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玙
摘要:黨的十九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進入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電力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產業,是建成偉大工程的重要力量,而企業文化則是推動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構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新時代下電力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電力企業文化特點以及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等,對新時代下電力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途徑提出設想。
關鍵詞:新時代;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對策
一、新時代下電力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進行了深刻闡述。黨的十九大所確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是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扎實開展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對電力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1.為文化繁榮提供經濟支撐。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文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力企業的不斷發展,為電力行業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了必要的經濟支撐和物質條件。黨中央提出,要培養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有控股大型企業集團,發揮繁榮市場和發展產業方面的主導作用。黨中央還要求,大企業、大集團應利用自身的資源、人才、技術和市場優勢,在文化發展和繁榮中發揮作用,這都為電力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2.為打造一流企業提供價值支撐。現在,文化正逐步成為企業向心力和創造力的重要來源,文化軟實力逐步成為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部分。一流的企業必須有一流的文化做支撐。打造優秀企業文化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作為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在引領企業發展愿景、塑造企業品牌形象、推動企業科學管理、增強員工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許多電力企業具備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潛力。但與世界一流企業對比,我國的電力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不斷提升電力企業品牌的價值和文化影響力,任重道遠。
3.為提升綜合國力提供重要支持。當代社會,越來越多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提升綜合國力以及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擁有強大文化軟實力,占據文化發展制高點,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用贏得主動。大企業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突出的表現,世界知名企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不僅源于是產品的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和品牌的成功。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積極發展企業文化,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知名品牌的電力企業,逐步走向世界舞臺。
二、電力企業文化的特點
1.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大眾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公益事業,電力企業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也影響著人民生活的改善。電力企業作為國有大型企業,承擔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及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責任。對于電力企業文化來說,社會利益、社會責任以及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形成的服務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2.以安全為基礎,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
俗話說,安全不牢地動山搖。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的立企之基、生存之本。多年來,電力企業根據自身的行業實際情況,逐步構建了一套嚴謹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系既是管理的需要,更是企業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安全生產的企業文化已經融入到了電力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安全生產的高壓態勢已經成為企業員工的行動自覺和強烈共識。
3.不斷創新發展,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電力企業承擔著重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作為企業,就有資本的逐利性。然而,電力企業作為國有基礎企業,肩負著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也賦予了電力企業其他行業所不具備的公益屬性。電力企業文化特有的持續發展理念,不但是企業實現自身做優做強的需要,同時也是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
三、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市場競爭意識不夠強烈
企業立足于當今社會,就要面對競爭,電力企業不單要面對發電同行間的競爭,還要面對與電網之間的競爭。但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基層電力企業還停留在壟斷階段的思想狀態。到這某些電力企業在創新創效上表現并不突出,有些企業甚至嚴重缺乏創造活力,大大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2.企業文化內涵的理解不夠深入
企業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底蘊,是企業經營管理發展的原動力。企業文化建設更是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在傳統的電力企業里,職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簡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會娛樂活動,是宣傳標語口號等等。究其原因,是沒有正確理解和把握企業文化的豐富內涵,導致企業文化建設流于形式。
3.企業文化的營造氛圍不夠濃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企業文化建設的相互模仿性日益明顯。作為電力企業,應該將企業文化建設在總結自身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高度提煉自身特色,而不是簡單地借鑒和直接應用其他企業的文化。富有人文特色的企業文化,能讓員工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起到引導員工的行為規范的作用。
四、新時代下電力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途徑
1.堅持以“中國夢”理念為引導原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是黨和國家及民族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對于電力企業來說,“中國夢”同樣是電力企業發展的歷史使命。電力企業的文化建設應以“中國夢”為指引,包含對企業自身使命社會責任以及對自身所具備的資源和能力的理解。
2.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歷史時期需要堅守的國家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的國家意識形態。電力企業在開展文化建設的時候,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經營,來頂層設計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同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上,堅持文化價值觀的多元與統一的辯證統一關系。
3.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因受到長期以來壟斷地位的影響,還有不少電力企業依舊保留著傳統的經營理念和工作方法,不少員工還存在著“鐵飯碗”的幻想。正因缺乏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和效益觀念,不少電力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導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突出重圍。面對新形勢,電力企業必須樹立起全新的企業文化建設管理與經營理念,加強文化的宣導的作用,不斷加強形勢主義宣傳,不斷豐富員工的精神文化和業余生活,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4.樹立以人為本的目標,形成文化傳承
人是企業存在和發展最核心的動力,是企業文化的動力源泉。企業文化建設要突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想,要通過在企業內營造尊重人、理解人、溫暖人的氣氛,促使員工形成愛企愛崗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企業應通過提高績效薪酬、保障員工福利,改善工作環境等激勵員工,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傳承,不斷激勵員工奮發向上,建設心理環境,轉化為促進企業經營業績不斷提高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