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夢想,平凡又偉大,既是對學校的考驗,也彰顯著學校的激情與智慧。“育人先育德,立德樹人是學校辦學的靈魂。好的夢想文化教育,一定會用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長大;一定會有足夠的耐心,靜等花開的聲音;一定會創設生動的形式,來培植最美的風景。”蔣憲偉校長如是說。
“夢想”文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依托。“夢想”是光明路小學的特色標簽,是學校凝聚力與向心力的來源。“向上、卓越”的校訓蘊含了學校的精神品質,而“和諧、務實、敬業、求真”的校風,“厚德、篤行、嚴謹、創新”的教風和“學、思、知、行”的學風則是學校腳踏實地,躬耕未止的印證。以“夢想之路”為主題的格言警句、名人畫像、名校之窗浸潤著每個學生的成長。“讓每一位學生與夢想同行,讓每一位教師與成功相約”是全體光明人的美好愿景;“用夢想引領實踐,用實踐成就夢想”是光明人的奮斗目標。
為了引導師生為夢想而努力,不斷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學校創新了德育教育模式,將真、善、美植入師生的內心。在發揮少先隊大隊部的帶頭作用下,學校以《小學生守則》《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校園十準》為主要內容,以養成教育為核心,探索出“主題教育”的德育模式。學校堅持“每月一個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諸如“一個好思想”“一個好習慣”“一個好行為”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德育工作呈現具體而生動的狀態。與此同時,還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育實效性。學校還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設置了“光明之春——文藝節,光明之夏——英語節,光明之秋——實踐節,光明之冬——體育節”四個特色節日,以“讓每一個孩子受到適合的教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成功,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將來成為全面發展的現代綜合人才賦予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為主線,積極搭建各類平臺,鼓勵學生堅持夢想,張揚個性。班級“走廊文化墻展”活動,更是喚醒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風采各異的作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磨煉他們的心智。
逐夢的道路,必定坎坷不平,但,絕不應輕言放棄。用夢想引航,更要為夢想助力。學校以“激勵、賞識”的理念為支撐,通過深入開展“四好少年”星級活動,用禮儀星、整潔星、好學星、守紀星、進取星、藝術星、助人為樂星等激發學生提升自我、實現夢想的本能意識,使其能夠用正能量影響更多的人;重視培養學生愛國愛民、團結勇敢、創新奮進的精神,讓學生具備熱愛集體、熱愛學校、誠實守信等良好品性,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師生共讀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這是運動對個人的價值,“欲圖國力之堅強,必先圖國民體力之發達。”這是運動對國家的意義。近年來,許昌市光明路小學以籃球、足球運動為抓手,以體啟智,以體育德,實施以籃球為精品、以足球為特色的“一校一品”建設。
首先,學校將籃球、足球運動作為常規項目,穩步推進。從課堂入手,學校實行“4+2”體育課程模式:4年完成小學階段國家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兩年學習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課程,使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一至兩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技能。同時,利用體育課、大課間活動等時間進行基礎教學,將大課間活動課的內容重新進行編排,確保活動課以籃球、足球運動為主,并以社團活動為支點,撬動體育教學的改革。學校的“育鷹”足球、籃球社團等,旨在開發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增強學生體質,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預期;每年定期開展的校級籃球比賽,既讓學生知曉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又能涌現出一批批“籃球苗子”,強化學校籃球隊的實力。學校還借助足球手抄報設計評比、足球徽章設計等活動,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運動氛圍。

>>校體育特色展示
其次,加大人力與物資投入,為體育教學提供基礎保障。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體育、藝術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體育、音樂教師、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一校一品”活動的規劃和實施,并建立了一系列的體育運動活動管理制度,保證籃球、足球特色項目的正常開展。學校發動體育教師進行相關的教學研究和科研探索,創新教學方式與訓練方法;打造“快樂籃球”與“快樂足球”,開發體育教學校本教材,形成體育教學特色;支持教師積極申報課題,使學校體育教學更加科學、高效。此外,學校還修建了高標準的塑膠操場、籃球場和足球場,每年增添部分公用籃球,整修現有場地,統籌解決校籃球隊隊員、足球隊隊員的訓練時間、服裝和其他訓練問題。
