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就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展舉行發布會。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萬,死亡26.2萬例。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允許艾滋病感染者入境是全球通行做法
此前,有文章提出中國艾滋病病例增加,是因為取消對患病非洲學生的入境限制。對此,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員韓孟杰回應,允許感染者入境是國際通行做法,目前全球大概有143個國家都不限制感染者入境。
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不斷深入,入境人數不斷增加,報告艾滋病感染者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中國疾控中心病例報告的數據分析顯示,2010年到2017年呈現增長的趨勢,其中外籍學生的感染者從2010年的13例增加到2017年的100例。他表示,2017年報告的2154例感染者中,大多數都是云南和廣西邊境地區的一些跨境婚姻中的外籍配偶或者是吸毒人員,2017年報告的100例學生占當年發現的外籍人員的4.6%。韓孟杰說,隨著中國全球化進程加大,入境人數會更多,發現外籍入境人士艾滋病感染者也會更多,將進一步做好來華外籍人士的艾滋病防控。
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據介紹,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占比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當前,尚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檢測發現,性傳播成為最主要傳播途徑,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感染率持續升高,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活動、合成毒品濫用及不安全性行為在一定范圍存在等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傳播風險,社交新媒體的普遍使用增強了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隱蔽性,人口頻繁流動增加了預防干預難度,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防治的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仍需要長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項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研究員吳尊友表示,當前,性傳播作為我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波及范圍廣泛,影響因素復雜多樣,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艱巨。從全球來看,性傳播是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特別是異性性傳播,在我們國家異性也在發生變化,異性性傳播占的比例達到了69.6%。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每年有3000多例學生感染艾滋病,2017年則有3077例學生感染,這些學生的感染有81.8%都是同性性傳播的感染。
輸血傳播基市陽斷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透露,從整體防控角度看,目前輸血傳播基本阻斷。全面實施臨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經輸血及使用血液制品傳播病例接近零報告。經注射吸毒傳播也得到有效控制。
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母嬰傳播也已得到有效控制。王斌表示,我國全面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全覆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從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處于歷史最低水平。
中國婦女報記者:
我想問專家的是,艾滋病的母嬰阻斷,我剛才看了成效挺大的,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包括青年學生的防護意識,還有社會上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所以對母嬰阻斷面臨的挑戰還有下一步的工作會有哪些?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
我們國家高度重視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實施了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這個項目已經實施了若干年,應該說到2017年底,我們孕產婦艾滋病的檢測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所以說實施的策略還是非常有效果的,感染艾滋病的孕產婦和他們所生兒童的抗病毒治療率都達到了90%以上,母嬰傳播率現在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但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艾滋病相對高發的貧困地方,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還是面臨比較嚴峻的形勢,因為這些地方基礎設施差,常規的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包括當地保健人員、產科醫生、兒科醫生缺乏,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面臨比較嚴峻的挑戰,但這樣一個問題是在局部的一些地區。所以說現在我們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的重點是攻堅,攻在這些重點的地方。
從2017年9月份以來,我們已經啟動了消除艾滋病母嬰傳播的試點,現在母嬰傳播率已經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但我們怎么能夠向著消除艾滋病母嬰傳播的方向去努力,確實是我們新的一個目標。在這個方向上,我們通過助力開展三區三州的健康扶貧工作,還有包括解決這些貧困地區基層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都開展了對口支援,提升服務能力等等這樣的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