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便是教育行業的創新,我國的外交政策的變化也導致了我國教育行業對于世界先進理念的吸收程度。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的變化更是經歷了“質”的變化,而這些都是由于外在的社會環境的變化。總的來說,從當代來看,小學語文教育總共經過了四個階段,而這每一個階段都是帶有鮮明的階段的色彩的,是區別于其他階段的。本文從四個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后練習的編排詳細的闡述了小學語文教育的走向。
關鍵詞:課后練習;當代;小學語文教育;走向
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們每一個進行溝通最為基本的橋梁,同時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工具,所以處于基礎階段的小學教育的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而特別是語文教育更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不僅僅是一些專業的語文知識,表達技巧,還有便是一種道德的培養,并且這種道德的培養是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說,每一個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都是帶有著當時的社會期望的。
一、第一個階段:“質”的飛躍
第一個階段基本上可以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三年,這期間小學語文教育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學教材課后的練習從無到有。當時新中國剛剛建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教育行業也是如此,可謂是從零開始,而此時蘇聯以“老大哥”的身份援助中國,中國此時大量的吸收蘇聯的教育思想,引進蘇聯的教育體系以及教育模式,這也為小學語文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小學語文教育課后的練習的出現。此時的語文教育剛剛起步,并且此時的國際環境處于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對壘時期。所以說,此時的小學語文的編排上會更加注重政治色彩,也就是特別注意學生政治層面的教育。
二、第二個階段:基本素質的培養
第二個階段基本上是從1963年到1978年,在這一個階段我國經歷了動蕩的文革十年,對于我國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但是,總的來說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還是有進步的。而在這一個階段來會所,比較明顯的特點便是比較強調基礎的練習,此時國家也正在開展掃盲工作,所以相對的來說,會更加的注重基礎的訓練。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小學教育的教材已經形成的一定的規范性。也就是說這一個階段的小學語文的課后習題會更加注重語文的基礎知識以及語文相關的能力的培養。比方說此時的作業經常會出現“解釋下面帶點的字詞”,“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更多的是學生語文方面的相關的能力,而并不是說政治思想方面的。此時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對于學生政治思想的放松(或者是階級矛盾的轉化),更加注重的是學生本人的語文素養。
三、第三個階段:訓練的強化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從1978年到2000年,文革十年結束,此時的各行各業逐漸恢復了正常,此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此時的小學的語文教學也是感受到了的,更加重注學生工具性以及思想性的綜合培養。而工具性的直接體現在課后的作業上,便是課后習題量的增加,讓語文的作用落到了實處,是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說話讀寫的能力。比如,先是根據從課文回答問題,建立在對于課文的整體把握之上的,接下來便是找出相應的句子,側重的便是學生一種細節的理解,接下來便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字詞,而最后才是一種情感上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此時的課后習題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注重的難易程度的編排以及一些基礎性的教育。
四、第四個階段:綜合素質的培養
最后一個階段便是從2000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可以說,從2000年開始,我們便開始了對于小學教育模式的反思,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是一種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是一種語文的情感體驗。當然了,這種高質量要求的提出也是歸功于以前基礎的教育,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素質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也促進了教育的改革。所以此時的課后習題更加重注便是學生一種主觀的體驗以及感覺。比如,“讀完課文,你印象最深的場景是什么?為什么?”這一類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更加重注了學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種以一種標準答案的形式進行作業的,而是更加注重學生自身對于文章整體的一個感悟,雖然較為靈活,但是整個又在老師的把握之中,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體驗語文的美感。
五、總結
總而言之,雖然每一個階段都帶有當時鮮明的社會的特點。但是總的來說,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程度的逐漸提高,各行各業的開放程度也隨著提高,當然了,這其中也包括了教育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便是教育行業的創新,我國的外交政策的變化也導致了我國教育行業對于世界先進理念的吸收程度。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的變化更是經歷了“質”的變化,而這些都是由于外在的社會環境的變化。語文教育更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不僅僅是一些專業的語文知識,表達技巧,還有便是一種道德的培養,并且這種道德的培養是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擬的。所以說,每一個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都是帶有著當時的社會期望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學教育思想涌入了中國,中國的小學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地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充分尊重他們的主人翁地位,更加追求個性的解放,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