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 馬野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和問題
新時代大學生受社會環境、網絡環境等影響,他們在思想、心理及行為等方面展現出了與以往大學生不同的顯著特征:
(一)從實際情況來看,以我院為例,大學生群體的70%來自于農村,他們既有根深蒂固的農民意識,植根于內心深處的強烈自卑感,面對父母外出打工,衣食住行及穩定性方面的擔憂,又有新時代大學生爭強好勝、樂于向上,愿意減輕家庭負擔的“壯舉”;既有對行業英模,專家能手、勞模工匠的敬仰,又有對安逸、舒適甚至享樂生活的向往。
(二)從主觀意愿來看,多年的傳統教育模式使得他們主觀上有對高深知識、高端學歷、美好情感和知心愛人的憧憬,但同時主觀能動性差、被動學習意識濃,排斥理性思考、過于看重自我內心感受,并把自我訴求表達作為評判是非標準的唯一準則。
(三)從價值導向來看,作為獨立個體,他們有理想有追求,但他們的理想往往是脫離實際的自我設計;他們的追求往往也只考慮自我價值的100%實現;作為社會成員,他們有群體交往、溝通的需求,迫切需要得到社會認同:一方面他們希望社會和他人接納,另一方面他們又缺乏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意識,積極主動奉獻自己聰明才智的勇氣和行動。
(四)從道德層面來看,他們鄙視社會道德層面的假惡丑,卻又沒有自我約束能力:沉迷游戲、隨意翹課、考試作弊、論文剽竊等道德越軌行為隨時隨處可見。與拳拳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相比,主觀意愿的思維更為突出;既有反腐倡廉的意愿,可又在自己的為人處世當中,為了入黨、高分或者獎學金等自身利益,請客送禮。
(五)從社會認同來看,他們既有對祖國、父母和社會的感恩之心,又有目前對政治體制的不滿,對社會腐敗的痛恨之情;既有對馬克思主義的朦朧了解,又有對馬克思主義的懷疑;既有對改革開放的認同,又有對涉及自身利益的困惑。
二、推進新時代駐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對策建議
面對以上大學生的諸多表現,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工作方式方法落后,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思想政治工作與大學生實際需求脫節等。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構建“大思政”格局,做到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發展。
(一)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構建新時代駐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機制
協同理念是一種基于整體、系統、協作的價值標準,破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種壁壘,形成和諧共處的師生關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體效應的理念,是一種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只有師生之間形成合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協同育人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一手抓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一手抓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著眼學生,又關照教師,堅持師生并重,協同發展。
(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融入網絡新媒體,凝聚正能量、唱響“好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當前,互聯網突破了課堂、學校和知識的傳統邊界,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要求我們必須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聯網上線”,不斷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三)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做新、做活,推動駐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以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1.做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以生為本,加強頂層設計。
一是加強內涵建設,完成制度修訂工作。做到學生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強化思想意識培養,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生為本,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全員學習,把學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結合起來、同促進服務社會能力結合起來、同弘揚文化傳承結合起來、同提高創新精神結合起來、同加強“黨建帶團建”結合起來,使學習貫徹落實活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以生為本,關愛特殊群體學生成長。完善學生資助管理基礎工作建設,做好獎、助、貸、補、減等常規工作,形成了以國家資助為主體,包括助學獎學金、勤工助學基金、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在內的助學體系,做到精準幫扶。
2.做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與時俱進,傳承文化自信。
一是新技術提升思政工作傳遞力。學生管理工作依托九大新媒體矩陣,創造性開展學生思想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的模式。采取個性化、互動式的服務方式,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產品,定向推送并精準服務學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傳遞力,提高青年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二是新內容彰顯文化育人親和力。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課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其“寓教于樂、育教于文化傳承”接地氣、順應時代、富有青春氣息而備受大學生喜愛。
3.做活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靈活多樣。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我們的服務對象是生龍活虎、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的年輕人,必須根據工作對象特點和實際去做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強化言傳身教和實踐育人,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開展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精神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圍繞技高品端的人才培養目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文化育人體系建設工作、加大實踐育人力度,做實精準資助、黨建促團建、學工隊伍建設等工作,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采取個性化、互動式的服務方式,拓展思路,創新內容,不斷開創駐沈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常春紅,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全景式”教學探究,2012(4)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14)[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3]馮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論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