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婧
摘要:文章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先分析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之后從幾個方面簡要探討了如何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以期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閱讀作文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語文教學有效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當前部分教師對閱讀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下面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利于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在初中語文閱讀傳統教學中,教師僅僅通過分析課文內容和相關知識的講解開展教學,這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普遍學習效率不高,甚至對閱讀產生厭倦心理。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帶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整個教學活動產生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進而更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利于學生審美品味的提升
閱讀是一個發現美和感受美的過程,文字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通過閱讀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優美的閱讀材料中蘊涵著豐富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人文美、自然美,教師可以重點講述閱讀內容中美的詞句,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般的感受,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美的傳達,展現出藝術之美,這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創新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初中語文教學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要徹底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不能一味的灌輸學生書本知識,而要大膽的創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深入分析閱讀材料,同時要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的拓展,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文章,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開展閱讀教學。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閱讀的重點在于讀,新課改要求閱讀教學要先使學生帶有感情的用普通話,正確的朗讀閱讀課文。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能夠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氛圍中,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加深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進而產生以讀生情、以讀感悟的教學效果。在學習“黃河頌”這篇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帶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黃河的氣勢,引發學生對黃河的想象。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夠更加直觀的將教材內容展現到學生面前,還可以引入課外閱讀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不局限于教材,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學習是一件需要學生自己完成的事情,教師也只能是傳授給學生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學習的方法,大量的知識還需要學生自己去努力的學習和獲取。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非常活躍的,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無論是在課堂學習還是在課外閱讀學習中,都要通過自主學習,多讀多看多思考,大膽的去想象。同時教師對于學生們提出的獨到見解不要全部否定,而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學會尊重學生,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時,筆者提出要求學生們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孔乙己的內心世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闡述自己的觀點,之后通過小組討論形成獨立的觀點。當學生們產生不同看法和觀點時,教師要抓住這個有利的契機,引導學生總結閱讀內容的中心思想,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四)增設課外閱讀課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積極的學習,更是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重要保障。當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后,才會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中,并逐漸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初中語文閱讀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閱讀訓練,這種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教學活動是失敗的。使學生感受到語文閱讀枯燥乏味,并會產生一種抵觸情緒,認為語文閱讀毫無樂趣。因此,建議學校方面增設課外閱讀,可以在閱覽室、教師、操場等場,閱讀時學生要放松,而不必限制于學生要完成固定的閱讀任務,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學生也更樂于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逐漸的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有效性直接對語文學習效果產生影響,所以語文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閱讀教學,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唐於義.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6):227
[2]杜茂林.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8(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