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英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微課受到廣泛關注,并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熱點,人們開始從認識階段走向實踐階段,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術微課設計的原則。
關鍵詞:微課;教學資源
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微課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的興起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中,課堂實錄式的視頻資源,無法順應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注意力模式”,難以滿足一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也因帶寬和網速,造成了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過程中的浪費。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帶寬加大,視頻壓縮與傳輸技術發展,無線網絡日益普及,以及移動終端日漸流行,互聯網進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迅猛流行起來。這樣的背景下,“微課”一詞應運而生,并被在線教育界人士廣為采用。
微課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但在設計信息技術微課時有一定的原則。
一、“以學生為中心”是微課設計與制作不變的原則
微課的特征之一就是自主學習為主,因此“以學生為中心”是微課設計與制作永遠不變的原則。微課的使用對象是學生,要心中有學生、眼里有學生。這樣才有可能制作出有用甚至有趣的學生喜歡的微課。
(一)從學生眼睛的角度看畫面,從學生耳朵的角度聽聲音
據調查,在網絡課堂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10分鐘內。而微課能把教學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內容制造出精彩的片段,短小而精悍。
老師在制作微課時認真分析一下:學生需要看到什么?學生需要聽到什么?有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視聽感受?這樣才能讓短短10分鐘真正精彩。
我們的微課要一下子吸引學生的視線,就像網絡上的游戲一樣,用最快的速度映入學生的視野中。站在學生眼睛角度,就是在微課視頻設計時,畫面要盡量的活潑些,不能中規中矩的。視頻的內容是教學內容本身,不要出現可有可無的教學過程。尤其是一些拍攝性的微課,拍攝角度一定要站在學生觀察、模仿、學習的角度拍攝,比如在手工制作、音樂演奏、實驗操作等方面要順著學生俯視觀察的角度拍攝。
從學生耳朵的角度聽聲音。就是要將知識的講授與情感元素有效的整合。教師講授的聲音要抑揚頓挫,語氣不要生硬、呆板、缺乏親和力而平鋪直敘。快慢節奏要合適。要找到一對一、面對面講話的親切感和自然感。否則,會讓人有你在大會上發言或播報新聞的感覺。
(二)在教學思路和策略的設計上,要從學生的心理心智發展特點出發
這一點和課堂教學要求是一樣的。好的微課,要善于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低、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心智特點不同,要用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方式或思路來引領教學內容的組織。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疑惑點、困難點把教學內容分解為一系列小問題,順著學生的問題思路展開內容講解,一步步引領學生深入學習。此外,還可以靈活使用歸納總結、聯系對比、案例分析、邏輯推理等設計思路。總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按照學生的思維重組知識呈現順序,真正做到在教學思路上“以學生為中心”。
微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熟練駕馭,在于教師充滿人情味的耐心講解,在于透過語言信號傳遞出來的親和力、感染力。更在于微課內容與音視頻的創意結合。總之,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是“我在你面前,我為你講解”。有了這樣的情感基調,微課的制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二、以教學內容、目標為中心的原則
信息技術微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學生要學有所獲,否則學生不愿意學習微課。因此教學內容和目標就是微課重中之重了。黎加厚教授說,微課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短小,能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微課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如情景導入、問題解決,課程小結等,總之要有一個完整的解決問題或說明問題的過程。因為微課終究是“課”,它不同于一般的短視頻或者微視頻只是為了說明一種現象。
三、碎片化和系統性相結合的原則
微課由于其短、小而造成碎片化的突出特點,因此,會使得在理解某些知識時會造成前后割裂,不利于知識系統建構。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中使用微課,要注意某些板塊性知識或單元性知識要有其系統性和相對完整性。比如“在Word中插入對象”,包括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等。在講了如何插入之后,還要介紹其對象的屬性設置,這樣才相對完整,學生學了之后才能整體用于自己學習或某些作品的制作中。否則,只是學了“一招一式”零散性的知識,無法用之于實際學習、生活中。利用小結把講授的內容扼要、簡明地列成提綱,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印象,減輕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負擔。所以一個好的小結能給一個優秀的微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充分發揚微課的“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以小見大,用微課堂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當的讓學生動手做。關注孩子每一個微變化,從小處著手,創建一個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汪曉東.微課的外在特點與核心特征[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