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津
摘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就應開始重視作文教學。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作文教學既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該如何下手,是許多語文教師感到非常頭痛的問題,毫不夸張地說,從一個學生的作文就可以看出其語文水平,因為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語文的許多知識點:字詞句的應用、標點符號的用法、修辭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作文教學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素材匱乏,寫作思路狹窄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體驗少,閱讀量少,從而導致了在寫作時出現沒有思路、不知怎么下筆等弊病。這種由于缺乏寫作素材積累而導致的“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寫作空白區,在很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生們寫作才能的發揮和提高。此外,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完成高額的語文作文教學任務,通常采用“三點式”即“開頭——過程——結尾”的格式來規范小學生的作文。更有甚者會細化到作文的句型、篇幅、結構等方方面面的講解。這種死搬教條、墨守成規的作文授課方式,不僅會阻礙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會使得小學生的作文變得千篇一律、毫無靈動性、活潑性可言。
(二)忽視技巧講解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由此可見,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于向學生們傳授寫作的技巧和方法,而并非一味盲目追求語文作文的高產量。然而,小學語文考試中作文的分值也隨之攀升。這也導致了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了講解和練習“兩層皮”的現狀。為了提高班級學生的應試成績,很多小學教師在作文課上只訓練作文的應試內容,而忽視了作文技巧的講解。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會硬性要求小學生每天寫多少遍的典型案例、背誦多少文章、寫幾篇作文。但是,這種“插秧式”教育方式,從根本上違背了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重實踐、人性化的教育理論。并且,盲目追求高產的授課方式,在增加小學生門內課業負擔的同時,阻礙了其寫作興趣的培養。老舍在《最難寫的文章》中寫道 :“什么文章最難寫?答 ,自己不愿意寫的文章最難寫?!庇纱丝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能力,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先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才有可能將作文教學順利有效的進行下去。例如教學小學四年級的一個習作,是關于建議班級舉行一次春游活動的,寫一篇關于春游的《我的建議》。在教學這一內容時,筆者先將春天萬物復蘇、鳥語花香、萬紫嫣紅的景象做了一番精彩的描述,然后問同學們是否有一種想顯身于大自然領略其優美風光的沖動,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筆者告訴大家:班級欲進行一次春游活動,可是去哪兒還沒有決定,想聽聽同學們都想去哪兒,然后再做定奪。然后筆者要求,要將自己認為值得一游的地方寫出來,進行全班性的交流,然后看哪個同學的建議最好,誰所說的地方最值得春游就選誰推薦的景區,以《我的建議》為題。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想別人采納自己的建議,必須寫清楚游覽之地的景物特征,建議的理由要充分,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于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迸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三)引導學生積累
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涌,下筆如神。沒有語言積累,學生的作文將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有情而不能抒發。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但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
三、結語
在作文教學中,只有培養和發展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成“樂寫”。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作文達到“樂之”的癡迷程度,其他一切均可迎刃而解,水到渠成。這樣,教師可以從繁重的負擔中解放出來,作文課堂成了思想者歡樂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