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要:本文論述了糖化酶菌的多型性、分子結構、糖化酶基因工程以及酶的性質(zhì)和對糖化酶研究的未來趨勢。
關鍵詞:糖化酶;多型性;分子結構;結構基因
糖化酶是一種習慣上的名稱,學名為α-1,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 glucohydrolace)。常用名為葡萄糖淀粉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縮寫為GA,是一系列微生物分泌的,具有外切酶活性的胞外酶,從淀粉的非還原性未端依次水解α-1,4糖苷鍵,切下一個葡萄糖單元,并像β-淀粉酶一樣。使水解下來的葡萄糖發(fā)生構型變化,形成β-D-葡萄糖。對于支鏈淀粉,當水解到分支點時,一般先將α-D-1,6糖苷鍵斷開,然后繼續(xù)水解,所以能將支鏈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糖化酶也能微弱水解α-D-1,3糖苷鍵,但水解α-D-1.4糖苷鍵的速度最快。
一、糖化酶多型性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對于糖化酶的研究發(fā)展極快。主要集中于糖化酶的菌株的分離及其純化工作,長期研究證明,糖化酶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很廣,在工業(yè)中應用的糖化酶主要從黑曲酶,米曲霉,根酶等絲狀真菌和酵母中獲得。同時也存在于人的唾液,動物的胰腺及細菌中,已報道的產(chǎn)糖化酶的真菌微生物有23個屬35個種,細菌有3屬3種。
真菌產(chǎn)糖化酶組分是常見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對紅曲酶Ass.3491的糖化酶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糖化酶具有多型性,將其中的2個主要的分子型酶E3和E4進行比較,其氨基酸組成相似,差別最大的是絲氨酸,兩型酶都是糖蛋白,含糖量稍有差別,E3為70%,E4為90% 。其組成單糖以甘露糖為主,其次是半乳糖。還有痕量的木糖和葡萄糖。One等利用固相Acar-bose柱從市售糖化酶CA.nigre中分離出六種活性組分,每種活性組分均可從可溶性淀粉中釋放出單一的β-D-葡萄糖終產(chǎn)物,這六種組分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沉降系數(shù).化學組分.等電點.酶的動力學及其他的性質(zhì)上的差異。但從Moncicus.sp.No.3403中分離出兩種組分電泳和超離心結果還明確有同質(zhì)性,相對分子質(zhì)量,碳氮含量,最適PH。最低溫度及Km值非常接近。Takahashi認為Rhizopas sp的多型性糖化酶之間的差別是翻譯后修飾的結果,即分子量較小的糖化酶分子。分子量較大的糖化酶被蛋白酶作用后也有影響。有研究者認為:天然的糖化酶在微生物的培養(yǎng)或酶的制備中可能受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作用,而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糖化酶。
二、糖化酶分子結構的研究
糖化酶是一種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的糖蛋白,分子量在60000-1000000間,通常碳水化合物4%,但糖化酵母產(chǎn)生的糖化酶碳水化合物高達80%,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胺和甘露糖,Hyun.HH等報道A.saitoi糖化酶GAM1中糖蛋白含有18%,中性糖和0.77%的葡萄糖胺,其分子量達90000,N端氨基酸都是同一氨基酸-丙氨酸。方善康等對黑曲霉S4分離純化得到糖化酶三個組分,均為酸性糖蛋白,其含糖量分別為11.68%,8.6%,3.6% 糖化酶中糖與蛋白質(zhì)的連接方式有N-和O-兩種。
三、糖化酶基因結構的研究
Boel等首先從黑曲霉的染色體文庫中分離出糖化酶基因,他含有五個內(nèi)含子,而泡盛曲霉中含有四個內(nèi)含子,兩種微生物都分泌糖化酶GA1,GA2,兩種酶都由單一的基因編碼,有相類似的氨基酸未斷氨基酸序列,在一級結構和碳端序列長度上稍有不同。Toshihiko等構建了水解生淀粉的黑根酶基因。包含四個內(nèi)含子序列。該酶由604個氨基酸組成,并包含一個假定的信號肽。L.L.lin等將泡盛曲霉糖化酶基因通過整合轉入酵母的染色體中,獲得了該糖化酶基因,在釀酒酵母的表達。Dohmen等將sc.acidentalis的糖化酶基因通過啟動子置換轉入釀酒酵母的染色體中,獲得了該糖化酶的高效分泌。唐國強等把黑曲霉糖化酶高產(chǎn)菌株T21合成的糖化酶CDNA經(jīng)5端和3端改造,克隆到酵母質(zhì)粒YD18上,轉化釀酒酵母。實驗證明,酵母的可因子啟動子和分泌信號序列能促使黑曲霉糖化酶CDNA在酵母中表達和分泌。
四、糖化酶的應用研究和展望
糖化酶是工業(yè)應用最廣泛的酶類之一,除了利用糖化酶水解淀粉為葡萄糖而用于制糖業(yè)外,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多地開發(fā)糖化酶的新型用途。在釀酒工業(yè)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傳統(tǒng)白酒生產(chǎn)用曲中微生物是依靠自然界帶入的,未經(jīng)篩選,糖化力低、耐酸、耐熱性都很差。糖化酶作用的PH范圍為3.0~5.5,最適作用范圍4.0~4.5,這使的白酒釀造過程中酸度不斷增加,適宜發(fā)酵,使糧釀入酵后發(fā)酵升溫快,幅度大,提高原料出酒率,縮短發(fā)酵周期。降低生產(chǎn)成本。在食用醋生產(chǎn)中,應用TH.AATY和糖化酶,可以解決企業(yè)自制酒母質(zhì)量不穩(wěn)定和生產(chǎn)難等困難,所以糖化酶將被應用于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Svensson.HashimotoH.,Kainnmak.Starchsci.,1985;32
[2] 陳冠軍等.黑曲霉糖化酶的分離純化及性質(zhì)[J]. 微生物學報.1993;1(3)
[3] One K.shigetas.,okas.,agrie Biol chem.1988;52
[4] Takahashi.Uedas.J.Ferment Technology.1683;61
[5] Hyun H H.etal.ApplEvironm Microbioc.1985;49
[6] Hyun H H.etal.j.becteriol.1985;49
[7]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紅曲霉糖化酶研究--糖化酶兩個分子型比較[J].微生物學報.1980;0(3)
[8] BoelE.HjortI.NorrisF.EMBOJ.1984;3
[9] 唐國強等:黑曲霉糖化酶在釀酒酵母中的表達和分泌[J].生物工程學報.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