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益西 孟沙沙
摘要:民間傳統手工藝是一個民族特有歷史與文化的載體。在科技與信息發展的今天,文化創意產業興起,非遺保護、“雙創”政策實施,為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提供了現實語境與發展機遇?;诹种ゲ煊缒就朐诋斚掳l展現狀進行的田野調查,察隅木碗需與現代設計、職業教育、旅游消費、生活美學等相融合,尋找一條適合察隅木碗更好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察隅木碗;創新發展
民間傳統手工藝制品包含了與當地民族相關的一切文化,諸如各民族的生活習俗、興趣愛好、情感素養、手工技術等,這些都體現在造物的過程中,從而表現出與工業制品不同的生命價值和人文情懷。正是當今這種大機器生產占主流的社會,民間傳統手工藝制品所蘊含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愈發顯得珍貴。但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與保護必須是在保持其生態特征和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將其納入產業發展的范疇,于生產中加以保護才行。本文基于對林芝察隅木碗在當下發展的現狀進行田野調查,做出如下思考:
一、察隅木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民族生命的維持與延續,得益于他所處地理位置的自然資源稟賦,包括使用的生活器具一直到后來發展成的手工藝品。黑格爾曾經指出,“各門藝術都或多或少是民族性的,與某一民族的天生自然資源密切相關”。[1]位于雪域東南的西藏林芝察隅縣是一個物產豐富、宛若仙境的美麗鄉村,特殊的亞熱帶氣候為其帶來了豐富的森林資源。當地人就地取材制作木碗,并且賦予了其特殊的含義,承載者本地區藏民族最質樸的生活密碼。
(一)察隅木碗興起。
西藏木碗使用的歷史十分久遠,在敦煌文獻《吐蕃羊骨卜辭》中便有使用木碗的多次記載,如卜辭第32條:“用一木碗酥油祭大本命神”。第49條:“去年,用木碗喝;今年,用銀碗喝”。第160條:“端一木碗化酥油祭天”。[2]有筆者著錄:“木碗最初起源于尼泊爾,而后傳入西藏”,而察隅木碗起源的具體時間卻無從而知,但可以判斷出木碗的使用是伴隨著飲茶習俗而誕生。
(二)察隅木碗的制作工序與種類。
察隅木碗制作一般可分為取材、制坯、水煮、陰干、粗璇、打磨、上油擦拭、成品九個步驟。取材以三角楓、五角楓、剌察樹的樹根或樹瘤為佳,這些木頭有韌性、無毒、無異味、花紋好看、不易變形。察隅木碗可分為茶碗、飯碗、糌粑容器、酒碗等多種,柞木碗還有防毒的優點。木碗主要根據花紋及木材不同進行區分。木碗根據花紋的不同分為柞( )、森塔( )、剌察( )、植窟( )、池裹( )五種柞等。察隅木碗總體上繼承了祖先們的樣式,在制作種類與形式上并沒有多大的發展。
(三)木碗承載的文化內涵。
1.據察隅本地人介紹,一個上等的木碗具有強大的保健和食物防毒功能以及治療氣候引起的關節疼痛和風濕,還能治療各種食物引起的胃病,當地人對此深信不疑。2.情思寄托,在察隅一般一個人一輩子只用一個木碗。出門在外都懷揣著自己的木碗,形影不離,小小的木碗,承載著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本真生活的樸素情感。3.在史籍《薩迦世襲記》中,對碗文化和鑒別的方法作了專文描述,并將碗分為各種等級,甚至和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當地人說:“常用木碗飲酒,能使人聰慧英俊”,一只上等的木碗不僅可以辟邪,還可以添福增壽,全家吉祥。4.每戶家庭每人一般都配有一個木飯碗、一個木茶碗,各用各的,防止疾病傳播。
(四)察隅木碗的生產及流通。
察隅木碗最大的特點是講究原生態,造型為康區造型--簡單粗獷,從不上色。察隅木碗原本只是單一的滿足自給自足,后來發展至有部分制作藝人通過制作木碗銷售給本地居民,增加收入,現如今銷售市場已擴大了,昌都、那曲人也喜歡購買此碗。人們購買木碗的消費理念從原來的生活必須品發展至不僅滿足生活需求更追求其工藝價值,擁有千年歷史的察隅木碗,察隅木作為人們生活生產必需品一直傳承至今,也已成為察隅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察隅木碗在2007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察隅木碗手工藝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黨的富民興藏政策的引導下,察隅木碗手工藝制作業得到發展;木碗加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較快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加工作坊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7家,部分村子成立了小型合作社,在“雙創”政策的鼓勵下也有大學生在開拓木碗創新發展的路子。但由于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產品的替代以及年輕人“走出去”的思想觀念強烈,林芝民族手工業的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難。
(一)技藝傳承危機。
目前察隅木碗的手工藝制作未進入主流市場,西藏木碗以錯那縣木碗、加查縣木碗、阿里普蘭木碗、林芝門隅木碗最為有名,拉薩的藏族人更喜歡尼泊爾木碗,2018年9月7日-11日舉辦的西藏文化博覽會上,尼泊爾的普拉莫德總店木碗最受青睞,在察隅木碗銷售店里人卻比較少。察隅木碗手工藝制品大多處在周邊地區按需定制的狀態,銷售市場不夠廣闊。此外年輕人不愿學習地位不高、工藝復雜、耗時多、賺錢少的手工藝制作,面臨缺乏年輕人傳承的窘境。察隅縣現共有7家木碗制作銷售店,每家店有1人生產木碗,同時也會請小工來幫忙,每年銷售木碗盈利三至五萬元左右,其他有阿扎村與庫村少數村民在合作制作木碗,年利潤約達到十萬元左右?!敖洕A決定上層建筑”,若民族手工藝無法在物質領域滿足民眾生產生活的需要,自然也會失去其文化價值層面中的主角地位。
(二)創新能力不足,銷路受阻。
察隅地處偏僻,村里、縣里仍然具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短板,加之手工藝人的文化水平不高,與外界接觸較少,制造的手工藝品不能跟上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一代傳承一帶,少有創新。民族文化的未來既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傳承,還要具備前瞻性的現代追求。而察隅木碗手工業制作注重強調其特有的樹瘤制作、追求原生態的樹木紋理,卻往往忽視了對木碗文化發展的體現,使其不能及時反映出新時期的文化特征。
(三)市場配置效率較低,民族手工業的生產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