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貝貝
摘要:本文結合高中英語課堂實例提出教師非支持性反饋話語的使用策略,如:部分肯定策略、語用移情策略、詢問策略、歸謬策略、比較策略的使用,并提出教師使用非支持性反饋話語的建議,旨在幫助教師利用相應策略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非支持性反饋話語;策略;學習興趣
一、引言
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知識范圍廣、難度大,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同時他們又處于青春發育末期,身心發育不平衡,極為關注自身形象且自尊心極強,從而導致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怕說錯了被人笑話、丟面兒,從而使得高中英語課堂氣氛沉悶。因此教師如何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促使其積極發言尤為重要。除了從教學設計入手,教師課堂話語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反饋話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但與支持性反饋話語的研究相比,著眼于非支持性反饋話語的研究較少。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常常會犯錯,許多教師不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相應的非支持性反饋話語,造成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或無法高效引導學生迅速糾錯,故而對非支持性反饋話語使用策略的研究具有其實際和指導性意義。
二、非支持性反饋話語使用策略及課堂實例
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錯誤或不完全正確的答案,使用直接否定如“No, youre wrong.”會使犯錯學生承受一定心理壓力,而其他學生則為了避免犯錯而選擇沉默,從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產生“情感過濾”效應,即:消極情緒增加二語習得過程中對語言輸入的過濾作用(Krashen,1985),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根據學生的應答內容和教學情境,選擇部分肯定策略、語用移情策略、詢問策略、歸謬策略、比較策略(黃淑琴,2007)等進行非支持性反饋,以使得否定或異議的話語變得委婉而易于接受,并引導學生對錯誤自行修正。以下結合課堂實例簡要分析(文中所用語料,為筆者實際教學案例或“王玉虹名師工作室”同課異構活動課堂案例)。
1.部分肯定策略。
教師對學生所表達內容或觀點持有否定態度或有異議時,為了降低對學生的心理損害,促使其客觀地看待問題并易于接受不同的觀點,可“先褒后貶”“欲抑先揚”,先給與學生一部分肯定,再提出異議。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部分肯定策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確。教師先對正確的部分給與肯定,再針對錯誤的部分間接指正。如:
T:Are Lancang River and Mekong River the same river?
S:Yes, they are the same river. It is called Mekong River in China and Lancang River in other countries.
T: Yes, they are the same river but what is it called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Please read the paragraph carefully. (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
先用Yes讓學生得到被老師肯定的成就感,然后再引導學生重新思考和糾正答案。相反,直接否定學生并讓其他學生說出答案或老師自己說出答案會讓回答問題的學生備受挫敗感,產生膽怯心理,就會失去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另一種是學生的回答不符合要求或完全不正確,教師先給予某種程度或方面的肯定,然后再重申、強調或簡短解釋自己的問題。如:
T: Why did Elias visit Nelson Mandela?
S: In 1952.
T: It was in 1952 that Elias visited Nelson Mandela. But my question is: “Why did Elias visit Nelson Mandela?” (強調Why并稍作停頓)(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重新提問并放慢語速或者強調問題的關鍵詞以使學生重新思考并糾正其答案。除此之外,有時學生的答案雖然不是正確的,但能夠展現出他的思考和積極性,教師可以肯定他的態度和創新性,然后再更正答案。
2.語用移情策略。
移情指“直觀與情感直接結合從而使知覺表象與情感相融合的過程”其實質是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感情和動機。(李靜,熊永紅,2009)而語用移情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多用于人稱移情,即把祈使句“你”改為“我們”,將教師與學生從對立方轉化為同一方,反映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如:
Wan Jiaqi has studied hard 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將簡單句拓展為狀語從句)
S:Wan Jiaqi has studied hard when she became a student.
T: Pay attention to “has studied”. Lets change another lead word. (Writing: Talk about our Classmates — How to use adverbial clause while writing)
“你來換一個引導詞”“我們來換一個引導詞”這兩種表達相比較,用“你”表現出教師的領導性卻將自己置身于課堂之外;而用 “我們”把教師融入到課堂中,與學生共同思考解決問題,不僅體現了教師參與者的角色,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3.詢問策略。
教師在表達不同看法時,用詢問的語氣,看似不確定,但其實已經表達出了異議?!霸谑褂迷捳Z向受話者發出一定的行為要求時,如果話語中給與受話者的權力越大,話語的委婉的程度就越高。”(白曉明)在教學中,采用征詢策略,表面上把話語權留給了對方,給雙方都留有余地,不僅降低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還可以進一步推動師生對話。如:
T: Why are elephant numbers increasing in Zimbabwe?
