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東星
摘要: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這就啟發我們,語文教學不要單純為讀而讀,為寫而寫,而要邊讀邊寫,讀寫相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寓寫于教;課堂教學;貫穿
常常聽到有些學生抱怨作文不好寫、沒得寫,說什么“古文、作文、周樹人”,也就是說,語文學習有三個令學生頭痛的難點,即文言文、寫作和魯迅的文章,寫作就是三個難點之中的一個。也常常看到老師們為學生作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卻收效甚微。針對這一問題,我想說一說我的幾點看法。
現在很多語文教師熱衷于閱讀教學,卻很少上作文課,作文教學被邊緣化了;作文課教師從審題講到中心,從內容講到語言,講得口干舌躁,學生則聽得一頭霧水,寫作時步驟繁多,選材、提綱、草稿、評議、修改,抄寫,教師批改后還得再改,再抄,學生學習不投入,寫作無激情,為作文而作文,全然沒了興趣。這樣怎能達到課標要求的目標?
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作文教學,除了專門的作文課,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周記、讀書隨筆等習慣,更應把“寫” 貫穿每一堂語文課: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百字左右,每堂語文課都有練筆的機會。這樣循序漸進,反復訓練,逐漸讓“寫”成為一種習慣,學生就能避免遠作文、厭作文、怕作文,就能達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境界。
關于寫什么,怎樣寫,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悟,鼓勵啟發學生寫出感悟感想。課文里有些語句含義豐富深刻,有些語句用詞精準恰切,有些語句修辭妙肖傳神。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寫出自己的理解,防止會說不會寫。還可以寫感想,可以是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可以是對主題的感悟等。這些素材課本里比比皆是,似乎可以“信手拈來”,教師可以相機取用之。
仿,鼓勵啟發學生仿寫課文句段。課文中有很多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精彩語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揣摩,模仿造句,以期將來自己作文時辭格運用噴涌自然,增強文采。還可以仿寫語言、選材、結構、句式等方面頗具特點的篇章。
改,鼓勵啟發學生變換方式改寫課文句段篇章。可以變換敘述人稱,讓學生改寫課文。還可以變換敘述方式,如把古詩、文言文等改寫成現代白話文。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可以要求學生將這些古詩、文言文改寫成現代白話文。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長久不忘。
續,鼓勵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課文。對一些有意義的童話、寓言,比如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等課文進行拓展想象,寫出更豐富多彩的結尾,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補,鼓勵啟發學生補寫課文中寫得含蓄、簡練、意猶未盡之處。課文中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或意猶未盡,給閱讀者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間。教學這樣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把含蓄的地方進行填充和擴展,把簡練的地方補寫完整,把文中未盡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與延伸。這樣就會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縮,鼓勵啟發學生縮寫較長的課文。初中語文課本里有些課文較長,學生把握起來比較困難。這時,在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感知的基礎上,將課文進行縮寫。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故事的梗概。
幾點注意事項:
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寓寫于教,每節語文課都要寫,但絕不可一拍袋,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充滿隨意性,而是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學生達到什么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特點,選擇、開發最有意義、最具價值的“點”。如此堅持,由點到面,積少成多,反復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結出累累碩果。
二、要有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積極主動,樂于探究,才能有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一定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并把興趣轉化為持久的熱情和動力,讓他們感到易于下手而似乎又有點挑戰,既要達到練筆要求,又使之舔嘗到成功的樂趣。
三、要適度。一堂語文課才45分鐘,既要指導閱讀,又要進行寫作訓練,一定要精心設計,分配好時間。我認為,幾分鐘到十幾分鐘足矣。另外,字數也不宜過多,幾十字百八十字即可,最少幾十字,上不封頂,要照顧個體差異,因人而異要。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
四、要精當。每篇語文課文,我們都會找出很多可以用來寫作的東西。是不是都要拿來訓練呢?顯然,沒必要也沒時間。所以,教師要有所選擇,善于取舍,精挑細選,選擇那些最迫切需要培養訓練的方面去寫,把寫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方方面面的能力。
五、要激勵。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以激勵的教育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驅力,從而把教師的教育教學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便會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自覺的發展。在寫作中,教師必須拿起激勵武器,讓學生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樹立起再創佳績的信念,促使學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六、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快樂。這就是說,教學不應該使教師感到煩惱,不應該使學生感到厭惡,它應該使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獲得最大的快樂——研究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它要求讓學生感受成功快樂,同時教師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它是學生和教師參與教學活動的內在動力系統。學生成功快樂的心境,是寫作活動得以實施的軟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體念成功的快樂。在寫作中,教師嶄新的角色定位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教師組織教學,是與學生共度美好的生命歷程,得到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同快樂、共成功、齊發展。
當然,寓寫于教,寫什么,怎樣寫,內容和方法絕不只這些,這只是我的一隅之見,大家肯定還有更多更好的辦法。最后,我希望大家踐行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把寫貫穿每一堂語文課,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