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本文簡述了蒙醫療術理論的創新、療術器械的改進等兩個問題,作者認為理論創新應從重視;理論入手,將蒙醫學相關論述提高到理論高度的同時,借鑒其他學科理論。器械改進應從材料、形狀、規格等各個環節逐步改進,以此來推進蒙醫療術的發展。
關鍵詞:療術理論創新;器械改進
蒙醫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是祖國醫學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蒙醫療術長期以來以其獨特的效果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發揚廣大蒙醫療術是我們蒙醫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幾年來,蒙醫療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現就阻礙蒙醫療術持續的發展的幾個問題,提出粗淺的看法與廣大同行商榷。
一、蒙醫療術的理論創新和發展
由于理論指導是實踐,其作用不言而喻,沒有理論的指導猶如在茫茫大海中的航船迷失了方向,很難到達大洋的彼岸。由于蒙醫療術理論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蒙醫療術的健康發展,所以蒙醫療術要發展,理論發展問題不容忽視。那么,怎樣發展蒙醫療術的理論呢?我認為從以下著手。
(一)要充分認識創新和發展蒙醫術理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蒙醫術適應癥廣、作用快、療效可靠、副作用小。為此,越來越受廣大患者的青睞。但是,就蒙醫術本身而言,其理論體系專指性、特異性不強。在臨床上以“赫依、希拉、巴達干”和“寒熱”“陰陽”等理論為指導,也就是說從整體上宏觀上指導臨床。有時我們治好了病,但不能很好的用理論去解釋臨床現象,總有些不盡人意的感覺。另外,因其術語深奧,不易看懂,滿足不了患者對蒙醫術的認識和了解的需要。科學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在的患者已經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患者對醫學和醫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在提高自身醫療水平的同時,也必須發展 和創新蒙醫療術理論。
(二)蒙醫學中的相關論述可發展成為蒙醫術理論。
蒙醫學中有些論述對蒙醫療術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以震治震論與腦震蕩;病血論與蒙醫放血療法等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和發展,升華到理論高度。蒙醫震治震論:自古蒙古族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騎馬、摔跤、射箭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騎馬摔跤免不了會造成腦震蕩或其它臟器的震傷,為了治療這些疾病,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震腦術等有效療法,震腦術等療法是怎么治療腦震蕩的呢?蒙醫提出了所謂“以震治震”的觀點,認為腦和臟器震蕩后,腦和臟器的位置或結構可能發生改變,利用再次震蕩的手法,把腦和臟器震回到原位或使結構復原。進而達到治療腦震蕩和臟器的目的,從而很好的解釋了震腦術等療法的作用機理。我們要進一步發展蒙醫“以震治震”的理論,使之成為蒙醫震腦術等療法的重要指導理論。
(三)借鑒其他學科理論來指導蒙醫療術。
我們在發展蒙醫理論的同時,還應時刻注意其他學科理論的新動態,從中吸取對我們蒙醫療術有指導作用的理論如:生物全息律和控制論等理論。所謂生物全息,就是基于“以小窺大”以一斑而窺的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嫁接全息照相的全息概念來說明物體每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為整體比例縮小這一全息現象。張穎清教授于1981年在《自然》雜志發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生物全息律》。這個理論認為,每個生物的每一具體生命功能又是相對獨立的局部(又稱全息元),它包括了整體的全部信息。全息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說是整體的縮影,如人體上肱骨、前臂骨、五塊掌骨和下肢股骨、小腿骨等都是全息元,都是人體的一個縮影。這個理論對我們蒙醫療術指導意義非常之大,筆者認為蒙醫療術的穴位不一定是按經絡排列的,表面上看去似乎沒有規律,如果學習生物全息律,從生物全息律的角度看蒙醫背部20穴,都和臟器是一一對應的關系,背部20穴和臟器的位置關系都符合生物全息律,很多放血穴位也符合生物全息律。應用生物全息律來指導蒙醫療術工作,很可能是蒙醫療術理論的突破,從而進一步驗證蒙醫療術的科學性。
控制論是美國著名科學家諾伯特.維納創立的一門新興科學。它的產生和發展打破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自然科學各學科之間的某些某些不可逾越的界限,找到了把各門分支學科統一起來的新途徑、新的綜合概念和方法。控制論認為一個自動控制系統有“施控系統”和“受控系統”,它們之間必須是閉合回路,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信息聯系。通常把來自受控部分反映輸出的信息稱為反饋信息。控制系統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在控制作用下,它能反抗外界擾動,獨立地改變自己運動,進入各種狀態。
控制論的觀點與蒙醫的三元學說不謀而合,應用控制論不僅進一步解釋蒙醫三元學說中的赫依、希拉、巴達干之間的相互依靠、相互依存關系,控制論也會對蒙醫三元學說注入新的活力。
二、蒙醫療術中的器械的改進和創新
在蒙醫療術中器械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俗話說:“人巧不如工具秒”這也說明醫療活動中器械的重要性,而器械又是判斷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在歷史上,蒙醫療術器械隨著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和發展,在石器時代,應用石質器械,到了青銅器時代應用青銅器制作器械。這說明隨著科技和制造技術的發展,蒙醫療術的器械制造技術也不斷的提高和改進,決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在科學技術和制造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沿用著前人當時條件下制作的器械,總有對不起前人的感覺。至少在質地上應有所改進、過去沒有不銹鋼之類的優質材料,而現在各種新材料、新技術(如納米技術等)不斷涌現,我們可以用這些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更新我們的器械,使之更好的適應目前臨床需要,例如,我們使用的斧式放血器,應用高溫高壓蒸汽消毒,鐵制的刀刃會生銹,用消毒液去消毒,由于消毒液的腐蝕作用而導致放血器報廢,有些器械的確很原始,患者難以接受,因此有必要對蒙醫療術的器械進行改進。我們可以從材料、形狀、規格等各個環節逐步進行改進,使之精益求精,趕上時代的步伐,使其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以上關于是我這幾點關于蒙醫療術發展的不成熟看法,望能在廣大同行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振興蒙醫療術事業盡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