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本文對經濟學課程采用了“四結合”模式的教學應用。充分利用“四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小組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經濟學課程教學全面改革,培養理論實踐為一體、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四結合;經濟學;教學模式
引言
“四結合”教學模式是將線上學習和線下面授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隨時隨地學習特點,拓展了課堂的交流互動時間和空間,使知識的傳輸與內化都在最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生和發展,因此在高等學校的專業教學中被廣泛采用,本文以財經類專業《經濟學基礎》課程為例,談談“四結合”教學的實踐和體會。
一、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這里的課內不僅僅指課堂,還包括圍繞課程教學目標的所有的學習活動,而課外則是課程教學目標之外的學習活動,小到可以是和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的學習活動,大到可以和育人目標相結合的各種課外活動,既包括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也包括素養和習慣的養成,學會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教書和育人的結合。
《經濟學基礎》課程開始之前,先用“云課堂”給學生布置了第一個作業:首先通過線上平臺推送一篇文章“初識經濟學基礎”,然后要求學生閱讀并按回答以下問題的方式寫讀后感:①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②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內容?給你什么樣的內心感受?③你如何看待文中的經濟學問題?通過問題的導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他們能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同時也在引導他們學會一種結構性思考的方法。
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線上的網絡教學特指具有達到學習目標的足夠的網絡資源并且有明確的網絡學習任務的網絡學習情境下的教學活動,主要提供學生根據給定的目標和任務進行自主學習的資源、在線論壇和在線測試任務。其中的資源包括教學視頻、參考視頻、教學課件、相應的 word 或 ppt 文檔、網頁鏈接等資源,還有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形成性資源。
數據表明學生最喜歡做學習后的課前自測,因為自測的試題由系統隨機產生,每次的題都不完全相同,所以這個數據明顯高出其他數據。而那些導學視頻的數據也很高,說明學生學習不止一遍,有的會反復查看多遍,充分說明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進度自主反復學習的
情況。資源查看行為數據就表明學生比較集中查看資源的時間主要為晚自習時間,高峰在22:00-23:00,其他在9:00-10:00 大課間休息時間和12:00-13:00 午餐后也有個小高峰,充分說明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的事實。
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有備而來,課堂教學與他們的學習就能夠緊密相連,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課堂教學可以采用的方式:集中講授、提問、課堂測試、投票問卷、小組活動、小組分享展示等。我們的課堂教學主要借助云課堂進行數據記錄,可以非常直觀的展示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
三、個人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在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也就是我們講的大班上課,形式上是幾十上百人在一起上課,但實際上依然屬于個人學習,因為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灌輸,而個人之間的交流是很少或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傳統課堂教學也屬于個人學習行為。我們在采“四結合”教學模式后, 把個人學習行為相較于課堂教學提前或延后,并且利用網絡教學的形式進行,包括瀏覽各種資源,參加線上討論、在線測試,完成個人作業等。個人學習的優點在于自己掌握進度,可以隨時回過頭去復習,不懂的可以隨時回看,隨時提出問題,而不需要追求全班同步。
小組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對學生而言,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課程的參與度,更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各種高階思維能力、思辨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組織能力、信息素養、創造力等。
小組方案設計:活動要求以一個經濟學案例,進行設計并進行小組展示答辯要求有創意、有可行性、內容完整、展示清晰流暢、答辯自如。該活動是基于學生全面學習課程內容之后的綜合演練,是對課程知識和能力的匯總應用,同時訓練學生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方案設計能力、小組協作能力、展示答辯能力等。
四、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傳統教學偏重于終結性評價為主,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就是學生的最終成績,平時成績則占比很少。這種評價方式決定了學生可以在臨考前臨時抱佛腳突擊學習,如通過期末考試,強化了記憶能力,淡化了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各種能力的提升。由此,重視形成性評價是混合式學習的重要體現,不僅僅是結果評價,更注重過程評價,不僅僅是教師評價,也注重學生自評與互評,在互評中學習和提高,我們在各小組活動中更多的采用了基于“云課堂”的小組互評。當然形成性評價的展開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如學生的簽到情況、資源學習情況、測試情況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自動記錄匯總,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則難以完成大量的數據處理。
五、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俱進,混合式教學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全方位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四結合”中課內課外結合強調的是教書和育人的結合,線上線下結合強調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個人小組結合則強調發揮團隊能力解決復雜問題,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結合強調的是評價引領學習模式的改變,改變以前僵化的評價標準。“四結合”模式充分反映了混合式教學的特性和優勢,為高校本科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安春梅,陳兵建. 高職 《經濟學基礎》課程案例教學問題探討[J]. 時代金融,2008 /12 總第 382 期
[2]逄錦聚,等.新中國經濟學教育6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馬春艷. 實踐教學法在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 [J]. 經濟師,2008 年第 7期
作者簡介:丁曉麗 (1981— ),女 ,漢族, 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 研究方向:經濟學教育、創業教育、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