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是新時期我國在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綜合性區域經濟合作戰略。該戰略決策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發展理念,致力于構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結伴而不結盟、對話而不對抗”的外交方針。“一帶一路”戰略為各國間的溝通和交流搭建了橋梁,成為各國增加政治互信的樞紐,進而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合作的平臺。
關鍵詞:“一帶一路”;地緣政治經濟;新型國際關系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政府提出的具有綜合性的地區經濟合作戰略,它是我國應對新常態、新挑戰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策略。新時期,我國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在此基礎上,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通過加強優勢產能合作、實現互聯互通等方式促進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以期謀求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建立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多邊國際貿易關系。在經濟層面上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基本戰略,在政治層面上提出了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大戰略,經濟與政治相結合是我國外交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兩個輪子,它們相輔相成、互為助力,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政治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政治環境的穩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本文通過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探析,得出其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目標是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以點帶線、從線到片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同時,加強同東盟國家的海上合作,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化同東盟國家的海洋合作伙伴關系。“一帶一路”戰略秉承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在不損害我國的核心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構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密切與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進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作為連接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促進了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加深了各國間經濟聯系。
“一帶一路”戰略是對古絲綢之路的繼承和發展,是在應對新時期全球形勢的深刻變化以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經濟發展戰略,是關乎我國未來的改革發展、社會穩定和諧,進而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戰略決策。我國在充分尊重各國的國家主權的基礎上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形成利益和責任相關的區域一體化經濟。“一帶一路”戰略有利于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的變革,并將中亞、南亞、東南亞和西亞等地區連接起來,有利于各區域互通互聯、優勢互補。“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提出來的國家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的合作發展戰略。這意味著我國以包容的心態和開闊的胸襟融入世界,在堅決維護本國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倡導國際合作和積極參與多邊國際貿易活動,竭力促成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
處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在地緣政治上具有很復雜的關系,它們彼此之間的歷史文化差異較大、宗教關系較復雜、民族間的沖突也比較嚴重,政治局勢極不穩定。“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契機,通過政治溝通有利于增加我國同沿線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通過“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共享我國的經濟發展成果,同時加強與沿線國家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推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謀求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采取不結盟、不對抗的外交方針。我國積極致力于構建和諧世界,倡導國際合作,是國際多邊主義的積極參與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參與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從服務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帶一路”戰略旨在加強沿線國家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是通過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將各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進而與沿線國家互通有無,擴大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對外開放格局,它與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帶遙相呼應,在促進我國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加強了我國與新興國家間的政治溝通和交流。“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不僅符合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而且在尊重沿線大國既有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推動“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戰略建設,符合各國的經濟利益和發展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
一帶一路戰略的繼續推進使全世界各國人民能夠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由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輻射面積比較廣泛,其輻射范圍涵蓋了中亞、南亞、東亞及西歐等地區。所以,“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和經濟貿易往來,從而締造了良好的國家政治環境和經濟貿易環境,進而為著力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構建和諧美麗的新世界創造了重要的國際條件。
“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資源比較豐富,由于各種客觀條件阻礙了其經濟發展,因此,與我國的經濟貿易發展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能夠做到優勢互補,進而推動本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在密切各國經濟聯系的同時,也穩定了我國和周邊各國的關系,同時也能夠緩和美國實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沖擊。一帶一路奉行的是全方位開放的策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推動我國與沿線國家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加強與歐亞國家的密切聯系,建立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一帶一路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各國能源資源上的短板,通過各國平等合作、互惠互利政策的實施,不僅充分利用了各國的資源發展本國經濟,同時加強了各國之間友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加深了彼此間的友誼,形成同發展、共命運的經濟發展氛圍。一帶一路戰略為各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為本國的政治發展提供了厚實的物質基礎。
一帶一路戰略有利于加強各國之間優勢產能的合作,避免產能過剩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通過一帶一路政策的溝通,我國加強了與周邊新興國家的政治交流與合作,通過與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由此可見,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
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各國在政治上彼此間的信任,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政治互信。新型國際關系強調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關系,而不是沖突、結盟的霸權主義,一帶一路戰略的構想涉及到各國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推進該戰略的進程中,我國采用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原則來推動各國之間的政治互動。
“一帶一路”戰略主要立足于周邊國家落后的基礎設施,通過充分發掘這些地區的國家發展潛力和優勢資源,倡導各國互通有無、互惠互利、合作共贏,進而形成綜合性的經濟走廊。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打破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瓶頸,拉動了他們的經濟增長,而且通過合作實現了產能的互補,實現了同發展、共繁榮的基本原則。
“一帶一路”戰略開啟了“南南合作”的新模式,是我國采取的“結伴不結盟、對話不對抗”的新的外交之路,它不是“中國式的馬歇爾計劃”,它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繼續推進,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各國間的經貿合作搭建了平臺,夯實了發展新型國際關系的基礎。
中國政府于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以下簡稱《愿景和行動》) ,“一帶一路”戰略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互利共贏。這些共享和互利共贏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了條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關系的變化日趨復雜,在這種嚴峻的國際形勢下,要構建新型的國際關系,就需要世界各國之間加強經濟交流與合作,增強彼此間的政治互信程度,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動各國經濟快速發展,構建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關系,使世界人民能夠共享發展的成果,并尊重各國的國家自主權,堅決維護國際公平和正義。由此可見,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目標是十分明確的,也就是通過對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來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單從經濟層面上來說,通過地緣政治經濟來構建區域性的經濟發展體系,有利于世界經濟的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與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具有靈活的可對接性,這些國家的發展進程與我國的發展歷程十分相似,而且一帶一路戰略秉持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在本質上要求與沿線國家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進行對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具有普適性價值,它不僅推動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交流,同時也為新型國家關系的構建提交了滿意的答卷。我國通過深化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加強與周邊各國的經貿合作往來,進一步密切了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從而構建新型的“一帶一路”國際關系。
當然,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需要世界各國的參與與支持,尤其是需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進程中,中國應該始終突出“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打消各國的顧慮,增進各國間的政治互信,形成鼓勵合作的政治氛圍,增強戰略互信。只有各國彼此之間互相信任,才能讓各國打消對彼此間的猜忌,進而構建和諧、平等互惠、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構建新型國家關系的道路鋪滿了荊棘,但總體態勢是好的。一帶一路戰略符合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符合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各國應該加強彼此間的政治互信和經濟交往,著力構建“結伴不結盟、對話不對抗、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創造和諧美麗的新世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1]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N].人民日報,2015-3-29.
[2]李曉.“一帶一路”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
[3]馮江茹.“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挑戰與應對[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12).
[4]宋國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中國經濟外交新發展[J].國際觀察,2015(04).
[5]蘇長和.共生型國際體系的可能:在一個多極世界中如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09).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