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亞敏
摘要:目前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仍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符合教學改革的精神和實際,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探究式教學
一、探究式教學法的概念
探究式教學法又被稱為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課程學習時,任課教師只是給學生設定一些相關的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方式去進行獨立的探究,進而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課程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探究式教學方法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講授教學的方式,以激發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為主要任務,以問題和案例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備課時著重對與知識點高度相關的案例進行研究,學生在學習時著重對探尋知識點的方式進行學習。物理課程知識的內容豐富,并且相關概念原理都可以通過嚴密的推理或者是實驗來獲得,因此,探究式教學法非常適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學。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探究式教學法的原理,根據課程知識的進度為學生合理地設置案例或者是相關實驗課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逐步探究物理知識,教師只需要正確地指導以及對于學生學習進行完整的總結,就能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教學效果并培養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
教師在授課中摒棄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采取活潑、生動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而不是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采用提高音量、扔粉筆等方式被動的提醒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這種主動的學習方式和被動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時,態度是積極的,帶有濃厚的學習欲望,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會通過自己的理解融會貫通最后變成自己的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而被動的參與課堂中時,學生思想是被動的,對于老師的授課內容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出現“左耳聽,右耳冒”的狀況,學生對知識掌握不牢,在運用上會出現困難。所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并對其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探究式教學法提倡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的為學生設置問題,然后由學生通過討論、查閱資料等方法自行解決。這樣避免了教師單向灌輸,使學生失去思考時間,最后形成懶惰的思維模式,從而遏制了學生們的創造力。同時提倡學生對課本和老師提出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出一批具有想象力、創造力、實踐能力等綜合型人才。
三、初中物理探究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物理課程標準關于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是按探究的一般過程來設計的,實際進行探究活動時,不一定要按照這七個要素的排列順序進行,可以交叉進行,也可以將后面的要素提到前面進行,教師應根據探究的要求靈活掌握。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探究到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例如,學生開始接觸物理時,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探究的環節可以由其中的某幾個,甚至是某一個環節,隨著學生物理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發展,再逐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較為完整的探究活動。探究過程中應注意學科的滲透和融合,探究的問題可能涉及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物理教師應鼓勵和提倡學生應用他們在其他學科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進行猜想和假設、分析與論證、討論和交流。探究式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但運用不好就可能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探究教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兩者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從我國目前的現實出發應大力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
四、探究式教學的組織和實施
(一)營造有利于探究的課堂環境。
首先,要改變學生在課堂上跟著教師思路走的習慣,在課堂上營造師生之間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探索學習的欲望和潛能,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其次,要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獨立作戰的習慣,采取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在獨立學習、獨立探究的基礎上,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鼓勵學生聽取他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在與他人的相互質疑、相互印證、相互補充中清晰完善自己的觀點,克服獨立學習探究過程中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再次,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也要積極主動參與,通過與各個討論小組的交流,引導學生用科學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觀點和結論,聆聽學生探究過程中的思路和想法,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糾正錯誤,讓學生的課堂探究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二)在物理實驗中深入探究。
實驗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面,也是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途徑。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探究性實驗,教師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演示或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分析實驗數據,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例如,在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物理概念以及歐姆定律的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采取控制變量法對電流的大小進行控制,從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進而讓學生在實驗數據的分析中掌握歐姆定律。又如,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時,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對電磁鐵的構成要素(電流大小、線圈匝數)進行分析,在控制線圈匝數不變的情況下,看電流的大小與磁場的關系;在電流不變的情況下,看線圈匝數與磁場大小的關系,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從而得出電磁鐵與線圈匝數、電流強度之間存在的正比例關系。
探究式教學法與初中物理教學的結合可以適應初中物理探究性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知識,鞏固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知識點的詳細研究合理設定主題案例,并設置合理的問題指引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創新作業的方式,以探究式的作業內容豐富整個物理作業形式,以創新的模式強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