用“小球”傳遞“大夢想”,光明路小學在“一校一品”建設上已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許昌市足球傳統項目學校、許昌市校園足球試點學校、河南省女子足球選材基地……一份份榮譽是“夢想”之樹上結出的一顆顆果實,也為“夢想”增添了靈動的色彩。
課程,是傳輸辦學理念,檢驗教學成果的主要媒介。對課程的研發與探究是學校的重要教育命題。光明路小學以夢想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為生長點,探究學科文化和價值,力求做到“一科一品”,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給“夢想”一方肥沃的土壤。
經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代表,也是學校“夢想文化”養分的供給者。光明路小學在“書香校園、翰墨飄香”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提倡“用經典滋養心靈,潤澤生命”,讓師生時刻浸潤在芬芳的書墨之香中。學校為每個年級確定了每學期的必讀書目與推薦書目,將《三字經》《弟子規》《大學》等經典教材融入其間,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組織教師分年級編寫了適合孩子背誦的《中華經典古詩詞180首》作為校本課程,并在每個年級每周設兩節經典誦讀課,每周安排一節經誦早讀課,定期舉辦“經典故事演講、經典誦讀匯報會、經典伴我行”等班隊活動和“經典問答”競賽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校還以“群文閱讀”為突破口,將國學經典帶入語文課堂,為經典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多數情況下,學生對數學學習會產生迷惘與困惑,甚至存在排斥的心理。因為其嚴謹的學科屬性,拉開了部分學生的成績距離。為了使數學變得“好玩”,讓學生都能接受,光明路小學可謂是費盡心思。出于對學生的尊重,學校進行了廣泛的調研,挖掘學生頭腦中對“好玩”的理解與定義,繼而構建起相應的課程體系。為實現學生興趣與學科價值的平衡,學校在課程中加入了4點、七巧板、華容道、達芬奇密碼等益智類數字游戲;還放開束縛,讓學生通過演講、手抄報、小日記、數學幻想畫、數學謎題或自編自演劇目等表達自己對數學的理解,讓數學散發出迷人的吸引力。
英語教育,是光明路小學的“歷史特色”。早在1996年,學校便在一到六年級全部開設了英語課,研究出全級段授課、全方位覆蓋、全能力培養的“三全”教育模式與“每周四節英語常規課再加一節口語課或視聽課”的“4+1”教學模式。英語演講、自編童話劇、英語晚會等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的口語應用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語感;聘請外教來校授課,為學生盡可能地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感受真實的語態情境;學校自編的校本教材《每周一句》,更是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得力助手。

>>校文藝活動展演
體育與藝術,是學生成長的“雙翼”。學校除了“一校一品”特色體育項目建設外,還注重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在保證音樂、美術等課程順利實施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不同喜好設置了“小茉莉”民樂社團、“墨韻”國畫社團、“哆唻咪”合唱團、“小葵花”舞蹈社團等,滿足孩子們的多元需求。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道,是基本的教育倫理。教師,永遠是推動教育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更是學校所要倚靠的中堅之力。“為孩子的生命成長奠基,為教師的自我發展搭臺” 是光明路小學“夢想”文化的本質所在。學校通過著力構建“三個平臺”,幫助教師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創建學習平臺,提高業務技能。學校以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師培訓體系,助推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每學期按照培訓計劃,落實培訓資金,安排教師參加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培訓學習;采取“請進來”、骨干引領、師帶徒等多種校本培訓機制,輔以“專題講座、讀書交流會、課堂大比武”等多種活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讓教研組發力,采用“集中學習、集體備課、合作輔導、賽課、磨課”等方式,使廣大教師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創建研究平臺,激活校本教研。學校建立了以年級組和教研組、多學科組交叉相連的校本日常教研體系,達到“年級組細研交流、多學科群研共促”。學校以年級組為單位,每周規定固定的教研時間,由細化的專題切入,集中研究解決問題,并通過每學期舉辦一次“科研月”活動,采用“人人參與——集中展示——專題研討——質疑答辯”的模式,用課題研究帶動教學研究。
創建課例平臺,守好“三課”陣地。實踐出真知,課堂,是教師的“主戰場”。學校將常態課、賽課、示范課有機結合,讓中、青年教師都能找準合適的位置,明確前行方向,使每位教師都能精彩綻放,為他們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夢想,給人無窮的力量,使人生充滿期待。而“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為了喚醒每個人的靈魂,成全每一份夢想,許昌市光明路小學堅定地和師生站在一起,風雨兼程,不離不棄。“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學校正將追逐“夢想”的信念化作動力,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留下教育的痕跡,播撒教育的溫情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