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
【摘要】本文從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工作方法定位三個方面結合高校輔導員工作實際情況,討論高校網絡輔導員構建模式。網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是依托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群體,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和工作者,通過網絡教育,做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功能定位是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全面化、學生工作隊伍發展專業化;工作方法定位主要通過:開設“網絡輔導員在線”專欄,開設主題論壇來實現。
【關鍵詞】網絡輔導員;角色;功能;工作方法
從1994年我國正式成為國際互聯網成員國至今,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們對網絡熱情的持續升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有的輔導員角色定位難以完全適應新的環境和實際工作的需要,網絡輔導員的提法應運而生。北京交通大學新聞中心主任王想平于2004年較早地提出了網絡輔導員的概念:“網絡輔導員不是通過上課或者面對面的交流來做思想教育工作,它是通過網絡這個‘媒介與受眾進行思想交流、溝通、引導,從而達到思想教育目的的一項工作。”
與上述網絡輔導員的定義不同,筆者認為,網絡輔導員是依托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群體,是網絡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和工作者,是網絡虛擬社會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過在網絡上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網絡輔導員打破了傳統意義的輔導員概念,學校黨委學工部將學生工作按照專業類別進行劃分,同時將全校的輔導員資源進行整合,對全校的輔導員根據其所學的專業、發展方向、興趣愛好、學術研究特長等進行專業劃分,優選各院(系)的輔導員作為網絡輔導員的儲備人選。網絡輔導員就自己專業(或擅長的工作)在網絡上開展工作,通過網絡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網絡輔導員的工作是當前開展學生工作的有效補充。
(一)網絡輔導員的工作是開展學生工作的有效補充
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由于輔導員個人精力有限,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最優”和“最差”的少部分學生身上,網絡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絡社區解決當前這種不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網絡輔導員在宏觀層面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全面化”,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更加全面。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溝通功能。網絡輔導員的溝通功能通過網絡社會的交流和互動而實現,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觀念等信息傳播給大學生并及時得到反饋。這既是一種教育信息的交流傳遞過程,也是一種情感的傳輸過程。這種教育主客體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融合,有助于二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形成一致的認同。
2.滲透功能。網絡輔導員的滲透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過網絡社會進行傳遞,利用其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影響力深的特點,幫助廣大大學生隨時隨地訪問其感興趣的內容,使之受感化和影響。網絡輔導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滲透功能,可以突破時空、地域的界限,在網絡社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
3.調節功能。網絡輔導員的調節功能主要體現在學習調節、生活調節、心理調節上。以網絡輔導員開展的心理咨詢為例,通過網絡開展的心理咨詢具有隱蔽性、保密性、便捷性,能滿足大學生傾訴、發泄等心理需求,對學生的情感、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困惑,網絡輔導員可以進行有效的疏導,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培養健全的人格,具有積極的作用。
4.抵御功能。一是網絡輔導員致力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政治水平,使其增強識別能力,能明辨是非,自覺防范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意識的侵襲和影響;二是網絡輔導員通過互聯網進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宣傳,展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對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進行旗幟鮮明的批判;三是網絡輔導員在面對將來可能發生的思想問題或意外狀況時,可以通過網絡,提早廣泛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排除隱患。
(二)構建網絡輔導員隊伍是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有效實現途徑
從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視角探討網絡輔導員隊伍的構建,讓輔導員發揮自主性,努力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從經驗型的輔導員向研究型的輔導員發展,使自身的專業性不斷提高,做到既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者也是實踐者。通過網絡輔導員隊伍的構建,輔導員向“專家型”發展,把輔導員培養成為學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專家,加快輔導員知識更新的速度,及時調整輔導員的知識、能力結構,實現人員配備的最優化,從而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構建網絡輔導員隊伍,有利于學校科學、合理劃分輔導員工作領域,形成專業化覆蓋,有利于在現有工作體制下進行輔導員專業化劃分,根據專業劃分形成理論與方法體系,從學校層面和輔導員個體層面加快專業化進程。
(一)顯性教育方面:開辟“網絡輔導員在線”專欄,解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學校的學生工作網設立專門的“網絡輔導員在線”板塊,根據網絡輔導員的專業特長將板塊劃分為不同的專欄:政治生活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的黨團生活問題;專業學習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創新活動等問題;社會生活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問題;職業規劃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的擇業、就業與創業活動等問題;日常生活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的經濟、文化生活與風險、突發事件的應對等問題;精神心理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心理活動與心理調適等問題;虛擬生活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的信息活動、網絡活動等問題;成才成長專欄,主要解決大學生對成長成才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的認識與把握等問題。
網絡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可以借鑒“專家坐診”的方式。網站板塊對每個專欄的網絡輔導員進行簡單介紹,并公布每位網絡輔導員每周固定的在線時間。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網絡輔導員是網絡上的思政工作者,即虛擬社會中的思想政治輔導員,他們的真實身份不必公開,可以用網名,以平等、輕松的朋輩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大學生登陸網站以后,通過專欄介紹選擇進入不同的專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網絡輔導員進行即時溝通,或者通過站內通信的方式與網絡輔導員進行聯系。
網絡輔導員以“來訪”的學生為中心,不以權威或專家自居,運用網絡的隱蔽性和交互性,成為學生的伙伴和朋友,給予“來訪”的大學生以尊重與支持,對他們要注意傾聽與感染、啟發與引導。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充分相信他們有自我發現、幫助、完善、實現與自我獨立地去解決問題的潛能”。網絡輔導員在網絡社會中要創造一個真誠、溫暖和理解的氛圍,真實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現狀、價值觀、行為預期等,并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二)隱性教育方面:充分利用開設主題論壇、網絡平臺,開展平等互動的在線教育
網絡上,大學生可以不受拘束地針對某些問題展開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把網絡作為社會焦點問題、自己心路歷程等一切思想表達的集散地。例如,網上流行的“曬黑一族”就熱衷于“揭黑”,一旦了解到社會上的不平事,即通過網絡詳細披露,并且在短時間內形成輿論強力場。網絡輔導員要利用自己在網絡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加強對這些網絡事件的輿論引導,確保正面輿論的主導地位。應圍繞大學生普遍關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認識上的熱點問題,在校園網的顯著位置開設主題論壇,讓大學生積極參與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校內發表意見與看法的平臺。
對于大學生熱衷的一些社交網站和網絡平臺,網絡輔導員要學會利用,既然大學生喜歡“曬”自己的觀點、資源,愿意與人分享和展示,那么網絡輔導員就可以成為“看客”,關注他們的經歷,了解他們的動態,針對一些錯誤的觀點和態度,適時發布帖子闡明科學立場和觀點,進行引導;同時將看到的這些話題引入校內主題論壇中,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參與評論,使學生在看別人盤點思想的時候也對比自己的思想,從而獲得啟發和新知,這樣,網絡輔導員才可以在平等互助的網絡環境中達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網絡輔導員工作模式的構建,需要一定的硬件建設過程和軟件培育過程,需要學校學生工作部門和各院(系)學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僅從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出發,結合中央相關文件的精神,對網絡輔導員的構建模式進行簡單的探討,難免出現邏輯建構不嚴謹、分析問題思路不成熟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在今后具體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振斌,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2]徐建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3] 唐景莉,吳月輝.《與網絡輔導員面對面——訪北京交通大學新聞中心主任王想平》.中國教育報,2004年7月30日第3版.
[4]朱麗佳.《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對策研究》.重慶師范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06年4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5JDSZ304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