是學生除上課之外停留時間較長的地方,在某種意義上講,宿舍比課堂更具備便利條件來體現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但現在的宿舍中除了基本的必備設施,別無他物,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回到宿舍的活動較為單一,很多學生只有兩種選擇—睡覺或上網。這種情況削弱了宿舍的育人功能,導致學生對宿舍的評價就是休息區或上網區,缺乏對學生個性化培養,宿舍管理思路也較為狹隘,不利于創新。
(五)學生個體素質差異較大
現如今的在校大學生,多是“95后”獨生子女,他們生長于一個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海量的信息直接造就了這代人獨特的個性,熱情開放與沉默孤獨并存,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社會責任感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人際交往方面有所欠缺。這樣的個性特征,給學校在學生宿舍管理方面增加了難度。
三、高校宿舍管理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高校學生宿舍管理需要服務型管理也需要教育型管理,學生宿舍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住所,更應是學生在大學期間成長道路上重要的育人基地,基于現階段高校宿舍管理呈現的現狀和產生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宿舍設施,為學生營造家的港灣
高校應加強宿舍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徹底改變硬件設施缺乏的局面。學生大都來自全國各地,南北差異較大,容易產生不適應感,舒適溫馨的宿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不適應感,加快學生對高校學習生活的適應。
(二)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科學化管理
高校宿舍管理應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堅持人性化管理。在宿舍安排方面,可以大膽嘗試將不同院系、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安排在同一間宿舍,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多元化的知識交流,實現專業優勢互補。另外,不同省市專業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和生活背景,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了解。
(三)加強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
高校宿舍在制定管理規章制度時,應多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高校應根據實際需要來梳理現行的規章制度,從學生的根本需要出發,建立科學高效的規章制度。此外,在宿舍管理的過程中,遇到與學生有關的問題和矛盾,應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畢竟對于學生的管理,單靠學校和規章制度是不夠的,只有家校聯合,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建立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加強宿舍文明監管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也使學校管理工作更為有效,讓學生充分利用宿舍,發揮宿舍的育人功能,高校可在宿舍樓中建立一些多功能房間,如圖書閱覽室、健身活動室等。這些公共區域的建立,使學生回到宿舍,不再只是通過上網、睡覺來打發時間,而是充分利用多功能的公共區域,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加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營造良好的宿舍氛圍。
另外,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對學生宿舍的管理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宿舍管理方面,改進“文明宿舍”的評價標準,不局限于平時檢查宿舍,更強調宿舍內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設,豐富宿舍集體活動。特別是針對新入學的學生和即將畢業的學生,要做好他們的宿舍管理工作,幫助他們調整心態,盡快適應周圍環境。
(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建立良好的宿舍氛圍
學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與核心,在學生宿舍管理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每個宿舍都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因為這些特色承載著學生不同的精神寄托。同時,還要努力引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加學生間的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增強宿舍的凝聚力,增加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宿舍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透視高校文明和集體精神風貌的窗口。因此,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的建設與發展,直接影響著學校育人工作質量。當前,把育人作為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的基本目標,已經成為當前各高校管理層的共識。為大學生提供更專業的優良服務,把學生宿舍建設成為管理規范、環境優美的公共場所,充分發揮學生宿舍管理的育人功能,是當前學生宿舍管理改革的基本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大規模開發的學生宿舍應由校方統一管理,將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和文化育人緊密結合起來,也更符合當前學生宿舍管理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學生公寓管理
的若干意見[N].中國教育報,2002-02-25.
[2]沈曉春.高校后勤管理學[M].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楊再萍.淺談高校宿舍管理工作中的育
人[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
報,2006,(4).
[4]蘇華.高校宿舍管理與大學生學習[J].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1,(1).
[5]陳天星.試論高校寢室文化建設[J].株
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
[6]顏正英.運用6S管理理論加強高校大學
生宿舍管理[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
報,2012,(6).
責編:頤 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