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在最新的黨的19大報告中就對我國進入新時代后社會矛盾的主要變化、今后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變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重新解讀與分析,而對于當前新時代下社會主要矛盾的精確解讀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未來國家的全面戰略布局都有著重要而又深遠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首先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主要矛盾進行了梳理,然后從變化層面來說明那些維度發生了變化,最后重點分析了新時代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價值
一、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演變過程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不同時代的主要國情不同,社會主要矛盾也是不斷曲折變化的。自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完成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初步發展,當時面臨的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主要矛盾”,建立在對這個矛盾進行深刻認識的基礎上,黨在第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到了1958年,我國當時的主要社會矛盾是解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斗爭、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
1979年,在政府工作會議中,鄧小平提出了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我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需求之間的矛盾。”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我黨開始全面從源頭處糾正,糾正左翼錯誤的指導思想。把黨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建設經濟,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上。
1981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面糾正了指導思想中的左翼錯誤,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確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同時這一路線的確立也開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
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新的變化,針對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技勢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進入總體小康的社會現實,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且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更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對我們社會主要矛盾的一種新的總結,它不僅充分反映了社會歷史的新變化,也反映了歷史時代的新變化。它也體現了我黨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和對理論研究的深入,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矛盾理論。
二、對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維度解析
隨著時代的變革發展,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的解讀和改變,并且貫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對于國家和人民群眾來說,對新時期變革下社會主要矛盾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內涵解析和深入了解對把握社會發展方向,解決主要矛盾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充分理解和認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本質含義,當前,隨著社會的變革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僅只像過去一樣關注溫飽等簡單物質生活的解決而是更多的將關注點和追求點放在了對文化、高品質生活等所謂美好生活的需求上,從簡單的外在條件更傾向于生活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具體而言,除了物質文化的需要之外,更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社會和政治民主的發展。從社會政治層面來說,更需要對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健全,提高人們的法制意識,同時也要健全并完善發展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以便通過法律的強制性約束來保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人民群眾生活的長治久安。因此,從“物質文化的需要”到“對更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轉變,充分體現了社會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下,人們對于生活更高品質的需求,體現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和諧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同時這也是我黨奮斗的終極目標。
充分認識“不平衡發展”的科學內涵。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發展迅速。它不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組成因素。并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從矛盾的經濟基礎方面來看,隨著現代化建設和發展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在短短幾年內翻了幾番,科技創新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近兩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智慧產業不斷滲透并發展,共享經濟文化也不斷發展與興起,這些經濟及文化的改變都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現實基礎。
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發展的意義
(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不同發展時期下對于理論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同時理論創新的歷程也是無止境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對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重新解讀和判定。在借鑒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社會基本矛盾的論述之上,對社會注意的矛盾發展提出了新的創新點,在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理論的同時,也正確解讀了新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抓住了我國當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一理論也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視野,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二)為未來社會主義發展確定了明確的方向
正確理解和把握新時期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可以確定一定時期的發展重點和基本任務,它與社會主義的未來和命運息息相關。在這一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面,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理解原則和方法,后來,在新中國的不同發展階段,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將這一理論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借鑒前人發展歷程中的經驗教訓,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務,為科學社會主義做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確認和變化,不僅僅是決定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也是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前提,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新判定和解讀,有利于黨和國家更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多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人的需求。為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社會主義的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和為之奮斗的主要目標提供了依據和正確的導向。
(三)為智慧中國的建設和國際化中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時期主要矛盾變化后,我們不再僅僅是為了解決人們的溫飽而奮斗的國家,更多的是將目標放在人們對高品質、文化的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意味著中華民族經歷了從苦難到站立,致富,壯大的巨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表現出更大的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僅得到了中國的認可,也得到了新時代背景下國際社會的認可,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已成為執政黨初級理論突破的新課題,新方向和新要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為我們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為世界上希望加速發展并希望保持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選擇和借鑒。中國智慧和保持社會主義特色的國際化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貢獻,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進步和發展。
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社會發展的主要階段和發展水平是通過社會主要矛盾來體現的,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是隨著時代發展的不同社會狀況而自然而然的發展變化的,并非人的主觀意志所能影響和選擇的,但是在社會矛盾發展變化以后,國家統治階級及人民群眾需對其有一個及時準確的判斷和認識,否則嚴重的話甚至會干擾并影響社會的發展前進步伐。歷史的發展證明,黨和國家的順利發展離不開對同一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把握和能否針對性的作出正確的政策指導和路線。因此,要堅持從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并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解決。
參考文獻:
[1]汪亭友,丁晨,裴亞男.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內涵和重大意義[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8(1)
[2]陳美靈.淺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與歷史階段——基于《矛盾論》視角對十九大報告進行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8(1)
[3]劉駕云.淺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論斷[J].中外交流,2018(10)
[4]田小絨.淺析“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在新時代的實踐意義[J].新西部, 2018(14)
[5]穆亮紅.論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哲學意蘊及意義[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2)
[6]劉婷玉,李懷珍.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淺析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J].求知導刊,2017(33):51-53
[7]張恒赫.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歷史邏輯與理論向度[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10-13
[8]徐也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演變與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分析[J]. 卷宗,2017(35)
[9]金風保.淺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現實意義[J].卷宗, 2017(36)
[10]康麗穎.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J].學術問題研究,2017(2)
[11]趙書昭,杜楊,宋新宇.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中諸多"變化"的分析與思考[J].新視野,2018(2)
[12]何美,王永貴.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內在邏輯[J].廣西社會科學, 2018(2)
[13]王永益.問題與思路: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湘論壇,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