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2-000-01
摘 要 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現實問題,例如環境的不斷惡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選擇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是隨著社會文明地不斷發展,公眾環保意識地不斷提高,將環境因素納入會計體系已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必然發展方向。
摘要 環境管理會計 企業經營績效 評價模式 建設
一、環境管理會計的概念及意義
(一)環境管理會計的概念
環境管理會計是指符合低碳經濟環境要求的管理會計,具體規劃、組織、控制、預測、決策、評價企業的環境事項與經濟事項,通過合理地設計,可以在企業結合環境會計系統和管理系統,對企業的環境業績和經濟業績進行管理。
環境財務會計仍然要以傳統的財務會計范疇出發,同時結合環境要素,主要確定、記錄、報告企業相關環境事項的成本效益。環境財務會計的終極目標是要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同發展,將環境事項作為貨幣信息對其進行會計規范處理,以便能夠更好地為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完整信息。
(二)環境管理會計的意義
環境管理會計既可以發揮管理會計中突出非貨幣信息的優勢,又有效地結合環境事項,確保企業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能夠控制企業環境成本,保護社會生態環境。當然將環境成本納入會計計量,可以充分披露企業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那么企業發布的財務報告能夠更加清楚地報告企業環境事項與經濟事項。這樣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與經濟效益,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更有把握。
二、環境管理會計下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模式建設
主要從以下兩個維度建設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模式,現具體分析:
(一)綜合效益維度指標
企業為了進行經濟轉型,保證社會對于環保要求,一般會采用多種形式,例如發展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在生產過程中,選擇清潔能源來替代傳統能源;投資環境保護項目等。但其實不管采用哪種形式,在建立之初,由于環保產品價格極高,且環境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收回環保投資,所以企業的經濟效益一定會受到影響。所以企業應當將綜合效益維度指標納入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體系,因為綜合效益維度指標有效地結合環境要素衡量企業財務效益。
從傳統財務會計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出發,結合環境要素,選取環保盈利能力、環保占用強度和環保發展能力這三個指標作為環保指標。環保盈利能力主要通過企業環保項目所獲得的收益占企業整體收益的比例來代表,用于衡量企業通過節能減排等相關環保業務獲取利潤的能力。環保資產占用強度是用環保項目所用資金占企業流動負債總額的比例來確定,主要是衡量企業環保項目資金投入對企業傳統主營業務的財務影響。環保發展能力則可以用收益增長率來表示,主要表現企業通過在環保項目上持續的資金投入,所形成的綠色發展潛能。這三方面的指標可以更好地體現在環境管理會計下企業的經營績效水平。
(二)利益相關者維度指標
利益相關者維度的指標是在原本的客戶維度指標上的進一步擴展,主要是為了通過提高企業環境利益相關者的滿意程度,進而進一步擴大企業在綠色市場上的占有份額,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實現企業綜合收益的最大化。所以除了以往企業生產產品的直接消費者以外,還要考慮企業環境利益相關者,例如政府、環境戰略聯盟、社會公眾等。
政府層面的相關指標主要有排污許可違反率、資助社會環保支出比重等,這些指標其實主要出現在政府的相關報告里面,良好的指標代表企業具有非常高的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強,這對于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非常重要。環保戰略聯盟層面的相關指標主要有環保供應商比重、供應商能源循環利用率、供應商物質循環利用率等。這些指標主要是為了考察企業供應商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說企業會與好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這些指標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考察供應商,確定是否應當與其建立戰略聯盟。社會公眾層面的相關指標有環境污染糾紛影響程度和環境滿意度,所以良好的指標可以表明企業在這方面的顯著成績,讓當地社會公眾對企業形成好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具有可持續的發展觀,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在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會計,將綜合效益維度指標與利益相關者維度指標納入會計體系,更好地衡量企業在環境方面做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陳國生,陸利軍.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10):49-54.
[2] 陳浩,薛聲家.企業環境管理績效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6(4):56-58.
[3] 陳華燕.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及應用——基于五維模式的平衡計分卡[J].激勵機制,2010(5):73-75.
[4] 陳璇,淳偉德.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12):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