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真
摘要:應大力加強學生學習的自我評估能力的培養,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改善學習現狀,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以及個性的健康發展,對于我國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質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強調學習的自我評估,對于信息環境下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及有效的學習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培養;學生;結果;有效;評估;研究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的自我評估是學校教育中和學生學習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人們往往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估,習慣于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沒有評估的權利,因而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
一、學習的自我評估的含義、功能及意義
學生學習的自我評估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評估標準,對自己的學習作出分析和判斷,并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調節的活動。學習的自我評估并不是隨意性的、主觀的評估,而要依據一定的標準。這里的評估標準主要指預先制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習的自我評估實質上是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意識和行為的反思和調控。自我評估具有以下功能:
(一)自我診斷的功能
學習者對照標準,對所搜集到的重要信息進行整理、處理的分析,就會發現,哪些方面有長進,需要加以鞏固和發展,哪些地方不足,有待于改進。
(二)自我反饋的功能
學習者依據評估結果,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計劃,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確定自己的學習重點,不斷促使自己校正目標,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三)自我激勵的功能
學習者通過及時的自評反饋的信息,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它就成為調節學習活動的指路“燈塔”,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激發自身努力學習的動力。當覺得學習有成效時,學習者會從精神上產生動力和滿足,增強信心,激發更高的學習熱情。
學習的自我評估對學生行為的塑造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使學習者學會善于觀察自己,根據已定的目標考察自己的學習活動,養成隨時評估自己學習活動的習慣。
二、學生學習自我評估的理論依據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活動的目的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最困難的在于認識自我、改造自我,如何真正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就涉及到自我評估的問題。正如柏拉圖所說的:“最先和最后的勝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學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設計自我,嚴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歷史的潮頭去開創嶄新的人生。”現代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十分強調自我評估在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現代教育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育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的發展。現代教育評估主張把被評者的自我評估作為整個評估過程的預評估階段,注重將被評估者自我評估的意見與評估者的檢查、評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學生學習自我評估的內容和方法
(一)知識掌握的自我評估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應自評一下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的知識,學習之后,可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對認知的分類,從記憶、領會、應用、分析、綜合等方面來評估自己對知識的學習情況。將知識點與目標得分率制成簡易圖表,就可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
(二)學習動力的自我評估
學習動力有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之分。自我評估表要對內在動力進行分析、判斷。
(三)學習策略的自我評估
1.是否有計劃地安排學習活動?2.能否妥善安排學習時間?3.能否正確利用各種資料?4.能否與同學、教師合作學習?5.是否有預習的習慣?6.能否集中精神聽課?7.能否及時復習當天的功課并完成作業?8.對發回的試卷是否能認真分析原因,擬定補救措施?9.是否有錯題集?是否給自己出檢測題?10.能否排除有關干擾,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11.能否選擇并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12.能否總結自己或借鑒他人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13.對學習或做事常回憶、反思嗎?等等。
四、學生學習自我評估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自我評估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教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評估榜樣
自我評估往往以他人評估作為重要參照。教師的評估活動是培養學生自我評估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學生通過教師的評估活動掌握一定的評估標準和運用標準的方式方法,掌握評估結論的表述方式并積累評估經驗。因而,教師的評估應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正確把握自我與他人的比較
學習者可從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中了解自己、評估自己。例如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者應有意識地對教師的講析、同學的發言從評估角度、評估方法、評估觀點、評估依據等方面作一番對照,看看別人在哪一點上比自己站得高、看得遠、講得透,看看自己有沒有獨到的見解。
(三)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學習者應學會根據學習任務的要求,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所確定的學習目標最好是近期的、具體明確的、能夠完成的,以便于目標的實現。而且,學習者應確定恰當的自我期望值。
(四)注重對學習過程進行小結與總結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經常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學習者應通過自己檢查作業、分析考試情況、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經驗教訓等,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實事求是地、科學地分析評估自己,逐步養成自我評估的習慣。
(五)建立個人學習經歷和成績的學習檔案
學習者可將被評過的作業、試卷,他人的建議,個人的感受以及自我評定的陳述累積起來,建立學習檔案。還可自己備制錯題集,自我修正,找出缺點所在,避免再犯同樣的或類似的錯誤。通過定期的回顧,可以看到自己有待努力的不足之處,發展自我評估能力。
(六)進行正確的歸因
學習者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后,往往要對學習的學習結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進行解釋,這就是歸因。而學習者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其后續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
(七)培養和發展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實質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全面監控和協調。培養和發展元認知能力對于提高學習者的自我評估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同學間相互問答、解題時出聲思維、及時總結等方式進行。
總之,自我評估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外部的要求來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提高自我評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清山.工資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2]馬瑩.工資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