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東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從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逐步邁向了市場經濟時代,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做的貢獻。所以為了進一步加快林業發展來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系列的調整,但是在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和瓶頸。本文主要分析了廣西賀州市國有林場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對進一步發展的有效措施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可持續;合理利用
中圖分類號:S7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42
1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
廣西省賀州市通過將生態林區建設作為發展林區經濟的切入點,創建了“兩江”生態屏障,并將再造廣西秀美山川為發展目標,大力度的推行退耕還林、珠防林、封山育林、生態公益林等項目,提高了林業生態建設的成果[1]。通過4a間不斷的發展,廣西省賀州市已經完成退耕還林2.33萬hm2,其中涉及到的3縣2區,近13.5萬農民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獲得了實惠,農民所獲得的糧食補助折合人民幣為5520萬元,現金補助大約在230萬元、樹苗補助約在1755萬元。
2 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2.1 砍伐過度
廣西省賀州市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所以對木材的需求量逐步增加,面對大量的需求,大部分地區為了經濟收入而忽略了生態環境的問題,大量砍伐森林樹木,而部分林業部門對森林再造工程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導致后期種植的樹木成活率較低,使森林面積呈現負增長的狀態。
2.2 林業資源生長量與消耗量不平衡
近年來,賀州市的樹林生長速度緩慢,而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對林業資源需求量和消耗量較大,導致林業資源的生長量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消耗量,從而導致林業資源生長量與消耗量不平衡。
2.3 資源消耗巨大
目前,賀州市正處于經濟高度發展階段,所以樹木資源的消耗量極為驚人。依據樹木生長周期來進行估算,目前的森林覆蓋面積也無法滿足社會經濟未來的發展需求,在進行人工造林的過程中,大部分地區對木材的產量較為重視,而對生態保障計劃卻常常維持現狀,沒有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因為木材加工技術較為落后,所以砍伐下來的木料沒有得到有效應用,樹皮、樹根、樹葉、樹枝等均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嚴重浪費,同時也產生大量的垃圾,所以使林業資源消耗率大幅度提高。
3 林業發展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3.1 采取保護性建設和經營
目前廣西省賀州市提倡的現代化自然保護主要是建立在各個地區的原始生態條件基礎上,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狀態,從而更好的維護森林資源的正常發展周期,并且合理的利用林業資源。通過調整林木保護政策,能夠有效提高林業保護效率,具體體現在以下3方面。
3.1.1 撫育間植
森林經營者可以與當地林業管理部門簽訂《跡地更新造林合同》,并根據合同要求每667m2林地經營者需要繳納150元的造林保證金,經營者需將保證金存入當地林業管理部門制定的銀行,在履行合同以后,保證金如數返還?!钝E地更新造林合同》并非一般性的擔保合同,而是經營者和林業管理部門之間確立權利、義務的管理協議,其依據《森林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主要目的在于保證造林工作的能夠依法順利進行。
3.1.2 封山育林措施
部分林區為重要的保護區,所以地方政府應該進行封閉式管理,及時執行封林措施,并且要加強森林保護理念的宣傳,讓人們對森林保護的理解程度加深,使周邊居民也產生森林保護意識,能夠更好的進行森林保護工作,也可以執行承包制度,以家庭為單位。
3.1.3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
依據不同的地區情況和樹木情況,應該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因地制宜,結合土壤條件選擇適合的樹種,然后進行種植,進行森林再造工作,才能保證林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廣西賀州市可以結合當地鄉土珍貴樹種,例如香樟、楠木、紅椎、秋楓等樹種,其不但適合賀州市的生態環境,同時還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一些當地鄉土珍貴樹種樹種具有獨特香味,也可以產生的香料,不但可以制作成香水、香料,還有一些珍貴樹種也有極高醫藥價值,都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的珍貴鄉土經濟樹種,通過種植當地鄉土珍貴樹種,能夠激發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加快退耕還林的工作效率,擴大了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同時還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
3.2 加強保護區建設和管理
在“十二五”的末期,廣西省賀州市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達到63684.2hm2,其中場內面積為43193.3hm2,林地面積則為37389hm2,使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6.56%,總資產達到27.5億元。保護區需要設立自然保護區能夠有效保護林業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條件為:
保護周邊地區珍貴的、瀕臨滅種的野生動植物,從而設立的自然集中區域。
將典型自然地理特征的區域保護起來,特別是原始森林的保護,設置生態保護區以防止周邊自然環境遭受到破壞。
將著名溶洞、化石等自然遺跡進行保護,并設立自然保護區。
各級行政區域予以特殊保護的自然區域。
對島嶼、濕地、荒漠和草原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護其區域內瀕臨滅絕、較為稀少的動植物,同時能夠將保護區內林業資源保護起來,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對轄區內的自然保護區進行科學管理,同時配備專業技術人員,保障保護區的管理工作科學和有效。
3.3 建立良性循環機制
創建科學的良性循環機制能夠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并且能夠促進林木的快速增長,使林木增長的速度與森林砍伐的速度相符,從而保障林區的生態平衡。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出科學的補償政策,鼓勵人們提高森林保護力度,并且要給予經濟獎勵,從而有效地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4]。同時,應該建立起森林永續利用管理模式,在有效保護林業資源的前提下,重視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積極鼓勵周邊農民開發山野菜、菌類等生態產品的采摘工作,然后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使天然農副產品可以第一時間銷售出去,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同時,重視林下經濟開發,利用林區養殖家禽,利用天然的生態環境飼養無污染的禽畜產品,同時禽畜糞便可以直接給林區土壤增加肥料,從而形成完整有序的森林永續利用管理模式。
3.4 提高社會對森林環境的保護能力
有效提高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擴大生態林的種植面積,并且科學轉變林業資源的經營機制,調整傳統單一的經營模式,加強樹農的工作責任意識,科學規劃林業產業類型,將其有效劃分為商業林區、公益林區,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規劃,有效擴大林區面積,從而提高林業資源的保護能力以及意識。
4 結語
為了提高生態環境的效率,應該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工作理念,并將想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強化森林再造計劃的執行力度,積極宣傳森林保護的意義,提高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從而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炎.林業生態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分析[J].綠色科技,2015(1):117-118.
[2]郝利清.林業生態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35(15):91,93.
[3]陳偉文.探析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建設[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7):2179.
[4]陳偉文.探析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建設[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1):2193,2190.
作者簡介:盧云東(1978-),男,廣西賀州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工程技術管理、森林生態系統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