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思維發展、審美能力等多種方面。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要多渠道拓展培育路徑,促使學生提高各方面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成篇方式,嘗試探討分析,并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審美實踐活動,這些多渠道的培養路徑能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培育路徑;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語文
語文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中的具體展現,包括了語言的運用、思維的發展和審美創造、文化傳承等多個不同的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拓展培育路徑,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獲得健全的發展。
一、 關注成篇方式,運用語言
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包括了學生閱讀文章、寫作、口語交際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要從整體角度進行考慮,促使學生在文章閱讀、問題探究和體驗感受的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作者如何構思文章,思考所讀文章的成篇方式,此后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嘗試模仿文章的成篇方式進行創作,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文章的語言有很大的特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關注文章的語言,分析作者如何創作文章。學生發現這篇文章展現出優美淡雅的特點,在文章中體現出詩情畫意。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方式寫了自己在走向荷塘的過程中所看到的一切,更寫了荷塘美景。同時作者還運用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將自己的情感和景物描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自己的心情變化。學生還發現這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將荷塘的美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不僅用“明珠、星星”等展現出了荷塘的靜態美,同時也用“舞女的裙”等比喻體現出了荷葉搖曳的動態美。在學生領會文章的成篇方式后,教師鼓勵學生嘗試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文章創作,寫一下自己所看見過的美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僅能讀懂作者巧妙構思,而且還能活學活用,讓自己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學者貢如云在研究語文教學時提出,教師可以在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上做文章,并促使學生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方式,這樣能促使學生逐步學會如何用更形象化的語言進行合理表達。在參考成篇方式并進行仿寫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步形成語境意識,表達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加強求同求異,深化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階段學生已經走向成熟,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因此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應該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展開探究,帶著求同存異的看法進行探討和溝通。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訓練,同時也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指導學生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嘗試深化思維。教師鼓勵學生就“林黛玉在賈府中的地位如何”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分成正反兩方,一方認為林黛玉在賈府中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而另一方則認為林黛玉寄人籬下,其處境堪憂。雙方皆要從文章中找到依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如認為林黛玉的生活境況比較好的學生找到了賈母、王熙鳳等人對待林黛玉的內容,提出王熙鳳對林黛玉呵護有加,曾表示“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反方的學生則認為,林黛玉的心理壓力很大,處處擔心自己是否不合乎禮儀,怕被別人嘲笑,這一方面是因為其內心的焦灼,而另一方面其實也是賈府的禮教對其形成了無形的壓力,所以其生存狀態其實并不好。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對林黛玉的情況有了更多了解,逐步了解作者的創作思路,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所提升。
學生的思維品質象征著學生的思維個性特征,同時也體現了學生思維能力的質量。教師要促使學生想得更深刻,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在靈活思考的同時又要懂得深刻的批判性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三、 開展實踐活動,鑒賞審美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語文應用、審美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展開審美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就某些文章進行審美評價,促使學生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審美體會,并讓自己的語用素養提升。
在學習了《雨巷》后,教師安排學生展開審美實踐活動,以“說不完的丁香結”作為主題,說說除了《雨巷》以外還有哪些作品中提到了丁香這個意象,丁香這個意象有什么審美象征意義。學生積極展開活動,發現古往今來不少作品都提到了丁香結,如李商隱、牛嶠等都用丁香結來代表愁思,而作家宗璞也曾經創作名為《丁香結》的散文。但是宗璞對丁香結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認為人生中總是會出現不那么美好的事物,但是人們不能糾結于此,因為這些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結,是解不完的”,也正是因為有“結”的存在,所以人生便不再平淡無味了。學生認識到對于相同的意象,欣賞者也可能因為個人賞析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審美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好地完成了圍繞“丁香結”展開的審美實踐活動,其審美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審美鑒賞活動既要感性,同時也要理性,要能透過事物的外表看清楚事物的本質,并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這種審美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和作者進行深度共鳴的基礎上提高這種審美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包含很多不同的內容,除了本文介紹的這些內容外,還包括文化的傳承和理解等其他方面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拓展培育的途徑,促使學生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霞.高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2017(11).
[2]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
作者簡介:
趙慧霞,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