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英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審美能力作為人文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美育的地位也隨之上升,美術教學愈來愈被重視。在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術教師如何走進美術新課程,如何在觀念更新、知識更新和教學法實踐中貫徹實施新課程,走符合新課程特點的美術教學模式,是中學美術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拓展初中美術的教學方法,以便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文章就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別從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手段,針對性的評價和適當的展示平臺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使初中美術教學能真正走向實效。
一、改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中美術課堂氛圍是否融洽,我認為關鍵在于是否轉變教師角色,改善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教師,自然而然就會喜歡上他所教授的課。那么,要如何改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變獨奏者為伴奏者,變控制者為引導者、啟發者,將課堂主角的位置交給學生,從而給學生以寬松的心理空間和和諧的課堂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學會尊重學生。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與“學”的雙方,不存在人格上的不平等。作為教師,我們應拋棄以往高高在上的態度,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份子,融入學生中間,以一份平等、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和學生一起參與作品的完成和討論,從而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再次,教師要關愛學生,學會寬容學生。愛是教育的永恒。只有有了愛心,教師才會懂得怎樣寬容學生。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有時也會犯一些錯誤,更別提學生了,我們應以關愛為前提,學會寬容學生的過失和錯誤。需要注意的是,寬容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不斷地給他們補過的機會,不斷地給予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教師的微笑里,心悅誠服地自覺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教師的微笑里,不斷地進步,健康、快樂地成長。只有這樣,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了,學生才能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二、適當的進行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不斷研究和探索
適當的課外活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課外活動并不是單純的玩樂,而是在活動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有效的結合課堂學習。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情況收集一些生活常見的物品,比如樹葉、飲料品或者易拉罐等等,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這些物品的色彩、形狀等,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想象力,并通過對于這些物品的再一次的加工,制作成不同的藝術品,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存在,感受到身邊的“美”的事物,讓學生多角度的去看待事物,促使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想象,從而創造出更加“美”的事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鼓勵學生學習和創作。對于美術的學習,脫離教材是不可取的,但是僅僅的依靠教材也是不可取的。教材的制定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非是相符合的,與學校的設備設施也并非是符合的,所以如何將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對于美術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學習美術的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環境是得天獨厚的大教室,所以自然是美術學習的最好的課堂,是學生在美術的創作過程中想象力最容易得到散發的場所,如何在自然中發掘出有益于學生學習美術的因素,需要美術教師的不斷研究和探索。
三、開展適當的競賽活動,互相學習和競爭
每一位學生的心中都是好勝的,都是要強的,所以適當的開展一些比賽可以促進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不僅僅是學校所舉辦的美術比賽形式,年級或班級每學期要都應該舉辦相關的美術作品比賽活動,通過評比和展示,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興趣。在各個班級內部,可以為學生提供美術作品的展示平臺,墻壁上或者黑板報等,由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和繪畫,讓學生在生活中感觸和學習美術。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必須要積極主動的發掘出在已有條件的資源,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美術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初中學生的頭腦中還沒有太多的約束,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也沒有什么美術理論和要求的限制,所以他們的思想是自由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創作潛力是無窮的。對于學生們的創作作品,教師應當給予多多的鼓勵和贊美,促使孩子對于美的追求,尊重學生的創作思想,讓學生的內在潛力得到有效的發揮,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針對性的評價
每一節課的學生美術作業是不一樣的,這就使得評價很難用一根尺子量出長短來,作業講評的確成了傷腦筋的事。但靜心分析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同學們在完成作業后有一種取得成果的滿足和喜悅,同時也希望得到群體的認可。面對全班不一樣的作業和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如何設計講評一環呢?我認為講評的話題首先應注意緊扣課堂教學要求,因每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講評也有不同的話可講;其次要注意鼓勵全體學生的自信心,根據素質教育的需要,除了考慮作業的質量外,對于那些認真參與學習、大膽表現自己的真實感受的同學都應給予肯定、給予鼓勵,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比批評更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講評的方式除了語言講解外,應注意美術的形象特點,把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展示方式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來設計,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掛件就懸掛起來,這樣做不僅創設了接觸其他同學作品的機會,也使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適當展示才是最后完成。展示作品,有利于全體同學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價值的是全體同學能獲得一個開放交流的環境和機會。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要想搞好教學,就得根據美術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在教材中找到知識的亮點。在教學中是學生在課堂上做到生生參與、生生親自操作,做到討論中求樂趣,樂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初中美術的教育是發展學生德智體美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榮艷.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13(27)
[2]顧凱.初中美術審美教學有效開展路徑探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