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美術教育是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的教育。在中小學階段,藝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小畫家為目的的,而是通過藝術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審美情趣、認知能力、意志品質等。
在我國農村,由于經濟和文化環境等原因,中小學教育面臨硬件設施不足和師資匱乏等多方面的問題,而美術課作為副課更受到施教者和學習者的忽視。從教幾年來,在鄉村學校從事基礎教育,親身體驗到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的現狀,心里多了一份憂慮,更多了一份責任。
一、農村美術教育現狀
(一)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的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與城市相比較為艱苦,很多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農村任教,城市教師更不愿被調入農村,導致師資隊伍薄弱,業務素質低。尤其沒有配備相應的美術教師,大多偏遠的農村學校沒有專業美術教師和良好的教育條件,大多數任教美術的老師都是非專業的,缺乏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再加上農村教育環境制約,課堂教學很難施展,把許多有藝術天分的兒童擋在了門外。
(二)教育觀念落后
在我所任教的學校,孩子從入學開始就將“美術課”與“畫畫課”之間畫上了等號。在家長眼里,美術課也就是涂涂畫畫的課。學生腦海里對美術的認識與了解僅僅是畫畫,對其他的方面則是一片空白。同時,農村學生家長紛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數量日益增加,導致家庭教育缺位現象嚴重,把本因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師負擔,阻礙了農村美術教育向前發展的步伐。
(三)課程不受重視
美術課是我國中小學一門基礎文化課,但農村學校學生卻很少甚至從未接受過真正的美術教育,也很少感受到美的熏陶,對美術的認知和領悟有限。有的學校甚至無教材、無作業、無考核;有的學校美術課由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兼任,上課時在黑板上貼一張簡筆畫,讓學生照著畫,完成教學任務。又或者專業的美術老師安排擔任了語文或數學等主課,導致其絕大部分精力花在主課教學上,美術課反而心有余力不足。
二、個人的幾點做法
我在鄉村人教的幾年,一直擔任著語文、或英語的教學,同時兼任自己班上的美術課。雖然孩子對美術的認識匱乏,但是對美術課確實很渴望的。我嘗試了以下幾點:
(一)開設簡單的手工課
農村孩子生活環境簡單,教學條件有限,缺乏簡單的媒材工具,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遺憾。我會讓孩子收集廢紙、圖畫、甚至是樹葉,當做彩紙,將其撕碎再重新整合、拼貼,制成一幅幅拼貼畫,做到“廢物利用”。讓學生明白,美術不僅僅是“畫畫”也是拼貼、是手工、是創作、還是游戲。借此擴大學生的認知面。
(二)開設欣賞課
隨著近幾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推進與落實,農村學校也配足配齊了多媒體設備和功能教室。如今,我可以在教室利用投影,給學生上欣賞課,讓他們直觀的了解各種繪畫,辨別素描、水粉、水彩、國畫、油畫等繪畫種類;也可以給其放映影片,觀看動畫。讓孩子們漸漸明白,生活處處是藝術,藝術源于生活。
三、對農村美術教育的思考
農村美術教學工作,是開展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建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從全面的觀點去考核和衡量,也需要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重視。不求美術課和其他主課同等對待,只希望不要把美術課“拒之千里之外”。加快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青年教師培訓,課程安排充分抓住每位老師的特長使“物盡其才”。
總之,要改變偏遠農村美術教育現狀,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大投入,加大教育體制改革與創新,更需要各界的重視。農村美術教學,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