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 陳琦琦
摘要:文章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貴州省2005~2014年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結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足以作為貴州省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實力的度量,而后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發展;主成分分析法;綜合水平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貴州得到了許多政策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貴州發展仍存在特殊困難,與全國的差距仍然較大。基于此,本文將選取相應的指標來測算貴州社會發展的綜合水平,并對其發展規律進行簡要分析。
本文選取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維思想,通過研究指標體系的內在結構關系,把多指標轉化成少數幾個互相獨立且包含原有指標大部分信息(80%~85%以上)綜合指標的統計方法,得到的綜合指標彼此獨立,減少信息的交叉,使分析結果具有客觀性和可確定性。
事實上,有許多指標可以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但在實際研究中不可能全部涵蓋,因此,在構建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遵循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與獨立性原則的同時,還應當注意可操作性原則。遵循以上原則,本文選取了與社會經濟發展有關的7個指標(見表1)來評價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所有數據均取自《中國統計年鑒》(2014年)。
(一)主成分提取
經過規范化處理后,本文以SPSS19.0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特征值與方差貢獻率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成分1的貢獻率已接近85%,特征值為5.932,已對原始信息具有足夠強的解釋力,因此本文只選擇一個主成分F1進行分析。
本文所提取的主成分F1攜帶了7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我們可以用F1來代替原有的7個變量。根據表3給出的成份得分系數矩陣,可以表示7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F1=0.167X1+0.94X2+0.165X3+0.168X6+0.165X7-0.164X4-0.148X5
(二)綜合水平得分分析
根據主成分占累積貢獻率的權重計算出各年份綜合水平的總得分,用符號F來表示。由于只有一個主成分F1,即這一主成分的變化足以反映F的變動,因此,各年份社會經濟發展的總得分表示為:F=F1=0.167X1+0.94X2+0.165X3+0.168X6+0.165X7-0.164X4-0.148X5
根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貴州省2005~2014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呈上升趨勢。盡管2014年得分有所下降,但該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仍是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增速仍居全國前列。
第一,積極培育科技創新能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培育和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是把握經濟長遠發展的主動權、形成長期競爭優勢的需要。
第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大健康”產業。重點發展中醫藥種植,藥品研制,做一些特色中藥材,做生物藥、化學藥、民族藥等品牌,大力發展保健養生產業。
第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積極開放就業崗位,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1]盧紋岱.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第二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童其慧.主成分分析法在指標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
(作者單位:明慧,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琦琦,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