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整合,逐漸成為了當前教學的一種時尚,多媒體以其神奇的聲光電技術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青睞。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立足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功能,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發揮的有效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多媒體;輔助作用
不難發現,多媒體技術進入了課堂,使得看似枯燥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具體表現在教師駕馭教材、拓展知識的環節上更加方便快捷、得心應手;學生則一掃過去那種低迷的應付狀態,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率倍增。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張家口市橋西區蒙古營小學從事多年美術教學所積累的實踐經驗,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神奇輔助作用。
一、突出教學內容的情境化
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的創造意識是在環境輕松,思維活躍、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并伴有老師充滿激勵性的語言或肢體動作,看到精美的圖畫或欣賞到極富情趣的藝術表演才會被充分的激發,而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恰恰順應了這一特點。例如“刻印的樂趣”一課教學,教室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欣賞了不同類別的精美的刻印作品,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去合理想象,帶著各自的意見來討論這些精美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我們教師在肯定每位學生新奇想法的同時,再給學生投影工廠里印刷商品的場面,看到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有條不紊的印刷程序。此刻,小學生們如臨其境,聚精會神,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逐一的得到了滿足。這樣用多媒體營造的情境教學,將課的內容精細化,將課堂情節活躍化,更重要的是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動力和探索精神激活了。通過多媒體的情境場景和教師的講解提示,學生的創造潛能、動手能力、個性品質等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和展現,并且在表現自我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創作的樂趣,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二、展示出美術鑒賞的形象化
當前的小學美術教材中插入了很多幅供學生欣賞的優秀美術作品,當然作品大多都是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呈現的。要讓學生在那么小的畫面上去體會作品的精深內涵、作畫風格等無疑存在較大困難。盡管有著與書本配套的掛圖可以借用,但畢竟在印刷質量、作品簡介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為了更好地呈現出這些優秀作品的效果,筆者選擇一些精美的畫冊進行掃描,專用的多媒體軟件保持了范圖原有的效果,學生從大屏幕中看到的美術作品效果及學到的知識要點遠遠勝于教材中范圖和教師手中的掛圖。例如在小學美術教材中《素描》、《油畫》、《中國畫》等課中,借助互聯網上從各大美術館的網站上下載了與書上范圖相同,或相近類型的畫作及說明,并制作成了幾個圖文并茂,并配有解說的教學課件。清晰而精美的畫作,條理清楚的解說,使學生對各畫種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領悟了創作者的創作精神和作者思想境界,提高了對美的理解能力,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增強情景教學的感性化
當前“創新”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連我們小學美術教學也在強調創新,其實對小學美術教學來講,筆者認為“創新”可以體現在讓學生敢于打破習慣成自然的那些平庸的想法,換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并且大膽的去畫,即使畫出的作品有些“不倫不類”也不要去責怪,這樣才有可能在創新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為給學生以激勵和動力,可以借助網絡把古今中外的優秀的藝術家他們敢于運用了創新思維,才畫出了別人不敢想的作品的事例。另外,還努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各種想象因素,運用多媒體及時點撥誘導,促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達到以趣促思,以情增趣,以境創新的效果。例如中國畫“麻雀”一課,我首先用多媒體放大一只麻雀,并展示不同方位,讓它動起來,引發學生觀察興趣,讓學生圍繞麻雀說一說,麻雀長得什么樣??羽毛、色彩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并且討論一下在生活中自己見到的麻雀是怎樣活動、怎樣飛行的? 為了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學一學“展翅飛翔”、“啄食嬉戲”等動作,在學生勃勃興致中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然后組織學生靜下來觀看大屏幕:一群群、一處處的麻雀飛來飛去,樣子伶俐乖巧,惹人喜愛。這些逼真的畫面特能引起學生的興致。這時兒童也會產生自己擁有幾只可愛的小麻雀的心理。最后又看到它們時而落在田埂上啄食,時而落在樹枝上棲息,時而落在雪地上嬉戲等幾個特寫場面各自構成一幅生動的小畫。在此情境的感染下,學生會想:“我應該畫一幅什么樣的畫來表現小麻雀的活潑可愛呢?此時正是激發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段,驚人的佳作必然會涌現。對于有創意的作品,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談論中記憶的表象經大腦加工整理,使自己的想法更加趨向完美。最后教師的畫法畫技在屏幕上的靈活演示,學生們豁然開朗。這時馬上引導學生怎樣想就怎樣畫,鼓勵學生不要擔心失敗,做到不求形似、不求色真,但求獨特的方法啟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學習,并鼓勵學生只要有信心、有耐心,敢于動筆就有望成功。
四、展現多種信息的聯想化
新課程要求下的美術實踐活動,不再是讓學生單純地臨摹,而是根據各自的生活經歷、思想、文化素質所積累形成的審美經驗進行創作。學生采取積極自主的態度,圍繞實踐內容所提供的各種信息因素,開展種種聯想來創造,其中自然帶有個人喜好和感情色彩,從而在作品中體現出個性特點。比如學生對于塞外雄關大境門的美術設計,教師可先運用多媒體手段把有關大境門的資料放給學生看,然后讓他們對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歡的一張作品進行臨摹。在實踐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設計創作。在課堂中,筆者發現通過運用多媒體展示作品,其效果比學生看書要好得多。再加上讓學生談感受,更能加深學生對海報設計的理解。通過聯想,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和作品聯系起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感知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綜上所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多快好省、事半功倍。更為重要的是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只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作用突出,而且在學生美術作品展示和欣賞評價過程中更能彰顯個性、體驗創新,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和評價的欲望,使得美術教學便捷、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