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榮
摘要:古代詩歌是祖國文化的瑰寶,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里一顆璀璨的明珠。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可以使學生初步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增進語文素養,養成健康、高雅的情趣和情操。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樂、錄音、錄像、動畫等,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沉浸于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更有效的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興趣。
關鍵詞: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小學生;古詩詞
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高度的概括性、強烈的抒情性、獨特的形象性、鮮明的音樂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不僅能開拓美的視野,陶冶美的情操,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能力。幾年來,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改善了小學生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興趣。下面,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古詩詞的教學情境談點教學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小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興趣
古詩詞通過凝煉的語言,豐富的聯想來塑造形象。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耐人尋味的畫。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材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作品可信手拈來。運用多媒體,巧妙地給學生提供生動的畫面,不僅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王維的《使至塞上》時,我先問學生:“你們印象中的大漠,是怎樣一幅圖景?”學生說后,又讓他們把想象的情景畫下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了,馬上動手。之后,我用多媒體出示《使至塞上》這首詩的情景,讓學生欣賞。欣賞之余,讓學生談談王維筆下的大漠與自己印象中的大漠不同之處,并說說造成這些不同處的原因。這樣,在看看、談談、辯辯的輕松氣氛中,學生輕而易舉地明白了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形象的畫面,學生也牢牢地掌握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可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感性的情境,使學生在愉快,活躍的氣氛中領悟詩詞的內涵,比起傳統古詩詞教學枯燥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運用多媒體,促進小學生了解古詩詞背景
優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時代、生活經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作為當代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采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提供有關時代背景的音像資料,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示彼時彼地的歷史狀況、社會動態,既為教學傳遞信息、鋪墊知識,又使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了解作者。在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安史之亂”的史實資料。學生形象地了解到安祿山起兵反唐、潼關失陷、尸橫遍野、長安混亂、百姓逃亡、田園荒蕪的凄慘景象。之后,我補充描述:“亂世之中的詩人杜甫,沒能逃脫厄運的折難。他一路西行,顛沛輾轉,來到成都,無處棲身,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浣花溪邊搭了一座茅屋。他住得安穩嗎?請看課文。”設置這樣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為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礎。實踐證明,學習這首詩時,學生很輕松就理解了它的主旨。
三、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生自主朗讀
古詩詞由于藝術形成的特殊性,它本身具有語言、音樂、繪畫、情感等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古詩合轍押韻,節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呈現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非常適合誦讀。然而,要想把古詩讀出韻味來,也非易事。因為詩歌想象豐富,富有激情,貫穿其間的往往是“情感”這條看不見的線索。那么在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我們就要通過朗讀體會詩的節奏、詩的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優良傳統,讀中生思,思中生情,讀思結合是詩詞教學的精髓。多媒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創造了許多優勢。與教材配套的教學朗讀磁帶及網絡上的一些朗讀視頻,讀者音色純美,感情充沛,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營造出的教學情境,令詩歌形象更有立體感,更能震撼人。我教古詩詞時,常常通過多媒體,聲像結合,讓頓挫有致的朗讀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再讓學生跟讀,最后自由朗讀,并比較。通過讀來悟情,在讀中,同學們領悟了蘇軾“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的幽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放;岑參“雪上空留馬行處”的滄然;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堅貞;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憂郁。有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詞的理解,融進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配樂朗讀,又是另一番風味、另一種收效。在教學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激越高亢的吟誦、輕慢舒緩的朗讀,都有助于學生對詩詞更深入的理解。
四、運用多媒體,喚起小學生自主拓展古詩詞知識
網絡有著巨大的知識儲存量,它可以提供廣泛的學習內容,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學生可能按自己所需的內容和方式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因此,我在教學中將網絡充分利用到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天凈沙·秋思》的教學中,我抓住“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句描寫思鄉愁情的詩句,讓學生搜集有關古詩詞中敘寫愁情的詩句展示給大家,并讓他們說說這些詩句在什么情況下運用。這樣,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所學到的知識也得到了應用,思維得到拓展,搜集和處理信息及綜合運用能力大大加強。
如:利用計算機的制作動畫功能。將適用于動畫展示的古詩詞內容做成動畫,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能開啟智慧,調動思維,增強參與意識。學習《游園不值》一詩,可以用PowerPoint的動畫功能或Flash制作有聲有色的動畫片,上課時讓學生觀看片中春天的美景,然后讓同學各自用最簡潔,形象的語言概括畫面,再打開課本,與詩人的語言作比較,體味古詩詞語言的生動形象,簡潔合韻的特點。這樣,小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自主探索。
總之,多媒體的運用為古詩詞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平臺,它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為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的自主學生語文能力獲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