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摘要:本文首先對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發展現狀進行了簡要概述,并探討了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必要性,最后總結了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提高措施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現代醫學檢驗水平有所提升,對于提升醫院整體的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具有促進作用。然而,從整體上來看,現階段我國的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人才緊缺、檢驗程序不規范等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進行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措施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一、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發展現狀
(一)人才緊缺
從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工作整體上來看,該領域的專業人才還呈現出緊缺的狀態[1]。我國地域遼闊,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部分偏遠地區的醫院在運行過程中,嚴重缺乏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人員,無法針對病情偏重的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檢驗與治療;與此同時,包含廣東、上海、北京在內的部分發達城市醫院在運行中,盡管醫務人員先對較多,但是醫院從節約運營成本的角度來看,也無法收納過多的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人才,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不利于我國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創新研究與發展。
(二)檢驗程序不規范
在實際進行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工作的過程中,要想構建有效性較強的檢驗結果,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檢驗技術以及手段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此基礎上具有流程化、規范化的落實各項檢驗程序。然而,各大醫院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使用不規范、不完善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工作的現象,這就導致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工作開展中經常發生檢驗手法不規范、檢驗時間過長、污染標本質量、導致標本功能喪失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會嚴重制約我國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發展,甚至制約后期臨床工作的發展[2]。在此基礎上,部分工作人員在實際展開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工作的過程中,存在形式化現象。
二、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必要性
基礎性、復雜性較強是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主要特點,通常情況下,包含微生物學、檢驗、免疫檢驗、臨床免疫學、臨床化學以及臨床血液學檢驗等相關內容,能夠為后期臨床醫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與保障,通過有效的臨床醫學基礎檢驗,能夠更加有效的保證監測療效與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其中包括測定血藥濃度和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試驗等;同時還能夠為有效調節治療劑量、更改疾病治療方案提供保障。在實際展開治療的過程中,容易損害患者的造血功能、腎臟或肝臟,導致患者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多數情況下,需要科學的應用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才能夠及時發現相應的病情,因此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應用有效性對于高效展開臨床實驗,盡早發現病情奠定良好基礎。
三、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措施
(一)提高技術人員專業水平
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臨床醫學基礎檢驗結果,在實際應用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過程中,要想形成高質量的檢驗結果,提升醫務人員技術能力以及專業水平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在運行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相關醫師的綜合祖師,不僅應保證其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還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醫院應定期或不定期展開集中培訓,引導醫務人員構建系統化知識結構,同時還應通過定期考核的方式,對相關醫務人員的知識能力和技術能力進行測評,通過有效的獎懲機制鼓勵醫務人員積極主動的豐富自身知識水平;同時,還可以綜合應用檢驗評比、知識比拼的方式,構建良好的臨床醫學基礎檢驗學習氛圍,為醫務人員有效進行工作經驗交流與溝通提供平臺,確保其能夠有效吸取工作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還應注重對有關工作人員的醫師道德素質,提升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從患者的需求、醫院的利益等角度出發展開工作,為有效提升工作質量奠定良好基礎[3]。
(二)提升設備質量
首先,醫院在運行的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提升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水平,就應當積極構建專門的審計部門,加大檢驗設備的采購管理力度,通過提升檢驗設備采購管理力度,從根本上提升檢驗設備質量,確保采購人員能夠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以及思想意識,結合工作實際制定詳細的采購明細和流程,為節約成本。提升檢驗設備質量、提升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應用效果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加大檢驗設備市場調查力度,綜合對比多家生產廠家的檢驗設備,對檢驗設備的質量、性能以及企業的售后服務、技術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還應全面搜集客戶的反饋意見,能夠加大對臨床醫學基礎檢驗設備的保障和維修力度,確保檢驗產品質量,才能夠從根本上為醫院節約成本,提升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應用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的醫療技術水平不斷上升,也極大的提高了檢驗醫學檢驗速度和質量,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醫療服務領域的發展。然而,有關部門必須意識到我國的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水平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