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如何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領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可以從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創業能力;規范創業教育教師任職資格,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創業教育評價,提升創業教育地位;落實自主創業相關政策,優化創業環境;支持中小企業,搭建創業平臺;加強創業基地建設,增強教育服務功能等方面積極采取措施。
關鍵詞:新常態;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
近年來,自主創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重要形式,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要求“引導和鼓勵高校統籌資源,抓緊落實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機構、人員、場地、經費等”。2018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著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運用“互聯網+”發展新就業形態”。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他們精力充沛,視野開放,富于想象,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發揮人才資源優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措施。當前,由于用人單位普遍追求高學歷,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因此,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如何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領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尤其得我們認真思考。
一、把握新常態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新要求
(一)新常態要求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創業。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將由重速度向重質量轉變,國家發展也將由注重經濟向注重民生方面轉變。近年來,全國畢業生人數一直處于高位狀態,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官方數據顯示,從 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間,畢業生人數增長了651萬。其中,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795萬人,比2016年多出30萬。
解決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地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的政治意義。
(二)新常態要求更加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新常態具有四個特征:一是中高速增長;二是結構優化;三是動力轉換;四是挑戰增多。在我國經濟中高速發展時期,必須加快轉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大學生是最具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各級政府將把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作為打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進一步落實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及金融支持,強化高新技術企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三)新常態要求更加提升創業教育質量。
新常態下,要更加注重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不斷提高職業教育人才供給質量,更好地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要多形式開展創業教育,充分發揮區域內高等院校的優勢,將創業教育納入學生就業教育課程體系。要組織各類創業設計大競賽,發掘創業金點子,激發學生創業熱情。要加強創業培訓引導,針對創業前、中、后不同需求,開展針對性創業培訓。要積極發揮大學生創業園的引領作用,加強實訓基地指導管理,提高創業見習后的成功率。
二、認清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的形勢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56萬,2017年達795萬,2018年達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自主創業成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的無奈之舉。然而,大學生自主創業情況不容樂觀。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屆全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達1.5%,其中,本科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0.9%,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2%,創業成功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30%的比例。大學生創業參與比例低,創業成功率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就業觀念落后,自主創業熱情不高。
受我國傳統文化影響,絕大多數人的就業觀念具有“重穩定,輕發展”的特點,不愿承擔創業風險,向往工作穩定、福利高待遇好的單位。盡管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多數大學生仍然把考研、考公務員、進國企和外資企業作為就業的“最高理想”。很多有專業人才需求的民企,成為很多學生心中“最不理想的去處”。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更是微乎其微。
(二)缺少社會歷煉,創業者能力不足。
創業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精神、一種技能。大學生自主創業首先要有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質。二是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三是要充分了解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法律法規。這對剛剛走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來說,自主創業實屬容易。
(三)政策配套沒有到位,創業環境不優。
地方的政策環境、創業氛圍、支持力度、平臺建設,直接關系著大學生的創業意愿。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體制機制,有利小微企業成長的指導政策,都直接關系著創業者的成敗。雖然,國家越來越多的優厚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我國現在的創業環境還不是很優,特別是政府職能還未完全轉變。
(四)低端市場創業,發展前景堪憂。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和外企錄用學歷門檻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相對本科生處于劣勢地位,因而選擇民企就業和自主創業明顯多于本科生。二是大學生創業入園學歷門檻高,由于大學生創業園的“科技”定位,拔高了入園門檻,入園多是本科生、研究生、留學人員,高職院校畢業生入園創業難。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選擇的項目普遍規模小、成本低、技術含量不高,所從事的工作多是一些專業不對口的服務行業,阻礙了自身優勢的發揮,不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三、正視高職院校自主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實施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創業教育課程開設不規范。
近年來,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和引入創業實踐學分,但仍有部分院校實施不到位。一是沒有列入教學計劃,停留在第二課堂活動層面;二是課時數不足,只作為選修課;三是沒有教與學的考核評價,實施創業教育的廣度、深度、力度不夠。
