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田素文先生的課之前,我一直對《論語》這本書有著很深的誤解,雖然很多史料中給予孔子很高的評價。或許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吧,我認為《論語》這本貫穿于中國封建史的巨著是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吃人的封建禮教,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的闡述,所以后來在我讀歷史的過程中,跳過了幾乎關于孔夫子以及從宋朝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的所有歷史。我在聽完先生的課之后,徹底改變了我對《論語》的看法。《史記》評價孔子: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我認為,在程朱理學之后,儒家學派對“女子”以及“忠孝”的理解劍走偏鋒,而封建統治者贊賞這種理解,并將這種思想強加于百姓,從而達到控制百姓的目的。這些思想已經超越了孔子思想的本意,孔子的本意并沒有采取極端思想束縛人們的正確方向。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曾令我十分不解,在孔子之前的歷史中,雖有妹喜、妲己等禍國妖姬,但也有女媧造人、嫘祖養蠶、婦好征戰等巾幗英雄。田老師在課堂上提供了對這句話的另一種解釋,“女子”意為“汝子”,并不是指對女子的指責,相反,孔子還對女子表示了充分地尊重,孔子會欣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性,會抒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戀愛,會描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婚姻。其次,孔子一直在宣揚“仁”的思想,孔子對“仁”的理解是廣泛的,并不會隨著性別的改變而改變,對女性的歧視會與“仁”的思想相悖。最后,我認為在孔子所處的時代中,女子的地位依舊是很高的。在那個戰亂年代,女子不僅承擔著生育以及家庭的責任,還會對軍隊的供給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王室中,女子的頭腦可以決定一國的興衰,例如,春秋時期的楚國史書中,有著這樣的一句話:“楚之霸,樊姬之力也。”樊姬兩次干政,并在楚莊王在位時期推舉孫叔敖為相,推動了楚國的繁榮昌盛。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在那個時代中并不會存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束縛女性的思想。同樣,孔子到衛國的時候拜訪了南子,我認為這是孔子在向一國統治者宣傳思想的過程,證明了孔子并沒有對南子有世俗之人的看法,反而對其非常尊重。
古人推崇“愚忠愚孝”,認為這正是儒家推崇的,我也曾經認為是孔子提出的。但老師給了我們幾個例子,說明孔子并沒有“愚忠愚孝”。
一、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又敬不違,勞而不愿。”孔子認為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采納,應采取溫和方式對父母進行諫言。同樣,《弟子規》有言曰:“親再過,諫使更”,不包庇,反復勸諫,以達到既表達了孝心又不違反道德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孔子又提出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為喜,一則為懼”的思想,田先生認為,這就是孔子認為的孝道,在道德的至高點上,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尤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李密也曾作《陳情表》來體現自己對祖母的敬愛之情。“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父母應是自己的榜樣,這樣才會產生“敬意”,不舍父母離去,才會驅使自己向父母學習,產生“喜”和“懼”的兩種感情。在我看來,“敬”是孝的一種,而“敬”的底線就是道德。
二、孔子反對“愚忠”。
孔子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忠君”方式:微子去之,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他用這三件事有力地支撐了“邦有道則可知,邦無道則愚”的觀點。田先生認為孔子的忠君有前提的,例如,定公問:“君使臣,臣使君,如何之?”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就說明“君臣大義,沒有諂媚,只講大義,工作當中,君臣之間,各以其禮,各盡其心,人格平等”,是孔子的君臣觀,況,孔子顛沛流離約十四年,做過魯國的小吏、侍奉過齊國的國君,到達過衛、宋、鄭、陳等國。這樣的孔子并不支持官員的“愚忠”思想。孟子更是將孔子的君臣關系發揚光大,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臣子向君王諫言,應陳明厲害,做到“勿欺”,這是臣子的“道義”;如若君王昏庸,臣子擇善者從之,保存個人的性命與智慧,這也是臣子的“道義”。
孔子更是尖銳地指出“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夫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孔子的孝道與忠義都是辯證的,人的情感應以“道義”為基礎,觸犯底線的事情,應用法律來解決。同時,孔子在他的諫言方式上,他認為需要一定的人性化,讓受諫言的人能從心底樂意改正。
田先生維護《論語》中精華思想,批判了文革時期對《論語》思想的輕視,表示了對《論語》地位的重視,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田先生還鼓勵我們節約時間,在青年時期充實自己,支持孟子所認為的“窮則獨山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他贊賞了孔子的“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認為這是人生最好的課程表。
作者簡介:宋明心 ,1997年12月,女,漢族,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南夼村,學生,本科,研究方向是文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