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理工大學
本研究以成都某大學在校大學生為主體展開,對部分學生進行取樣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為292份。
采用“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的調查研究問卷”進行調查。
對“幸福是什么”這一問題的回答排在前三的依次為,身心健康(91.1%)、家庭和睦(91.1%)、理解與被理解(54.9%);而悠閑自在(60.27%)、學業優良(60.27%)、其他(16.44%)則排在最后三位。(詳見圖1)在“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問題的回答中,68.84%的學生選擇了“有錢不一定幸福,但沒錢一定不幸福”;20.21%的學生選擇了“幸福與金錢無關”;9.25%的學生選擇了“擁有的金錢越多,就越幸福;1.71%的學生選擇了“幸福就是為了追求金錢”。在回答“您贊成哪種需要與幸福的關系”問題時,回答“人的迫切而合理的需要通過正當途徑得到實現才能幸福”的為72.95%;回答“人的迫切而合理的需要得到實現才能幸福”的為9.25%;回答“人的需要得到實現就能幸福”的為17.81%。總的來說,從大學生對幸福的總體認知情況看,多數大學生對于幸福認知是比較客觀、積極向上的,但仍有部分大學生對幸福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圖1
在回答“您覺得自己幸福嗎”這一問題時,非常幸福(12.67%)、比較幸福(51.37%),一般幸福(29.79%),和為(93.84%)。對“您過得充實嗎”的問題,回答非常充實和比較充實的依次為:10.27%和39.73%。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對“你幸福嗎”問題的回答,4.79%的大學生選擇了“不幸福”、選擇“非常不幸福”的大學生有1.37%。另外,感覺現在的生活非常空虛無聊或比較空虛無聊的共有13.7%。對“您什么時候會產生幸福的感覺”,選擇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79.79%)、自己努力后解決問題(74.66%)、自己努力后得到肯定(73.29%)這三個選項比較靠前;而排在最后三位的依次為:過休閑安逸的生活(47.26%)、校園文化(21.58%)、其他(12.67%)。對“如果幸福的滿分是10分,對于您現在的狀況,您給自己打多少分”問題的回答,90.76%的同學的分值都在六分及其以上,只有9.24%的同學的分值是低于六分的。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少部分的同學認為自己不幸福。從總體上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程度較高。
針對“他人是否會影響您的幸福觀”這一問題的回答分別為:肯定會(10.62%)、有時會(76.03%)、從不會(13.36%)。“你什么時候會產生幸福的感覺 ”也就是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排在前三的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79.79%)、自己努力后解決問題(74.66%)、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73.29%),對社會作出貢獻(47.95%)、過休閑安逸的生活(47.26%)、校園文化(21.58%)則相對靠后。由此可見,多數大學生感到幸福的因素集中在與個人相關的方面。然而,對他人和社會的關注程度則是大學生比較缺乏的。
對“您將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幸福”問題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自己的努力(93.49%)、好友的幫助(50.34%)、親人的幫助(45.21%)。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可實現幸福的主要途徑是“靠自己努力”。98.38%的學生是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任有1.71%的學生選擇“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
(1)部分大學生對幸福的認知有待提高。
(2)部分大學生發現、體驗、創造幸福的能力有待提高。
(3)當代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有待加強。
(1)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2)學校加強幸福觀教育。
(3)營造幸福的家庭環境當代大學生的幸福程度。
[1]屈春芳.大學生幸福觀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15):65~66.
[2]金志程.大學生幸福觀現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4.
[3]艾露露,涂江波.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現狀、問題及對策[J].學習月刊,2015(02):18~19.
[4]柴素芳.全國七所高校大學生幸福觀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