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龍伊
摘要:海洋作為生命的搖籃,其所含生命物種多樣性極高,這種多樣性不僅是生命的基礎更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但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和人們日新月異的需求,海洋生物多樣性遭到人為的極大破壞及干擾,隨著人類需求的提高海洋生態環境的退化乃至喪失在逐步加劇,為了能讓海洋資源的發展持續下去,對其保護及管理迫在眉睫。
關鍵詞:海洋生物 多樣性 保護 管理措施
現如今全球各國均對此引起了重視,為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紛紛為此制定了多條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起了保護與管理體制。本文主要針對如何保護與管理這種海洋生物多樣性進行深度的探討與闡述。
生物多樣性對于社會、生態、金融經濟各方面的影響不可缺失,人類社會的環境發展更是無法離開,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社會中人口、資源、糧食、環境和能源等在人類社會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海洋生物是生物多樣性中的一部分,根據目前所發現的物種及其分布遠不及陸地多,如今從海洋生物中所獲取的天然化合物已是數以萬計,這些化合物具有重要的醫藥、食品、化工業的利用價值。海洋探索對人類一直有著巨大的魅力,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一直在增加,但是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生物多樣性在局部海域的變化卻發生了增減不一的現象。研究發現,4個溫帶海洋的60多種魚類豐富程度比70年代末下降了至少30%,而底棲魚類則絕大部分處于歷史低位。另外有學者發現,在溫帶海域和熱帶海域生長的鰭足類種群數量在急劇減少,因為遭到大量捕殺全球23%的海洋哺乳動物幾乎面臨地球物種歷史上的滅絕。所以,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現在所受到的種種威脅必須盡快所采取相應的保護與管理措施。
(一)污染排放
由陸源污染物排放、向海洋中傾倒生活垃圾或排放廢水等工業污染物、以及洋底石油開采或航道運輸中的石油溢出等問題造成。海洋中的生物接觸到這些污染物有的直接被毒死或被間接的傷害,有的影響到其正常的繁殖或導致基因有害突變。石油化工產品、農藥、重金屬等這幾大類污染物目前正在以迅猛的速度逐年增加,大片生物死亡,局部海域出現了富營養化,當地生態系統平衡被打破。
(二)棲息地喪失
主要由圍墾灘涂、沿海海岸工程的建造或人工海洋構造物、以及航道的疏浚等活動造成。人類的這些行為使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干擾甚至是賴以生存的環境消失。人類對沿海海岸的過度開發及大量沙土傾倒,使得苔蘚類等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范圍大大縮減,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構成都要遭遇滅頂之災。
(三)氣候變化
由于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在逐年加重,海水溫度在不斷升高、因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海水開始逐漸變酸、海上自然災害的數量迅速增加。這些給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帶來了的巨大的壓力和未知變數,嚴重影響到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
(四)過度開發
因為人類對海洋的過度開發及捕撈,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已大不如前。過去在北大西洋海域和地中海生存的大型鯊魚,金槍魚等物種幾乎蹤跡全無。太平洋地區的狀況稍好,但是過度捕撈的現象在西北太平洋依然十分嚴重,而生長在白令海東部的部分美國漁場內的鱈魚都已瀕臨滅絕。
(五)外來物種入侵
遠洋的船只攜帶和盲目引進外來物種使海洋生態系統的發生了層級變化,許多本地原有的物種因為受到外來物種的排擠而消失。這些物種入侵主要發生在一些半封閉的海域和高緯度地區,隨著海洋氣溫上升,一些溫帶海洋生物早已開始向南北兩極海域移動。
(一)保護政策和行動計劃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各國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作了規定,為了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任意源污染,在今后單獨或共同行動中,可以適當的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此來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任意源污染。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提供了一系列關于創建各類海洋保護區的法律依據。率先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中國,對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等法律法規都作出了許多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利的條例。
(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建立
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可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的完整性,促進漁業的生產,增加對海洋系統的了解,提高海洋資源的非消耗性功能。努力降低氣候變暖和人為破壞,使海洋生物健康發展的規律不至于受到影響。例如中國已經建立了很多自然保護區,從瀕危的海洋生物物種延伸到自然遺跡。
(三)海洋空間的規劃
若要使海洋空間發揮最大利用率,同時能利益到相關的參與者,人類在海上進行所有活動的過程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例如要求各成員國考慮到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海陸之間的相互作用,以促進海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海運及漁業和水產養殖。
現在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情況正在不斷繼續惡化,若是任由其發展下去,終將會使人類社會遭受巨大損失。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十分艱巨,對于人類社會各方面維持和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龍.論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法律保護[J].人民論壇,2016,(05).
[2]陳丹丹,吳瑞.海南省海岸與海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6,(01).
[3]王慧,姚珣斌.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