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stopped farmers killing elephants.
T: Are you sure? (詢問語句)(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提出疑問并推動學生思考和師生對話。
直到媽媽回來姬霞才開始做作業。(要求翻譯成英語)
S: Ji Xia didnt begin to do her homework until his mother came back.
T: His mother? (詢問語氣)
S: Oh, sorry, her mother. (Writing: Talk about our Classmates — How to use adverbial clause while writing)
重復學生錯誤的表達并使用疑問的語氣使學生思考并糾正錯誤。
4.歸謬策略。
教師從學生的角度或以學生的邏輯出發進行推理,最后推出不符合邏輯的結果。該策略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作進一步思考,且間接、委婉。如:
Para.2 My _________sister and the _______of the journey (要求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S: My stubborn sister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journey
T: Activities? Look at these sentences: When I told her that our journey would begin 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5,000 metres, she seemed to be excited about it. When I told her the air would be hard to breathe and it would be very cold, she said it would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So in your opinion, the high altitude and thic air are activities?
S: Oh, no, no. They are difficulties (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文章原句,推論出一個明顯錯誤的結論:“高海拔和稀薄的空氣都是活動”,并且使用疑問的語氣,使學生發現錯誤并且改正。
5.比較策略。
教師將不同的觀點擺出,讓學生自己對比并做出選擇。該策略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辨別優劣。如:
T: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S1: A student who studies wildlife in Africa
S2: A student who studies animals in Africa and learns from them
T: Which one is better?
Ss: The second one. (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雖然兩個答案比較接近,但通過對比,學生就能輕易判斷哪個更加準確地解釋文章標題并概括文章內容。
我們都知道,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和語境,教師所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但一些基本策略相對較為穩定。
三、教師非支持性反饋話語建議
綜合以上策略以及課堂實例,筆者對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非支持性反饋話語提出以下建議:
1.切勿急躁,啟發引導。
很多教師遇到學生說錯或者結結巴巴說不出來或說不完整的時候都會著急,直接打斷該學生讓其他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兩個學生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造成第一個學生自尊心受挫?;蛘哂械睦蠋煾纱嘀苯幼约赫f出答案,這樣便不能達到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的效果,雖然有活動有討論,但其實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果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實質上還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不存在師生互動,有了新形式卻走了老路子。所以,教師千萬不要急躁,學生自己思考并且講解出來的東西比教師告訴學生的東西記憶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
2.感同身受,因材施問。
一些教師在非支持性反饋話語的使用上不夠嚴謹,不能從學生的心理和處境出發,對學生的評價傷害到學生的感情和自尊卻不自知。因此無論使用什么策略,都要與學生感同身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認為這樣的評價話語能不能使學生接受,會不會傷害到他。比如在寧夏,班里或多或少有回族的學生,一切與豬相關的話題都避免提問回族學生。而每個班也都存在單親或者獨親的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相當了解,避免與這樣的學生談論敏感的話題。有的學生自尊心極強,對于這類學生的非支持性評價話語要格外慎重,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直接地說“No, you are wrong.”如果教師不能做到這些工作,即使你認為很平常的一個問題或者評價話語,都會使學生備受傷害。
3.注意措辭,不斷提高。
以上說到的這些策略其實都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語言來否定學生的答案。但策略和實例并不能概括所有的情況,教師應該結合理論與實踐,多閱讀相關書籍和案例,課后多思考,逐漸鍛煉和提高自己,用最恰當的措辭對學生進行非支持性評價。這樣,不僅成為學生喜歡的和藹可親的教師,還能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
四、結語
高中英語課堂中學生的不積極參與成因較為復雜,每位教師都應該致力于改變沉默課堂的實踐與研究。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不斷學習和實踐課堂的理論與方法,積極打造充滿活力與和諧的課堂。使用非支持性反饋話語時要尤為慎重,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尊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面考慮,認真備課,尤其是備學生;課堂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與情感;課后深入反思,積極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使以后的教學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London: Longman. 1985.
[2]白曉明. 調節性言語行為與委婉的語用效果[J]. 修辭學習,2003(6).
[3]黃淑琴. 教師非支持性反饋話語的表達策略[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李靜,熊永紅. 語用移情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9(6).
[5]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