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鴻來

新一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路子走下去,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力創建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建設秀山麗水大花園為總載體,堅持不懈轉職能、轉作風、優服務,全力以赴推進發展改革各項工作,奮力推進經濟社會穩中向好發展,加快打開“兩山”轉換通道,以優異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圍繞麗水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目標和重點工作,結合自身職責,努力在以下五個方面取得新成效、實現新作為。
以創新區引領各項改革。按照“開戰即決戰”“起步即沖刺”要求全面開展創建行動,通過規劃統盤、資源統合、產業統謀、機制統建,推進創新區“四張清單”各項任務落實,力爭早出進度、早出成效。立足大花園謀定項目庫,按照市級統籌和縣市區獨立推進兩種方式,分層分類推進大花園重大項目。細化深化17大項、92小項改革任務,抓實“一縣兩試點”工作任務,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多規合一”、國家公園、全域旅游、農旅融合、農村(綠色)金融、電子商務、“三塊地”等重大改革試點,為綠色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抓政策爭取強要素保障。結合十九大提出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七大戰略再爭取謀劃大政策。深入推進廳市合作和山海協作機制,推動簽訂廳市合作框架協議,力求與合作地在園區建設、產業發展、“飛地”共建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努力為大花園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政策紅利。
建配套機制促改革落地。實行重大改革事項“高規格領導小組+常設辦公室”創建模式,按照市域統籌、縣市共擔的要求,創新市域統籌財政投入機制,加強指導、協調、服務,著力形成“上下聯動、多方合力、協同推進”工作格局。實行改革任務清單式條目化管理,明確年度改革任務、推進時序,加強監測、督查、點評、通報、考核,形成年初有布置、年中有落實、年底有考核的工作機制。
強化項目謀劃。按照“保續建、保基礎、保急需”要求,科學謀劃新建項目盤子和重點建設項目盤子,靠前謀劃重大前期項目盤子,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實施見效。編制實施項目謀劃盯引清單,扎實推進麗水(青田)僑鄉投資項目交易中心建設,研究謀劃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進一步充實完善項目庫。積極對接國家投資統計體系改革,及時掌握政策新動向,及時研究落實工作舉措。
狠抓項目落地。圍繞大花園戰略“5大建設平臺、164個實施類和謀劃類項目、總投資超7000億元”目標要求,科學安排建設時序,加大推進力度,加快重大項目開工落地。以首屆世界麗水人大會簽約項目為重點,加快推進南明山休閑小鎮、蓮都萬洋低碳智造小鎮等221個總投資1345億元簽約重大項目落地。以實施綜合交通“168”工程為要點,加快推進麗水機場、衢麗鐵路、水東綜合客運樞紐、桐嶺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生態化、集群化”為核心要求,加快推進維康大健康產業園、中國鈦都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促進重大產業投資快速增長。以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為目標,推進華東藥用植物園、麗水市人民醫院東城院區、棚戶區改造等一批民生項目建設。
狠抓機制落實。完善項目盯引機制,實施市縣(區、長)項目工程,編制項目謀劃盯引清單,細化時間表、量化任務書,推動項目責任有序化落實。完善項目攻堅機制,抓好領導領辦、三辦聯督、銷號、問責等工作制度落實,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完善項目督查機制,完善“月通報、季督查、年考核”機制,著力形成“謀劃盯引一批、前期攻堅一批、建設實施一批、竣工投產一批”的良性投資循環鏈。
積極推進生態服務業發展。把加快生態服務業發展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和載體,重點抓平臺經濟、體驗經濟和分享經濟等產業培育,加快形成服務業新引擎。抓好省服務業集聚區示范區建設,完善服務業集聚發展規劃布局。完善服務業應統盡統機制,充實企業培育庫,做大服務業增量。
積極推進綠色能源發展。圍繞打造“華東綠色能源基地”目標,以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為主線,加快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和重大能源項目建設,重點實施天然氣“縣縣通”、抽水蓄能、光伏發電、集中供熱、電網設施等工程,不斷完善電網、氣網、熱網等三大能源供應網絡,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爭2018年完成能源項目投資50億元以上。
積極推進特色小鎮發展。著眼供給側小鎮經濟培育,重點抓好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工作,推進小鎮質量有新提升、對標創建有新突破、鎮區建設有新形象。把特色小鎮作為“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的重要載體、重要引擎、重要動能,加大社會資本引入力度,提升非政府投資占比和特色產業占比,力爭完成年度投資150億元以上,實現非政府投資占比達到80%以上,特色產業投資占比達到70%以上。
宏觀經濟運行要“有數”。抓好市直部門、各縣(市、區)及委內“三個網絡”和“三個制度”的建立,每月、每季定期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努力提高經濟監測水平和研判能力,對一些戰略性、苗頭性、趨向性問題,早發現、早研究、早建議,進一步提高預見性、敏銳性。
重大戰略研究要“有謀”。加強對事關麗水全局和長遠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的深度研究,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經濟轉型升級、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等發展主題,深入研究“生態+”文章、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功能區定位及布局等內容,提出具體可行的路徑、方向和政策舉措,為未來發展理清思路。
重大規劃編制要“有招”。強化“課題帶規劃,規劃帶項目”的良性循環,從重大性、前瞻性、延續性和可行性出發,著眼發展,緊扣民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充分發揮發展規劃在政府公共預算安排、金融資本運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綜合導向作用,推進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跨專業的重大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維護物價穩定。完善價格監測指數,提升價格服務水平,服務政府價格決策。規范政府定價程序,加強成本監審,推進政府定價公開透明。推進醫療服務等重點價格領域改革。推進市場價格監管執法,妥善解決價格投訴舉報與價格信訪。
保障糧食安全。進一步強化糧食儲備管理體系,提高糧食應急供應能力,創新輪換機制,提高優質儲備糧比例,切實保障麗水糧食安全。抓好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規劃落實,積極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及產銷合作,培育1-2家大型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打造優質特色“麗水好糧油”產業經濟,推動麗水糧食行業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信用麗水建設。以貫徹執行《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為契機,積極推進“五大主體”信用評價和結果運用,完善部門協同機制,加大聯合獎懲力度,著力形成“守信者處處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的誠信環境。
加強對口支援。緊密結合受援地工作實際,重點圍繞民生、產業、維穩和智力支持等方面,推進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長,加強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