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農村高中學生的目標、性格、責任感、道德狀況、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現狀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生活目標;社會責任感;道德狀況;價值取向
本次調查于2017年10月進行,調查內容主要針對農村高中學生的價值觀、責任感、道德狀況。調查選取武威市三所農村高中學校中高一年級、高二年級、高三年級實驗班、普通班、藝術班學生各25人,共發放問卷675份,收回有效問卷631份,有效回收率93.48%。其中男生占54.3%,女生占45.7%。較貧困家庭的學生占23.6%,低保家庭的學生占13.3%,較富裕家庭的學生占32.8%,富裕家庭的學生占30.3%。
研究內容:
(1)了解認識農村高中學生價值觀的總體狀況及發展態勢。(2)分析探究農村高中學生價值觀在性別、年級、家庭等維度上的差異及趨勢特點。(3)對四名學習狀況、家庭條件具有明顯差異的農村高中學生做價值觀的現狀和影響因素的訪談。
現狀分析:調查顯示,從整體上看,多數農村高中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穩定的人生價值觀,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主體上呈健康向上的趨勢,自主、競爭、公平、效率等時代意識明顯增強。但在一些問題上經常表現矛盾或多態變化,他們思想敏捷,眼界開闊,求新求異,富有朝氣,重視個人的權利,更重視自我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一、 個人生活目標和追求
在“最關心的個人問題”選項調查中,選擇“升學”的學生為50.6%;在“人生最大的幸福”選項調查中,45.5%的學生選擇“事業成功”。這些數據說明,當代農村高中生的首要價值選擇是學業成功和未來發展。農村高中學生對通過學業、事業的成功走出農村,改變自身的命運有強烈的愿望。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選項調查中,選擇“知識”的占36.5%、選擇“健康”的占33.8%、選擇“親人”的占23.6%、選擇“愛情”的占6.3%。知識被排在第一位,表明知識經濟時代,重視知識的獲取正成為年輕一代的共識。
學生家庭和所處環境的差異使學生在人生目標、價值選擇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叭松畲蟮男腋!钡恼{查中,家庭不完整的同學多選“有溫暖的家”,家庭困難的同學多選“事業成功”。在“生活方式”的調查中,選擇“輕松自在的生活”的多為在農村高中就讀的城市同學,而農村的同學則傾向于選擇“努力奮斗、實現價值”等選項。“對未來的生活”的調查中,有41.7%的學生選擇“信心不足”或“沒有信心”。有38.3%的農村高中學生認為自己生活得“很不快樂”或“不快樂”,說明巨大的學業壓力和對未來的擔憂致使農村學生消極情緒占較高比例,這既與農村落后的經濟和家庭成員的發展情況不理想有關,也與農村高中普遍呈現的辦學條件薄弱、學生基礎較差、升學情況不高有一定的關系。在全面建成小康和普及12年義務教育的現階段,提升農村學生的幸福感、自信心尤為重要。
在“如何看待金錢?”的調查中,99.3%的學生同意“沒錢,在現代社會中是無法生存的”;53.4%的學生同意“學習再好也沒什么用處,會賺錢才是最重要的”;61.2%的學生同意“富人家的孩子比窮人家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在“金錢能否體現人生的價值?”調查中,78.3%的農村高中生不同意“掙錢越多,人生價值越大”的觀點,但有21.7%的學生表示贊同。這說明拜金主義的價值觀和對物質財富的渴望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青少年,值得警惕。
二、 社會責任感狀況
“你最欣賞(或崇拜)的人是”這個問題的調查表明,當代農村高中生最崇拜的人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其中有31.2%的同學選擇“偉人、政治家(毛澤東、周恩來等)”、21.6%的同學選擇“科學家(愛因斯坦、霍金等)”,這說明我們的政治思想教育有一定的效果,許多同學希望自己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4.2%的同學選擇“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父母作為崇拜、欣賞的對象,是這次調查的一個亮點,表明父母對家庭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孩子的體諒和認可。有1.1%的高中生崇拜、欣賞自己,1.8%的高中生不崇拜、欣賞任何人,表明這一代農村高中生更關注自我,關注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學校教育應充分肯定他們重視個性、個人權利以及自我價值,但應告訴學生過分地關注自我,可能會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問題。25.1%的同學選擇“商界精英(馬云、王健林等)”、13.7%的同學選擇“娛樂明星(鹿晗、李易峰等)”、1.3%的同學選擇“道德模范、社會好人(雷鋒、焦裕祿等)”這種強烈的反差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追逐財富和時尚變得越來越受農村高中生的推崇,而傳統的助人為樂等優良觀念正逐漸被忽視。
三、 道德狀況述評
這次的調查結果中,我們也發現農村高中生并沒有像社會所憂慮的那樣,成為“垮掉的一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仍為許多農村高中學生所認同。在回答“到目前為止,對于你的成長和進步,你最感激的對象是誰”時,排在前兩位的是父母、老師。“在公交汽車上看見老弱病殘幼,你是否會主動讓座?”,83%的學生選擇“主動讓座”;“遇到馬路上有老人摔倒在地,你會怎么做?”51.2%的學生選擇“毫不猶豫地扶他起來,必要時立刻送往醫院救治”;“當你在街上看到乞丐”,56.2%的學生選擇“不管是真是假,施舍一點小錢,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睂ι鐣洗嬖诘牡赖聰默F象以及唯利是圖、錢權交易、環境污染等社會丑惡現象深惡痛絕。如在回答“你認為應該受到懲罰的不道德行為(限選三項)”時,30.2%的學生選擇了“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40.8%的學生選擇了“環境污染”。這表明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在農村高中生中逐漸得到認同。
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當代農村高中學生的整體價值觀水準在全社會范圍內處于較高層次,但價值判斷和行為方面存在著矛盾和困惑。
作者簡介:
牛生芝,中學高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