(二)對創業教育教師的要求不統一,隊伍建設良莠不齊。
從整體上看,高校創業教育師資少、專業化程度不高、師資類型單一,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尚不能完全滿足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需要。目前在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職業院校中,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一般為兩類,另一類是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一類是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師,比較缺乏企業工作經歷與創業實踐經歷,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單一,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無法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三)對實施創業教育物質環境不優,教育服務功能有待提升。
創業人才成長需要的良好的文化環境,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苦于本身經濟基礎、辦學環境等方面的不足,僅利用校內實訓基地,仿真模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訓和創業教育。但這些措施,不能提供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和實踐。
四、謀劃促進職業院校學生自主創業的新舉措
(一)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意識和提高創業能力。
2010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貫徹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首先必須將創業教育作為大學生必修課程,進課表、進課堂,并將創業實踐學分列入大學生畢業考核成績。第二,大力開展互聯網創業的技能教育培訓,大學生是互聯網創業浪潮中人數最多的群體,他們有激情,但無經驗,創業成功率很低。要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加強互聯網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為大學生互聯網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培訓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三,要廣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大學生營銷模擬大賽、創業模擬大賽、大學生創業與創新論壇和建立開放式創新創業實驗室等,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業意識,樹立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
(二)規范創業教育教師任職資格,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建立創業教育教師任職資格標準,從源頭把好創業教育入口關。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必須是綜合素質高、教學能力強、企業經驗豐富的人員。二是認真落實骨干教師國培、省培和企業實踐計劃,支持教師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不斷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三是要指導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案例研究,不斷提高專業教育、就業指導課程教育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四是從社會各界中聘請企業家、成功人士、能工巧匠和優秀畢業生作為兼職教師,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資源庫”。
(三)加強創業教育評價,提升創業教育地位。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要求:“建立質量檢測跟蹤體系。”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創業實踐活動開展、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自主創業情況等進行跟蹤考核,并作為評價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要加強對校內創業教育教學的督導檢查,及時跟蹤反饋在校和離校學生創業信息,把創業成功率和創業質量作為評價創業教育專任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四)落實資金扶持政策,優化創業環境。
據2015年1月29日《科教新報》稱:高校畢業生在長沙創業將有專項資金扶持,其中,從事個體經營的畢業生,單個項目扶持額度3萬元;2名以上畢業生組團創業,申請項目扶持額度控制在20萬元,專項資金采用無償資助的方式進行。“有技術,無資金”是大學生創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實施辦法,切實落實國家資金扶持政策。
(五)支持中小企業,搭建創業平臺。
據新華網杭州稱:早在2010年浙江省政府就規定“各地要積極為中小企業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幫助提高創業能力。鼓勵高校開設課程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專業培訓。要積極組織各類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對為中小企業提供培訓服務業績突出的高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可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以我院設計類專業為例,畢業生創業初期90%以上都是從小微的裝飾設計室(公司)、廣告設計公司等開始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是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六)加強創業基地建設,增強教育服務功能。
大學生創業基地是創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實踐的平臺。首先,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結合與工業園區建設,建好區域性大學生創業園,為各類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工商注冊、創業資助、稅務咨詢、項目開發、市場開拓、風險評估、商務融資、培訓輔導等一站式配套服務,使大學生創業園成為既是科技高端弄潮兒的聚集地,同時又是高端藍領艱苦奮斗的創業苗圃。第二,將校內實訓基地和工作室建設成全真的實體,對內開展教學、實訓、科研,對外開展生產經營服務,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學生按照國家工商稅務管理有關規定進行注冊登記,創辦的實體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第三,積極推進“名師+創客工作室”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我院為例,可依托建筑設計事務所、城市規劃設計院、教師設計工作室等工作實體,在 “專業+工作室+師生員工”的專業建設模式的基礎上,依據自愿和互利原則,學院與專業教師簽訂實習與就業合作協議,學生與專業教師簽訂學徒合同,學生分期分批到這些“工作室”進行輪崗式頂崗實習,通過開展產品設計、技術咨詢服務,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 [Z].教育部官網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2010-05-13
[2]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EB/OL]. http://news.youth.cn/sz/201803/ t20180305_11470698.htm.2018-03-05
[3]萬由祥,方楚勤.創業型高職院校創業動因案例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7)
[4]王寧.淺談如何促進當代大學生創業[J].學理論,2013,(02)
[5]周少余,姚伶.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對策[EB/OL].http://www.docin.com/p-1715529462.html.2016-08-23
作者簡介:蘇達(1988—),男,湖南湘潭,教師,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