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寶 白書華
摘要: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扎實推進實踐育人。要充分認識思政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大學生素質教育、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要整合實踐中的資源,通過拓展實踐平臺,創新實踐育人模式和機制,形成真正的全員全過程及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化
Abstract:tostrengthe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thenewera,itisnecessarytopromotepracticeandeducation.Itisnecessarytofullyunderstandtheroleofideologicaleducationinpromotingtheall-rounddevelopmentofpeopleandinthequalityeducationandmor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tisnecessarytointegratepracticalresources,expandthepracticeplatform,innovatethemodelandmechanismofpracticaleducation,andformanewpatternofthewholeprocessoforientationeducation.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Practicalization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強了許多重大部署,提出了一體化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任務。其中,進一步完善實踐育人質量體系,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化創新是一項重要課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價值定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不同于純粹的理論與思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育人,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讓網絡時代來臨,在這個背景中生活成長的年輕人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因此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這一代的內在需求。與理論和思維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關注并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從意識、精神、能力和人格四方面進行培養、引導和塑造。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定位。
社會的發展使得對人才的素質需求越來越高,因此素質教育的加強要被提上日程。素質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它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個體系以思想政治品德素質為主體,同時包括身心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應試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忽視,在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身心健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的彌補下,實現基礎文明、職業文明、主流文明多層次全方位增強,可以達到現時代的人才培養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定位。
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讓教育趨向專門化甚至產業化,許多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德育教育被弱化甚至忽視。走進了育德育才主次不分的思想誤區。這樣的錯誤需要被及時糾正,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進行正確引導。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在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缺失的延伸環節,即實踐,仍然比較薄弱,需要加以研究并運用。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大學生角度的分析。
首先,新時代環境下,家庭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比重增大,許多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存在著目標不堅定,容易迷失,過度依賴于家庭而非自我需求的問題。其次,部分學生認識到了人生的自我發展問題,對自身能力也比較注重,但對其中產生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自我調節,心理抗壓能力差,例如就業擇業、社會適應,導致了心理問題的產生。
再次,學生肩負著就業擇業的膽子,更關心的是自我專業能力而非自我綜合素養,這由當今出現的一些關于大學生道德問題的社會熱點可以看出來,應該引起就業單位和社會的注意。
(二)從教育和社會的角度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站在自我角度進行教育引導,效果會打折扣且不容易讓人接受,要緊扣時代脈搏,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做到通情,在實踐中實現理論的最大效益傳播,然而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還有待提高。
其次,科學技術讓網絡觸手可及,當今時代其實是一個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空間感弱化,心理距離也被拉近,意識形態得以表達,導致了多樣價值觀發生摩擦、碰撞甚至融合。由于網絡是新興產物,它的受眾大部分是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上的覆蓋面很小,但網絡對大學生潛在的引導與影響十分巨大,不可忽視。
再次,社會不和諧的社會現象的影響。人的內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社會要達到和諧,社會各個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社會就是和諧社會。社交媒體的多樣化讓人們更快更及時的接觸到一些不和諧的新聞輿論和網絡曝光,大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沒有成熟起來,容易被影響從而向不同趨勢發展。
三、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化
(一)教學實踐中注重方式方法的針對性。
某些院校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將其定義為主體教育的“補丁”,在與專業教育之間嚴重偏向后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比重越來越小;另外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的直接傳播者,一些教師則沒有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結果就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學生不重視、教師對自我價值不能從中實現的失望。院校的不重視會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出現大鍋爐的情況,不同專業班級一起上課,學生特點各不相同,難以被全面顧及,教學方式及方法只能普遍采取面向大眾,課堂受益小,導致教學效果越來越差,影響越來越惡劣。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化。
要真正貫徹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面上舉辦幾場活動幾場講座是遠遠不夠的,效果也不佳,要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時代發展的趨勢下與教育對象的特點相結合,才能產生影響廣泛且深遠的隱性效果,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教育、宣傳、引導作用。此外,實際工作中還要協同各個院校的不同部門統一流程,教學部門、管理部門一體化,從講授理論到管理評估緊密結合、相互影響。
同時,思想政治素質的評估方面仍存在不足,盡管被列入考評范圍,但具體操作中沒有被重視,這使得它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四、如何將實踐育人理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
(一)重視創新思想政治教,是因為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后盾,為其提供了不竭的新生力量,要在深刻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實踐育人理念的基礎上對其開展途徑進行創新探討。首先要立足第一課堂,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促進學生身心的自我提升。只有第一課堂的理論學習是不夠的,還應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按照實踐育人的指導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浸潤到生活中。比如目前專門針對大學生開展的支教活動,讓許多大學生在幫助小朋友的過程中體驗生活,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能接受教育的不容易,在實踐中深刻理解服務他人思想,切實體會思想政治教育。新穎的課堂模式與顯著的教學效果得益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緊密結合。
(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改革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上層,教育以書本為載體,要在源頭上創新。教師只有增強自身思想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才能順應時代發展以及當前思想政治教學的新目標和新要求,更好的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明確出發點,以共同理想中國夢為大前提、總目標,促進個人理想“個人夢”的升華,個人理想要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的基礎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自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貼近生活,要用生活中的典型實例與榜樣,以生動鮮活的表達吸引大眾,從而隱性地實現全民精神文化與道德素養的提升。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合貫通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文化一起組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引導大學生學習,吸收,傳承和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教育活動在較高文化素養的條件下將會開展得更為順利,教育資源也將得到不斷的豐富與充實。
(三)與實踐相結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各個方面得到深入的踐行,就要與大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例化,在現實生活中更加“接地氣”。但受限于形式,要以一種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是比較難的。具體可以通過展開支教活動,讓學生志愿參加,不僅讓學生在樂于助人中有所收獲,還引導其形成了正確的價值理念。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如學雷鋒活動,嘗試為人民服務,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各個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通過樹立典型來實現,在傳播典型事例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可以讓學生生動有趣的學習。
我們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向,通過實踐育人進一步豐富新時代高校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立德樹人的內涵和方式方法,提高實效,促使人才培養全方面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輸出源源不斷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共教育部黨組2017.12.4.
[2]鐘平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田.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6).
[3]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張小燕.亞太教育.2016(04).
[4]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徑探討[J].彭喜保.高教學刊.2016(10).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義與實現路徑[J].劉婷婷.法制博覽.2016(27).
[6]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對策研究[J].何姍.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06).
[7]弘揚實踐育人理念構建實踐育人格局[J].張文顯.中國高等教育. 2005(Z1).
[8]精致育人理念及其框架建構[J].金建龍.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12).
[9]實踐育人理念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認識[J].李永國.現代經濟信息.2017(09).
[10]牢固樹立育人理念,充分發揮后勤育人功能[J].彭林.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3)
[11]實踐育人理念的理論架構[J].孫彩霞.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2(16)
[12]實踐育人理念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蒙柳.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6(20
基金課題:2017年南昌理工學院校級(思政專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7NL10