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央古力·托合提
摘要: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形成的基礎。尊重學生個體,營造課堂良好氣氛;培養容納型人格,創建課堂活躍氣氛;成就學生精彩認知,培養課堂活躍氣氛;透過學生心理表現,調節課堂活躍氣氛;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實現課堂活躍氣氛。把課堂還給學生,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創建;活躍;課堂;氣氛
經教學實踐中,我對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知識的啟發者和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因而,在教學時,我非常重視課堂的氣氛的創建。因為適宜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反之,則沉悶、冷漠、消極的課堂氣氛往往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智力活動,窒息智慧火花。下面聯系實際教學談談創建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方法
一、尊重學生個體,營造課堂良好氣氛
尊重學生,與他們平等對話,這是消除學生顧慮,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關鍵。如何尊重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嘗試用學生的思維去想問題,去琢磨學生可能有的顧慮,可能會遇到的困惑,可能會需要的幫助,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站在學生的角度,我們就能發現一些成人所忽視的,或者是無法理解的做法。其次,我們要允許學生“犯錯”,甚至要感謝那些“犯錯”的學生,因為學生的錯誤,能讓教師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之處。再次,我們要善于反思,當課堂氣氛不活躍時,教師可以坦誠的自問,是“問題太難,不知道怎么回答?”還是“問題太簡單,不屑于回答。”還是“聽不懂,沒有思路!”……也就是教師要試探著去了解造成冷場的原因,只有找到問題癥結,才有可能找到化解課堂不活躍的機會。只有讓學生感到教師的真誠,教師的和顏悅色,教師的理解,他們才有可能釋懷,放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二、培養容納型人格,創建課堂活躍氣氛
容納型人格,表現為學生具有一種兼容并蓄、寬容大度的態度,相互信任、互動配合,對事不存在偏見,能接受自己的一切,正視自己的缺點,也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創建活躍課堂氣氛所具備的人格品質。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組織作用極為重要,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交流、爭執,課堂有時處于無序狀態,這時,教師充當的角色既是參與者又是合作者。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的的意見等,從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這種潛移默化的容納型人格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已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它強調合作時的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積極態度,完美形成合作學習與容納型人格的和諧統一,是創建課堂活躍氣氛的首要策略。
三、成就學生認知精彩,培養課堂活躍氣氛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有準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和學會語言表達。教師可以依據不同文體的特點去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是什么樣的體裁就應該創建出這一體裁特點的課堂來,讓學生能有一課一得的收獲。這一點,特別是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
一節課40分鐘,教師要合理安排,做到精講多練,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有人曾用一個所謂數學加法公式來計算一節課的教師用時時間:3+15+20+2=40;3分鐘導入,15分鐘講解,學生20分鐘動筆,最后2分鐘教師評價或總結。當然,這樣計算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過于僵硬死板地運用,未免也顯得太過迂腐。總之,教師要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才能達到學生積極參與的活躍課堂氣氛效果。
四、透過學生心理表現,調節課堂活躍氣氛
深入了解、掌握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和身心發展特征,這是及時調節課堂氣氛的一項重要功課。我們要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他們在學習時可能產生的一些心理想法;了解孩子們的性格特點,熟悉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面對挑戰時所持的態度。孩子們性格普遍內向,就需要教師多鼓勵;孩子們思維能力相對不高,問題設計難度就要放低;如果孩子們喜歡挑戰,教師就要更多的放手……只有充分的了解學生,才能準確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
另外還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表情,從孩子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程度,如果孩子眼睛無神、表情呆滯,那就說明他不在學習狀態或是學習遇到了困難,這時候需要停一停扶一把;當他們稍顯不耐煩,眼神迷茫,說明他們不感興趣,需要教師適時的調節氣氛……從學生的表情中透視他們的心理反應,教師才能恰當地調整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氣氛更為活躍。
五、通過學生課堂參與,實現課堂活躍氣氛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讓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這樣既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又在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氣氛,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有春, 趙淑艷. 淺談營造良好課堂氛圍[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59-59.
[2]高江華. 活躍課堂氛圍,打造高效課堂[J]. 小學科學:教師,2011,(12):110-110.
[3]劉昌福. 淺談如何活躍課堂氛圍[J]. 科技視界,2013,(36):259-25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